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前苏联解体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
  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而这些条件一旦失去,帝国的解体也就不可避免。
  所谓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这种经济制度的特征在于:在计划经济下,三个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则是财团与政府结合的形式,又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1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又兼任国防会议主席,接着,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4月,苏共中央召开中央全会,会议认为“国家已经处在濒临危机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这次全会上,叶利钦被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联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并说“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在1988年6~7月间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会议上,分成三派: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新思维“主流派”。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同月,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联盟形势岌岌可危。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该条约定于20日举行。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2月3日,俄罗斯当选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11月5日,叶利钦下令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活动,并解散其组织机构。苏联共产党从此解体。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并将核按钮交给叶利钦。当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