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上学期七年级英语成绩很不理想,怎样教好下学期的课

我是第一年教学,教初中七年级英语,经验不足,课堂上学生主动性不高,纪律也不是很好,英语成绩很差。
班上的数学老师管学生很严,不好好学习就打,我从没打过学生,也不提倡这种教育方法,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方法才能有效管好学生。
上学期已经结束了,请各位有经验的同行给些指导,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成绩。
现在虽说一步步向素质教育发展,但具体到地方上就不一样了,偷偷摸摸搞个6校联考,和别的学校一共二十多个班级相比,考试的差要罚老师钱,领导骂人又特别难听(可怜我这个新来的老师上班半年了连工资都还没发一分钱就要交两次罚金——期中和期末考试),我又不能因为这样就通过逼学生一遍一遍的抄写课文、单词,或者是布置很多很多作业来提高成绩,那样对孩子们来说太残忍了,因为我本身就很讨厌给学生布置一大堆作业的老师。
过了寒假马上就进入下学期的学习了,上学期基础打不好,下学期要想提高成绩肯定很难,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寒假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所提高,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布置作业多了只会让学生变得讨厌英语,布置的少了又达不到提高成绩的效果,请有经验的老师给我出个万全之策,谢谢啦!~~~
还有,过了寒假后,下学期的课我该怎么教,我对待学生不够严厉,在学生心中已经有这个印象了,所以无论怎么做他们也不会怕我,马上变得很严厉我觉得我也做不到,一直这么下去的话下学期还是不会有好成绩的。恳请大家帮我出主意,不胜感激~~~
平时上课我也是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了,所有知识点也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很多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还是很适合当老师的,因为我脾气好)。像一楼(暂时称为一楼好了)的亲说到的这些方法,除了在上课前复习上节课内容这点我做的不到位,其他的几条基本上都做到了,总觉得上课时间不够用,所以很少花时间去复习,顶多提问学生背一下课文,对于那些不会背的同学我只是让他坐下而已,没采取别的措施(可能这也是学不好的一个原因吧)。
我是在他们开学两个星期后才开始教他们的,之前那个老师去进修了。我第一次上课,不小心就给学生留了个“不严”的印象,现在想改也难,同事说刚开始如果不严到后来突然很严会让学生超级反感,那样的话更学不好了。
还想补充一点,是不是非得逼着学生大量做作业才能提高成绩啊?我上初中那会儿上课从来没有认真听过课,笔记都是让同桌给我记,作业也经常不做,不过还好有我妈逼着我在家时好好学习,成绩倒也不错,偶尔也考个全级第一什么的。我觉得在农村家长应该很少会有我妈这样在家抓孩子学习那么紧的,所以基本上要考出成绩还得靠老师。但我实在不愿让学生们苦战在题海中。

诚如《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序二”所言:“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他所倡导的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这些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这位朴实的老人,在为中国的普及教育奔走呼号,仿佛听到他一句句无华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而我们在阅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后,我们差不多都会赞成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
一、“爱满天下”——映照着陶行知人格魅力的光辉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在“爱满天下”光辉思想的映照下,我们看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和亮节。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习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二、“教人求真”——折射着陶行知人才观念的真谛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今天强调师德育德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对学生产生影响,是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真人”和大写的人。
陶行知围绕做人之“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观点,从总的方面来说,就是:“求真知说真话,追求真理做真人”,而具体地说,“真”又体现在——
做有人格的人:做有人格的人就是要求真知,不求假知;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要做真君子,不做假君子。
要做一个整个的人:1925年陶行知在南开中学演讲时,提出了“要做一个整个的人”的命题,陶行知认为诸如残废人,依靠他人的人,为他人当做工具用的人,被他人买卖的人,一身兼管数事只拿钱不做事的人都不能算是一个“整个的人”,同时,他提出做一个“整个的人”,要有三种要素:一要身体健康;二要有独立的思想、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
做人中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中说:育才学校“不是培养他做人上人。有人误会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觉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他们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
做创造的人:做一个创造的人是陶行知提倡“做真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还提出:“顾公德讲私德,建筑人格长城”。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为此,他要求学生“每天四问”,其中一问就是“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他主张“道德为本,智勇为用”,“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要建筑人格的长城: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中“提出‘人格访’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的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大而言之,陶行知教育学生言行的标准,应该是我们当今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如今在我们的社会上,为了自己能得到眼前的利益,有多少人昧着良心说假话,做亏心事,欺上瞒下,真有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势。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做到陶老先生的这两点,那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三、“生活即教育”——体现着陶行知教育魅力的艺术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他还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四、“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凝聚着陶行知教育实效的智慧
“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看一看我们的语文新课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细细研读,这些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不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
中国的教育大师八十多年前的学说在今天重又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这不得不让我感到传统教育的价值,同时又让我感到必须审视我们自身教育教学的现状。
反省一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唯书本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以至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丧失了自己的灵气和自由。回答着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习题,自然兴趣也就日渐减少,以致消失。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总的来讲,以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生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分析语文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我们能发现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的途径应该不少。在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的佳作,传统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长期困于校园,困于教材,获得的感知也是肤浅、间接的。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奇,对事物充满了认识和探究的渴望和热情。因此,我们要走出课堂,走出文本,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去体验,借助大自然的课堂,引导学生去捕捉课文所显示的大自然的生命活力,通过符号和语言去感知自然与生灵,让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在一棵棵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大自然中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山川湖泊,这些具体形象给学生的印象远比课本中的知识深刻。亲近大自然这一点,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观察周边的事物,创造条件让他们发现和感悟生活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课本中已经呈现的或无法呈现的美景。
语文信息铺天盖地,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去感受社会上的民俗民风,同时,我们可以促使学生通过报刊、互联网等搜集国内外重大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等资料,扩充课文知识,让间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感受,学会观察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触及社会焦点,以使学生更深切的理解阅读内容,增强表达能力。
教学与生活教育还是双向互动的,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同时,还可以运用表演、交流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要尊重学生,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去调动学生学习,让他们体验到被关注重视的感觉使他们乐于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总之,陶行知的理论和观点、言论和实践,在今天是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并且他的许多思想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与21世纪的教育理想是一致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巨大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学习、探讨、挖掘、和发展。新课改所突出的民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等等称得上新课程灵魂的理念,在陶行知那里都能找得到精神的源头,并且表现得十分突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以及践行的精神,都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理念和精神,也是我们至今没有做到的。但是,学习陶行知最主要的是学习他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包括人格理想、人格品质、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
在噪杂、喧嚣、焦躁与浮夸的现实生活里,教育需要大师指点迷津,需要经典陶冶情怀。这也是拜读陶公作品的意义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31
1.你给学生讲课的时候,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多提问,穿插一些笑话或故事也是可行的,总之就是让他们保持注意力。
2.你给他们讲解单词或是句型等知识时,多在黑板上写下来,让他们记,这样他们复习的时候还知道英语要复习什么。
3.每次上课前,挨着轮流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这个环节很重要,回答不上来的先站着,等全部提问完了再让这些人坐下来,这样可以很好的让他们回家复习。
4.多组织一些默写,非常有用。
5.一般试卷做完了要好好讲解,逐句翻译,发现有人走神可以让他回答下问题,回答不上来的话自然还是让他站着。
6.多吓吓学生,比如说带家长,让他们认为感到英语不好,下场会很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1-31
站在一个初中生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老师对我们多关注,像朋友似的。但在心底又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具体来说,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1.按时下课,不拖堂。(这个很重要)2.和理安排课时进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和其他班保持一致。(只是心理战术,让学生觉得不落于人后,也不超于人前)3.上课不要总是讲英语,偶尔翻译一下,照顾一下差生。4.课堂上可以讲讲笑话,做做游戏,开开玩笑。(是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4.平常多参加一下班上的活动,有条件可以参加,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你。5.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要歧视差生,也不要给优生太大的压力。6.上课纪律不好不要坐视不管,要为想学习的同学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7.努力备好课,尽量少犯错(尤其是he she)让同学感觉到你的努力,你的用心。 好了,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你是一个好老师,祝你下期工作顺力!
第3个回答  2010-01-31
呵呵,是老师吗,那我是学生呢,我是成都外国语学校九年级的,不知道您是不是那个学校的,我们学校就是英文课全用英文,但是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实我觉得您应该借鉴一下其它老师的书,笔记,备课之类的,英语关键是知识点,而且布置作业是很重要的,老师您不要管您的形象啦,我们班的英语作业很多很多,最多的就是一些新学的词语的造句,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知识学全了,学到了没,这些都可以从造句中反映出来,我们还有好多好多方法,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如果还想跟我交流的话,就加我吧,我最讨厌打字了```````````````
第4个回答  2010-01-31
只要英语课不是死板板的讲练习,干巴巴的说课文,无聊聊的讲语法就行了,关键是在趣味中学到真正的知识!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有趣,加之与数学的比较,就行了吧。。。
高二的学生的小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