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全翻译

326篇

百度上有这个专门的吧,自己去看。这么多……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2、鳝救婢
高怀中(人名可保留不译),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于于扬州小东门,倒装句,要翻译出来,即在扬州小东门。),日(每日,名词作动词用)杀鳝以(在)千数(数量),(高怀中的)一(位)婢(女仆)悯(怜悯)之(代鳝鱼),每夜窃(偷)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之于)河,如(像)是(这样)累(多)年。一日面店被焚(被火烧),婢(女)仓皇出逃,为(被)火所伤(所伤,烧伤),困于河滨(困于,被动。被困在河边)。夜深(婢女)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少),伤尽(逐渐)愈(痊愈)。视(看)之(代词,伤口),有(伤口上有)河中污泥,敷于(在)伤处,而(然而)周(周围)有鳝之(助词,的)行(爬行)迹(痕迹),始(开始)知(知道,明白)向(先前)所放生之(的)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代,这件事)异(奇怪)
,遂(就)为(因为)之(这件事)罢业(不在经营鳝面生意)。及(等)拆锅,下(锅下)有洞,生(活得)鳝无数(很多)盘(盘踞)其(代,洞)中,悉(全部)纵(放)之(代,鳝鱼)于(在)河。
[文言知识]
1.“诸”与“之于”。“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 ,也可说成“悉纵诸河”。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3、还找不到符合你要求的:)

4、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有个姓陆名绩的,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很要好。

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w=%CE%C4%D1%D4%CE%C4%C6%F4%C3%C9%B6%C1%B1%B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7
326 chapters
第2个回答  2010-01-30
意答案95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邓攸是晋朝人。邓攸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留有一个小孩,叫遗民。正值社会动乱,北方的胡人入侵首都,抢夺牲口。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亡他乡。食物吃光了,胡人追的紧。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只留下了遗民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都会死。不如我们撇下我们的孩子,带着遗民逃走吧。”妻子听后泪如雨下。邓攸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还会有孩子的。”妻子最后同意了。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客曰:“犬、马最难。” 齐王曰:“孰易者?” 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狗、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97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很小的时候,一天东边有一户人家杀猪。孟子不知道那一户人家为什么要杀猪,就问他的母亲。孟母没多想就说:“杀了猪给你吃肉呀。”刚说完,孟母就后悔了,她在心里数说着自己:“我怀着孟子以来,坐席不端正我不坐,割肉不周正我不吃,从孟子还是胎儿的时候我就让他受良好的教育,现在孟子初识人事,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说话不讲信用啊。”于是,尽管当时家里很穷,孟母还是去东边杀猪的那户人家买了些肉回来给孟子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对孟子的承诺。
98原文略。。。---------- 太行山天井关以西十里地,有一座茅草庵,有个老和尚住在那里。老和尚曾经在山涧中行走,有个小老虎和狗差不多大,有一条腿断了,萎靡的趴在地上,可能是从山崖上摔下来摔伤的,被母老虎抛弃了。老和尚可怜它,把它带回庵里,用粥饭饲养它。后来慢慢驯养它,老和尚出门它就跟着,老和尚在庵里它就跪在地上。 过了两年,老虎更加威猛了,人们都叫它“跛足虎”。有个客人拜访草庵,老虎也跟着和尚来回走动的招待客人。于是远近的人都说老和尚能降伏老虎,和尚也得意洋洋,飘飘然,认为老虎对自己友善。 一天,和尚带着老虎出远门,鼻子流血不止,都流到了地上。和尚怕污染了土地,用脚点地让老虎舔掉血迹。老虎舔了血感觉非常好吃,就嫌血太少,又因为忍不住嘴馋,于是扑倒了和尚把他吃了。从此,“跛足虎”在路上出没,见到人就吃,伤害了很多人。 检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