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的发展

如题所述

海报又称招贴或宣传画,是一种平面形式的宣传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多用于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电影海报是海报的分支,作为电影艺术的宣传品,往往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让观众得到除了电影本身以外的另一种平面艺术的享受。一幅优秀的电影海报,往往具有很高的设计水准,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运用相得益彰,提升视觉表现力的同时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电影海报设计中,除了对画面、色彩的表现之外,以电影名称为主体的字体设计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传达电影信息的重要载体,经过艺术化设计以后,可使文字形象变得情境化、视觉化,强化了语言效果,对提升海报设计品质和视觉表现力发挥了极大作用。优秀电影海报的字体设计,对我们在品牌设计或页面设计时面对字体的处理,有着很好借鉴与参考意义。下面就针对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优秀的字体设计如何在海报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

既然是关于字体设计,那么就得从文字的历史说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字种类很多,汉字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也是中国的官方文字。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目前的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而后来出现的金文指浇铸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大篆。秦统一后,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了新的文字标准,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小篆使文字规范了,但书写还是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间逐渐流行起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隶书是连接古文字时代于今文字时代的桥梁。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点、撇、捺、挑、勾等笔划,这样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了许多。到了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的书写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与行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构简约、气势连贯、字体奔放。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于辩认,被广泛采用。到了宋朝,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更适于印版镌刻的字体——宋体出现了。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几百年来,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变体。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在西文字体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等多种新的字体。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虽然字体变得越来越简洁,更利于书写与印刷,但是这些古老的字体仍然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并以当代的书法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品、艺术品、平面媒体和环境艺术当中,彰显着我们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字本就是一种平面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设计感与艺术表现力,在海报设计中被经常采用,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则更是如此,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或是有较为浓重情感诉求的电影往往会选择书法字来表现,既能给电影海报提升视觉表现,也能增加文化内涵,渲染电影气质。

各种书法字体因为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气质感受。比如篆体与隶书会比楷书与行书显得更古朴,更有历史文化感。在其他风格特性表现方面,不同的书法字体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细腻个性。优秀的电影海报在这点上的把握肯定是准确吻合的,并对电影风格属性起着烘托作用。

书法字原型:大篆

张艺谋电影《英雄》的一款算是非正式概念性海报,故事背景是在战国末期,当时正是以大篆为主要字体。海报以一个篆体“剑”字为主体,这个字是无名向残剑所求的字,当无名十步于秦王时却未出手刺秦,秦王背过身去看着后面那幅巨大的“剑”字时,忽然明白了残剑在也领悟到的东西,海报中篆体“剑”字,行笔圆转,气韵通畅,意境深远,也传达了电影精神。

书法字原型:小篆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充满智慧的军事谋略更是被后人传颂。在这张《赤壁》海报中,也采用了篆体为原形的字形,容易识别而又不失古典韵味,历史氛围浓郁,而篆体字内敛沉稳,庄严秀美的气质,也揭示着电影要展现的并非战争的凌厉与杀伤,而是战争下人物的智慧、谋略、情操等,而篆体正好把这个诉求拿捏得十分到位,让人久久品味。

书法字原型:隶书

《投名状》海报用的是隶书原型的标题,以阴刻印章形式,更显得庄重古朴,沉稳内敛,而这种凝重的气质,正符合电影剧情发展所表现出的人物关系的矛盾纠葛,人道、诚信、爱情、权势、抱负、兄弟情谊,这些价值观念同时出现,彼此冲突,此消彼长,共同构成了这样一部有些悲情色彩的历史大戏,同时也把观众带进了深层次价值思考。隶书所特有的庄严凝重气质将这些渲染得恰到好处。

书法字原型:楷书

李安导演的《色戒》标题字用的是以楷书为原型,同时又融入了拓印的痕迹。加上梅红色的颜色应用,饱含情欲色彩而又不失文艺气质,采用古文字的从右至左的排列,再加上英文与小印章的排版组合,显得更为精致与国际范。

书法字原型:草书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海报,气氛营造得十分有范,不愧是玩弄意境的高手。雨夜中叶问独战群敌,制敌后摆出临战姿势,以静驭动,张弛有度,似进如退,沉静犀利。身后的中文草书作背景,潇洒灵动,笔法错落,气势磅礴,独具特色,配合海报整体的苍茫浑厚气氛,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书法字原型:行书

《梅兰芳》电影海报标题字写的是行书,笔触婉转流畅,落落大方,飘逸秀美,用以表现以国粹京剧为背景的梅兰芳先生的故事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一则表达中国元素,二则映衬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艺术和他的气节情操,飘逸大方的行书气质正是贴切。

关于海报中字体的解析,更多的是得先从电影本身出发,知道电影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它想要表现的是什么。先了解了这些,自然就会对画面和文字有了准确的把握与认知。因而,关于字体的运用,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字体感觉,对各类字形足够敏感,了解各种字形的特性风格,应用时才能映衬主题对字体的气质特性把握得恰到好处。这点我觉得应该是优先于设计方法之上的。关于字体设计的具体方法,其实无外乎多积累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之类。要想更快速、功利的办法,那就是借鉴与效仿,借其精髓,为我所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模仿是创造的开始。

字体设计是设计中的一门大学科。文字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设计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文字进行设计,增加设计美感,赋予它独特的个性而更易于传播。在品牌设计或网页设计中,都会遇到这个设计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究与学习。本文只是以电影海报的角度切入,对其在文字设计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旨在与大家更多的交流与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