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联考的影评怎样能写出1500字! 20分

我看完电影影评顶多写两行半 就算是语文作文写800都累死我了 给个高招 怎么能写到1500字 还要用到专业语言啊 说的具体点 求大家了啊 我给20分 越具体越好啊 要是有范文就更好了

生命的庆典在荣耀和细腻中挥洒
——评电影《最后的武士》的文化意蕴
电影《最后的武士》影片描绘的是18世纪中后期处于美国坚船利炮下民生凋蔽的日本,旧的武士道精神和新的西方文化的入侵,让日本陷入深深的迷茫.究竟是该继续闭关,崇尚武士道,还是该吸收西方文化,用自由主义思想覆盖曾经的忠诚和仁义,以及一千多年来从战国时代起沿袭至今的精神,成为摆在一个民族生死关头的选择.代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森胜元与代表一心全盘西化的格拉娒之间的对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必然.而作为精神灵魂的天皇,言谈间自然流露出了日本文化究竟该何去何从.在艾尔格雷用残破的身躯将森胜元,也就是天皇的老师的那把刀送回来时,日本的未来就在天皇的一句话里决定了方向.日本,既没有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也没有成为顽固不化的古董,而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性格.
一群为了追逐破碎梦想的英雄们,面对着巨大的变革,仍然为了自己的梦想战斗到最后的武士。面对变革,这些古典主义悲剧式的英雄总是显示出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藤本——面对全面西化的明治维新,坚持维护武士道精神,而不惜向天皇挑战的正统武士,为了荣誉而舍身战斗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感染了曾经与他们作战,并且最后被武士道精神感染与他们并肩作战的纳森!
本片中,西学为体还是为用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答复,因为武士道的精神其实符合了资本主义崛起时的丛林法则,而且因为绝对的忠诚而更残忍,更有杀伤力。美国在二战时没少吃神风突击队的苦头,武士道的坚忍、忠诚和视死如归令这些体质较弱的军人成为怕死的美国大兵的克星。《最后的武士》既是诉说了日本如何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没有沦落为西方唯唯诺诺的文化附庸,却因为西方新鲜血液输入而崛起的历史,也是美国人在思考日本文化独特的兼容性,探索国土狭小、种族单一的日本为什么如此善于学习和创新,直到把美国扁得贸易逆差,珍珠港失守。
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光是精良的武器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军人的素质,他们必须无畏和勇敢,最危险的敌人是不要命的,如果这个世界真的需要枪杆子里出政权,武士道精神就应该是治军的参考。艾尔格兰原本是雇佣军,战争只是他的经济需要,战争对他的人生本没有意义,他沉沦着,用醉生梦死的酒精和朝生暮死的暴力麻痹自己,因为战争不可避免的杀戮和他本能上对生命的眷念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感受到的武士道的精神,其实不过是本性中善和恶的一次交锋最后的逃避,军人的杀气已经写在他的血液里,武士道把忠勇和杀人艺术奉为信仰,这种和田园生活同时出现的新鲜信仰很快给艾尔格兰分裂的人格找到了渲泄的出口。当战斗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自我的实现,是对自己的信仰殉道的时候,战士就得以排除一切杂念,成为彻底的战魂。武士教导艾尔格兰:“你有太多的心”,是啊,患得患失是战斗的障碍,担心伤及无辜也是障碍,武士道把这些都解决了。从此艾尔格兰不需要为昔日的屠杀内疚,不需要思考战争的意义,因为武士道告诉他,战争的意义就是战争本身,别的都不重要。无知是福!
森胜元,整个片子里最出彩的就是他。他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因为他要了解自己的敌人。他并非是顽固的守旧者,电影把他塑造成一个爱学习、开明有爱心的三好学生,用来解释他和阿汤哥发展神速的友谊,也让他最后的殉道更惨烈煽情。这种“挖掘人性”的手法是好莱坞最擅长的,骗得美国观众跟着森胜元临死前一起泪水涟涟,却失去了日本文化的精髓。至少我不相信武士在荣耀之死时会像女人一样流泪,也不相信森胜元的战斗只是为了给武士道一个飞蛾扑火的辉煌。按照森胜元的说法,武士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国民不受欺负,我会相信吗,谁不知道武士阶层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产物,所以日本刚有天皇,权利就到了武士集团幕府的手中,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从来就没有义战的说法。因为军阀割据,所以产生了武士的无限忠诚和失败即死的法则,这些如樱花般朝生梦死的现实戴上了“荣誉”的光环,其实不过是权力的一颗棋子。森胜元也不例外,他无非是要获得天皇的信任,不愿意被一个法制的禁刀国家过河拆桥,最后的战斗其实不过是用一个极端的方式展示这个阶层依然有价值。生是棋子,死还是棋子,最后决定天下的还是他要“保护”的明治天皇,现在他对国家的集权目的已经达到,瓦解了权利的障碍,回过来提倡武士的忠勇,但已经是对新主子而言了
日本经历了江户末年的乱世,买办和守旧派几次交锋,最后选择了一条保留传统但学习西方经济的道路,闯出了自己的天下。我们的文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首先打倒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想引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后来又从西方引进了共产主义,但最后重整河山靠的还是毛泽东这个没喝过洋墨水,却通晓传统文化的出色农民。现在这个现代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当小资们以崇尚西方为荣,却看不起圣人之言,真希望《最后的武士》给他们棒喝一下,毕竟,美术界的大师几乎都是那批用西画手法画中国精神的人,他们是林风眠、徐悲鸿和潘天寿。 当武士们马蹄飞扬进入宁静清幽的小村落,镜头里呈现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古意盎然;胜元站在古庙旁边,庙宇里的樱花树飘落下粉红宛如云霞的花瓣;狭窄的日式馆屋里面,武士和刺客的挥刀具有流畅同时紧迫的情景感;浩大全景式的平原战队,有宽广的视野和宏伟的气度。影片里面的很多镜头,看得出都是精雕细琢的结果,即使把他们独立出来,也不能破坏这些镜头完美的画面感。
《武》却对于明治社会的矛盾速写,采取了简化的方式。从电影开头到影片的末尾,我始终没有弄明白武士群体武装暴动的原因,影片给我们的解释是胜元的话语和举动:他告诉纳沙自己起兵造反是为了效忠明治天皇,使天皇不至于受到身边维新激进势力的绝对控制;他在国会不肯让步的行为,也表现出他作为武士的忠义之血。对于《武》,我们不能要求出现黑泽明《七武士》中对于武士价值的人文思考,但是这种最大限度利用某种虚无的精神去解构历史的出发点,脱离了人物生活时代的现实基础,如此浅薄的武士观,造就了不折不扣的商业大片的视点,而不能引发观众深层次的共鸣。
另外影片选择了外国人纳沙的视角来完成对于武士精神的观察、理解和传承,也是一个颇有看点的立意,因为这中间纳沙个人经历反映出来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纳沙在宁静的乡村中,通过与胜元和其他武士的朝夕相处,使他对于武士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东西方在观念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纳沙和武士们最初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的语言冲突。但电影同时安排了通过人性中的共同之处使文化差异很大的两者之间最终相互接纳:纳沙内心在美国剿杀印地安人土著居民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强势种族的怀疑和个人痛苦,使得他在逐渐接纳反叛武士这个当时在明治社会中同样属于弱势群体的团体时,过程和情感的转变都比较自然。对于自我的怀疑是纳沙这个角色很利于汤姆•克鲁斯发挥的部分,可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于印地安题材不敢涉入过深的缘故,在这一方面并没有更深入的刻画,而且纳沙同时还要冲锋陷阵和谈情说爱,为了商业目的,克鲁斯也缺乏更大的发挥余地。老实说,克鲁斯这次还是很敬业的,动作招式在我这样缺乏专业知识的观众看来,有利落凶猛的神韵,虽然人物的表演还是给人流于表面的印象,这一次恐怕剧本难辞其咎。
从影片《最后的武士》的主题来看还是颂扬那些东方传统美德的精神观念,那些坚持传统,向往清淡自然生活的武士们在历史的列车轰鸣驶来之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于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于武士道精神,影片也通过两个人物做出了诠释:一个是渡边谦扮演的最后武士领袖——胜本,他对武士道精神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与神圣不可侵犯的“侍”的精神、非凡的领袖精神、在紧紧遵循武士道的同时并不绝对排斥西方文化,武士道最“光辉”的一面在他身上表露无遗;另一个形象略微“阴沉”的代表则是片中的剑道高手氏尾,他痛恨所有的西方人和文化,在他眼中毁灭就是解决一切的办法,从他三番四次想杀死Tom Cruise、在雨中对决中的凶狠眼神就可见一般,虽然最后他默许了Tom Cruise存在的地位,但更多的是来源于武士道“侍”的精神,即使如此,他的形象也是比较“高大”和“光辉”的。
很多人对于《勇敢的心》都没有好感,尤其是西方的影评人,可能这里面渗透的宗教纠葛和人文历史细节的差异使我们东方人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到西方人的挑剔;就好象对《卧虎藏龙》大唱赞歌的美国众多专业影评人也无法和痴迷武侠的中国普通影迷达成共识一样。不知道日本,这个在“菊花与刀”的文化千年而下脆弱而强横的水中岛国,会对《武》给予怎样的评价,那些表面的东方柔和的内蕴,穿素服的日本女子柔情似有还无的眼波,是想要动情描绘日本这个东方异域的努力。然而这一次《武》的编导们,挑选了一个在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上比《勇》更陌生更容易犯错误的地域和历史,毕竟美国人在两百年前是坐着“五月花”从英国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徒,所以《勇》里面还能看到对于宗教和民族矛盾的刻画,从而烘托了苏格兰英雄华莱士的心理背景。但《武》中对于日本和日本人的历史陈述和人文性格的描绘,则完全变成了为贴上商业标签的大场面一次完美的点缀,同时满足美国大多数观众对于东方那个小岛国神秘猎奇的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9
从声音分析300字,从画面组接分析300字,从画面角度分析300字,从主题立意分析300字,从整体印象分析300字
第2个回答  2010-01-26
开篇简述所看电影的大致内容,4行左右(每行20字)为佳,点明你所理解的电影含义以及你接收到得创作者的意图(4、5行)
以一个线索(可以是电影的主题、人物、事件等)为串联,评述其内容,线索串联的每个内容又可从画面的构图与转换、角色表达的情感、音乐渲染的氛围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大约要4个内容左右,每个内容最多可写3、400字)
对比同一类型的电影,突出本部电影的特色和感人之处。总结。(100—200字)
这样算,多的字都出来了。

注意:联考的时候很少放其他什么类型的电影,很有可能是纪录片等,如是纪录片,还可结合现实以及自己或身边的人的相关经历来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