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死棵影响产量,豇豆死棵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豇豆是人们日常中生活常见的蔬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备受大家喜爱,在豇豆栽种过程中,死棵的发生严重威胁了豇豆的一切正常生长发育,那么豇豆死棵是什么原因呢?一起来看看吧。

疫病

发病条件

温度25-28℃,连阴雨或下完雨后转晴,环境湿度高,易发病;地形低洼地或土壤层湿冷、密度大、自然通风透光性不太好,发病重。

发生症状

沤很多产生在小苗生长发育早期,基本上所有蔬菜小苗均可受其害,瓜类蔬菜初春苗床产生较重,尤以种植技术粗放型、标准欠佳的地区非常容易产生。产生沤根的小苗,长期没发新根,不定根少或彻底没有,原来根皮变黄呈锈深褐色,慢慢烂掉。沤根前期,小苗叶片变软,太阳光照射后大白天枯萎,叶边发枯,慢慢整棵枯萎,病苗非常容易从土中拨出来。


产生缘故

1、苗床土壤有机质成分低,缓存能力差,土壤层过湿氧气不足。

2、床温长期小于12度,乃至超过根茎承受程度,使根茎慢慢变褐身亡。

3、遇连阴雨雪气温,阳光照射不够,妨碍根茎正常生长发育。

4、施入化肥未充足沤肥,床土与化肥混合不匀。

5、有机肥施

防治方式

一是提升种植管理方法,合理密植,整枝打顶,改进株行与行的渗透性,减少田里环境湿度。二是拔掉病株,降低菌源。三是药物防治:可以用向农四号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发病前期喷雾器,隔7-10天一次,持续2-3次。

宜选地形高、排水管道优良、下风朝阳的地区做苗床地,苗床土需追施有机肥料兼配磷钾肥。出芽后留意天气变化,搞好通风换气工作中,可撒干细土或草灰减少床内环境湿度。

用心搞好隔热保温工作,可以用两层塑料膜遮盖苗床,晚间可盖上草苫。标准批准,可选用的热线电话、营养成分盘、杯苗等方式 培养旺苗。翠绿色条中熟豇豆优良品种。长势强,叶片绿。主蔓结荚为主,每一个花穗数最多能结2-4荚,持续结荚工作能力强,不适合衰老。荚条平整,荚条色调翠绿色美观大方。肉质地厚嫩,不鼓籽化学纤维少,商品性好。荚条不容易脆化,耐储运。

枯萎病

症状

叶枯病是土传病虫害,病原菌从根处创口入侵,病株叶片由上而下变黄,易掉下来,地下茎部有时候造成裂缝,后整棵枯萎、枯萎,剖视病株茎基和根处,内部输导组织机构变褐,比较严重的外界变深褐色,根处烂掉。环境湿度大时病部表层造成淡粉色霉层。

防治方式

一是与非豆类蔬菜推行三年轮种,二是采用抗病品种。三是凹沟高畦种植,融合翻耕,亩施生石灰粉100-150Kg。四是药物防治:把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前期用向农四号400倍液或20%羟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农抗120(100倍液)或15%恶霉灵液剂450倍液,隔10天一次,持续2-3次,但一定要早防、早诊。

根腐病

症状

多在盛开结荚期逐渐表现症状。病株叶片由上而下变黄、凋谢,叶片多从叶边逐渐黄枯,不容易掉下来。病株易拔出来。茎尖部及根处深褐色,稍缢缩,主根掉下来,主茎烂掉,输导组织变褐,后病株枯萎。土壤含水量大时,病株茎尖部造成淡粉色霉状物质。

发病条件

发病喜温24-28℃、空气湿度80%,路面存水,平畦栽种,注水经常,肥效不够,管理方法粗放型的重茬地发病重。

防治方式

一是与大白菜或葱姜蒜类推行2年之上轮种。二是下完雨后立即排渍。三是使用沤肥的有机肥料。四是发病前期喷洒或灌溉向农四号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根腐灵300倍液。隔10天一次,持续2-3次。

涝害

豇豆是喜热、耐高温、耐干旱、而极不抗涝的蔬菜水果,降水偏多,排水管道不畅,田里存水,造成豇豆根茎窒息,导致主茎枯萎。

防治方式

一是小水勤浇,下完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存水;二是采用起垄种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2
重茬、土壤恶化、沤根、烧根、地温过高或过低等,都会造成菜豆根系受伤,引起死棵问题。
1、重茬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衡,自毒物质增加,病菌积累,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极大,很容易引发红根问题。
2、土壤盐渍化、板结、耕作层变浅等因素,会导致土壤通透性下降,根系缺氧,难以深扎,更容易受害,出现红根死棵。
3、浇水过大沤根、施肥不合理烧根、种植过密、地温过高过低伤根等因素,都会影响根系生长,进而诱发红根腐烂。
第2个回答  2021-07-02
可能是温度过高了,没有水分,土地没有营养了,没有施肥,没有喷农药,有可能是上的肥料过多,浇的水也过多,你应该先了解豇豆的生活习惯,然后再去种植。
第3个回答  2021-07-02
可能是因为气温太高了,湿度太大密度太大,土壤潮湿不透气,而且也没有通风,也没有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