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佛弟子可总起慎悢心怎么办啊请师父开示?

如题所述

总起慎悢心,发现就是好事情,可以通过修行的方法来对峙,持戒:吃素、不说他人过失,布施、磕大头忏悔,读地藏经都是很好的方法。以下是法师开示:

    嗔恨心是个果

    嗔恨心是个果。虽然知道嗔恨心不好,但它也是平时一点点积累来的。在每个事情上如果我们不自私,就不会起嗔恨心。每个事情我们都自私,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你不应该碰我的,就容易在事物上起嗔恨心。

    能够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布施出去,嗔恨心必然要小能够真心地去忏悔,嗔恨心也小。

    关键我们学佛有时候往往都是我执太重,就认为“我”在修行,不知道修行是掉“我”才为修行。时时要去掉我,不要有我。没有我,这个嗔恨心必然小。所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加小心。

    从嘴上来控制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大了,就爱吃肉。并不是人非吃肉不可,是嗔恨心过大、业力太大才爱吃肉。

    不杀生,不吃荤食,再就是不吃葱、韭、薤、蒜这一类的,要特别注意。因为五辛生吃会引起嗔恨心,熟食会有贪欲心,有欲望心。

    千万不能发脾气,说别人过失

    我们平时也要这样,发现谁有过失了,如果发觉自己的心里不平,别讲,过一段时间再说。想给谁提意见,这时不能讲,越讲事越乱。要心里平静地去找他谈,他什么事也没有;如果要心不平静,找他谈,本来就算有理的事儿,越谈他越发火。

    磕大头

    磕头三步一拜,这都是非常殊胜的。看满街是人,人家都高高在上,有坐车的、有步行走的,穿得很华丽。我们呢,非常低下,一步一拜,一步一磕头,这都能降伏我们的嗔心,都是非常好的。

    乐布施

    能破五种事。破哪五种呢?第一个,嗔心;第二个,悭心,就是吝啬心;第三个,嫉妒心;第四个,惜身命;第五个,不信因果。

    “破是五事,常乐布施。”这布施能去掉我们的嗔心。可能我们大家这个体会不大,但有的常布施,会发现自己的嗔恨心小了。

    “依教奉行”

    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嗔恨心,它都能制伏住。有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嗔恨心起来了,如果能够依教奉行,马上就把境界转了,马上就能转。

    诵《地藏经》

    不是说偶尔诵一次,每天都要看上一遍两遍的,早晚看,早晨看控制白天,晚上看控制梦。这样时间久了,我们的心逐渐就改变了。

    多做善事

    比如打扫卫生,给师父顶礼,给大戒师顶礼,天天顶,这样就好了。

    用慈悲来转化

    用慈悲化嗔恨,这还是对的。为什么难以控制?就是因为你慈悲心不到位,所以没有控制它的能力。慈悲心要是到位了,嗔恨心它自然就减弱了,就容易控制了。

    常忏悔消除隐患

    有嗔恨心就是我们平时不忏悔,所生起来的。我们应该天天忏悔,当你还没发现有嗔恨心的时候,就应该忏悔。

    我们忏悔为什么有时候见效不快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忏悔时间过短。

    怎么样忏悔?你把所犯的事,写在纸上,今天看一遍,明天还看,后天还看,连续看它三天。看三天以后,再继续忏悔,再看三天,由于不断地深入,这个忏悔心它就会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0
勤修六度波罗蜜呀!其中“忍辱”就可以对治“嗔恚”!
六度波罗蜜,简称“六波罗蜜”,是佛祖传授菩萨欲成佛道应当修行的六种行持,为所有佛弟子所效仿遵循力行,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精进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简称“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其中,“波罗蜜”(一称“波罗蜜多”,“多”是缀词,可忽略不计),是梵语到音译,意为“渡彼岸”。佛教将我们这些世俗的人及众生所处的“以妄为我,随心四相流转造作恶业,身处苦海而不自知”的状态称之为“此岸”,把达到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的境界称之为“彼岸”,以佛法为指引,自此岸达到彼岸的过程称之为“波罗蜜”。
六波罗蜜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又称“六度万行”。菩萨修行六度不能离开慈悲心,所以佛当年先讲四无量心,而后宣讲六波罗蜜。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又不能离开前五度,否则即是断学般若。佛在多部经中反复告诫切不可断学般若,否则果报必定在三恶道。如《妙法莲华经》:“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所以我们修习六度波罗蜜,分别对治我们不同的缺失和烦恼:布施对治悭贪;忍辱对治嗔心;持戒对治毁犯;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般若对治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