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生如何从内卷中脱颖而出

如题所述

普通大学生如何从内卷中脱颖而出    

在最近这些年里,“内卷”这个词我听到过无数次,从身边的同学到上课的老师,从偶遇的行人到公司的白领,大家都被一股焦虑的情绪裹挟着。

我们身为大学生自然是没办法避免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似乎不加入“内卷”的队伍里,就难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可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路是“优秀”吗?

我相信很多刚上大学的朋友们,跟我一样都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和期待来到这里,却发现大学跟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差距很大,不仅没有自由的时间安排,更没有甜甜的恋爱,只有日复一日的上课,毫无意义的社团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

那种感觉就好像努力了好多年以为自己马上就要靠近理想的生活了,结果却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个谎言。高中老师和爸妈说的那些话都是骗人的,大学根本就不是他们说的那个样子。

我们没有遇到想象中会遇到的很好的人,身边的人都带着猜忌,试探,伪装和虚伪,甚至时时刻刻把我们当作竞争对手,即使自己只是去找辅导员请个假,都有人要问自己跟辅导员到底说了些什么

1、认清现状

学校里资源就那么多,能成为金字塔端的人总是少数,为了让自己发展得更好一点,大家都各显神通,有的刚进大学就跟学长学姐混得风生水起,有的一来就当了班长成为了老师眼前的红人,只有自己茫然无错,既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要不要去争。

于是一天又一天,在纠结和迷茫里度过,黑夜里跟老友打着字就红了眼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以前也是老师眼里的优秀生,怎么进了大学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可问题并不会得到解决,不甘的情绪在心里越堆越多,重压之下,有的人会选择行动,无论是什么先去做了再说,当然这是很少数的人;还有的人会选择躺平,不再参与竞争,把同学的“内卷"持在嘴边,感慨再怎么卷也卷不过别人,但心里还是在意得要死。

大家都是一样的,既想要好看的绩点,又想担任班级干部,还想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试图活成”优秀学长学姐”的样子,可一段时间之后,“躺平”的人越来越多了,虽然大家不说,但很多人都在迷茫,都在痛苦。

我知道屏幕前的你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也曾在黑暗里走过一段路,回想起那个冬天,只觉得寒冷,只能想起北京凛冽的大风,还有怎么也不会放晴的阴天。

2、优秀不等于内卷

我觉得我能变成今天这样,要感谢我的朋友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原来不内卷也能如此优秀!

有不少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坚持,写剧本杀学习二外、拍照接单,大家都在做喜欢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这是“内卷”的表现,那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有些过于“敏感”了?有时候那些带着title的人压根儿就不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身边只有张三李四。

3、找到适合自己的才重要

你可以不参与“内卷”,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喜欢和坚持,如果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那也不要直接”躺平”,先做好手上该做的事,多尝试,多寻找,慢慢地就会找到自己适合的东西。

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的,所谓“试错”指的就是勇于尝试然后承担失败的代价,比如谈恋爱,跟一个不大合适的人在一起然后分开,这是”试错”;比如做兼职,奶茶店一个小时工资10块钱选择辞职,这也是“试错”;再比如竞争班委,当了班长发现太累然后辞职,这还是“试错”。

没有谁刚进大学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要做什么,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己。别太着急,给自己点时间,一切都会变好的。

4、做好自己是最后的权利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自利性偏差,有太多人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学会了溜须拍马那一套,对拿高绩点这一套动作谙熟于心,正儿八经组织起来搞作品的时候,玩儿的全是心机,我是不敢跟这种人接触的。

校园对优秀的定义太单一了,高绩点高综测都不能代表什么,只有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内卷时代下,有很多人已经“躺平”了,但是却没有完全“躺平”,因为心里其实还是介意别人的成功,可是自己又很

懒惰,出于自利性归因,便用别人的“内卷”当作自己不思进取的借口,骗了自己。对这种论调,我们要保持警惕。

在如今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还有最后一种权利,就是做好自己。

我很难告诉你为什么要做好自己,当你自己变好的时候,金钱,机会和更好的人都会奔你而来,可能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作用。

努力寻找、努力尝试,扎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内卷也能过得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