机翼尖为啥向上弯曲?

我发现好多客机的机翼尖部都是向上弯曲的,为什么这么设计?比如图片中的飞机就是,以前好像没有!

机翼的翼尖是强度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气流影响发生扰动或颤动的地方,大型飞机在停止的时候,翼尖比机翼的水平面是下垂的,而爬高的时候又是高于机翼平面的,这个高度差实际是机翼的弹性形变形成的,增加小垂翼,可以增加翼尖纵向稳定性,抵销颤动和气流扰动造或两翼面升力差而形成的扭动力,维持机翼受力平衡(副翼也可实现)向上而不是向下的原因就简单了,这样就不影响飞机高度了,在地面滑行时减少翼尖触底或接触到地面车辆和装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4
这个我不是专业。也没有专业水平发言。
只是自己的见解。这个机翼的设计。我想应该是多在风的控制上。大型客机的需要。风流和据点可能都有改善
第2个回答  2021-01-06

为什么飞机的机翼会向上向后倾斜?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4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同时也可以在机翼内部置弹药仓和油箱,在飞行中可以收藏起落架。另外,在机翼上还安装有改善起飞和着陆性能的襟翼和用于飞机横向操纵的副翼,有的还在机翼前缘装有缝翼等增加升力的装置。
  机翼的翼尖是强度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气流影响发生扰动或颤动的地方,大型飞机在停止的时候,翼尖比机翼的水平面是下垂的,而爬高的时候又是高于机翼平面的,这个高度差实际是机翼的弹性形变形成的,增加小垂翼,可以增加翼尖纵向稳定性,抵销颤动和气流扰动造或两翼面升力差而形成的扭动力,维持机翼受力平衡(副翼也可实现)向上而不是向下的原因就简单了,这样就不影响飞机高度了,在地面滑行时减少翼尖触底或接触到地面车辆和装备。
  飞机上用来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一般分为左右两个翼面,

  对称地布置在机身两边。机翼的一些部位(主要是前缘和后缘)可以活动。驾驶员操纵这些部分可以改变机翼的形状,控制机翼升力或阻力的分布,以达到增加升力或改变飞机姿态的目的。机翼上常用的活动翼面(图1 )有各种前后缘增升装置、副翼、扰流片、减速板、升降副翼等。机翼内部经常用来放置燃油。在机翼厚度允许的情况下,飞机主起落架也经常是全部或部分地收在机翼内。此外,许多飞机的发动机或是直
  接固定在机翼上,或是吊挂在机翼下面。
  机翼的作用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它还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机翼的平面形状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矩形翼、梯形翼、后掠翼、三角翼、双三角翼、箭形翼、边条翼等。现代飞机一般都是单翼机,但历史上也曾流行过双翼机(两副机翼上下重叠)、三翼机和多翼机。 根据单翼机的机翼与机身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下单翼、中单翼、上单翼和

  伞式上单翼(即机翼在机身的上方,由一组撑杆将机翼和机身连接在一起)。

  描述机翼外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翼展、翼面积(机翼俯仰投影面积)、后掠角(主要有前缘后掠角、1/4

  弦后掠角等)、上反角、翼剖面形状(翼型)等(图2a)。常用基本翼型有低速翼型、尖峰翼型、超临界翼型和前缘较尖锐的超音速翼型。此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相对参数:①展弦比:机翼翼展与平均弦长(机翼面积被翼展除)之比;②梢根比:机翼翼梢弦长与翼根弦长之比;③翼型相对厚度:翼型最大厚度与弦长之比。
  这些参数对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机翼受载和结构重量都有重要影响。
  飞机的机翼按照俯视平面形状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基本机翼。
  平直翼
  机翼的1/4弦线后掠角大约在20°以下。平直翼多用在亚音速飞机和部分超音速歼击机上。在亚音速飞机上,展弦比为8~12左右,相对厚度为0.15~0.18。在超音速飞机上,展弦比为3~4,相对厚度为0.03~0.04左右。

  后掠翼
  机翼1/4弦线后掠角多在25°以上。用于高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高亚音速飞机后掠翼的常用参数范围是:后掠角30°~35°,展弦比6~8,相对厚度约 0.10,梢根比0.25~0.3。对于超音速飞机,后掠角超过35°,展弦比3~4,相对厚度0.06~0.08,梢根比小于0.3。

  三角翼
  机翼前缘后掠角约60°,后缘基本无后掠,俯视投影呈三角形状。展弦比约为 2,相对厚度0.03~0.05。多用于超音速飞机,尤以无尾飞机采用最多。
  改善机翼气动特性的措施  超音速飞机常用的后掠和三角形薄机翼存在低速大迎角特性不好的缺点。在机翼设计中,除适当选择外形参数外,还经常采用以下附加措施。

  前掠翼
  前掠翼的结构受力形式后掠翼相同、并同后掠翼一样机翼根部区域的结构和承载方式与直机翼不同。除单梁式机翼以外,与后掠翼结构受力形式比较,前掠翼结构受力形式中的前梁根部和靠近前梁根部壁板承受的载荷较大。身前梁的加载是由于较长(刚度较小)后梁的卸载造成的 。
第4个回答  2012-05-04
具体记不清了。。。貌似减少风阻。。是一个仿生结构。。。
http://wenku.baidu.com/view/db0ef1e8b8f67c1cfad6b8e3.html 这篇文章写的蛮详细。。。百度文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