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范仲淹在原文中说是滕子京嘱托自己写《岳阳楼记》,实际上范仲淹写这篇文章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是假托“古仁人”表达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政治理想,二是委婉地劝导滕子京学习“古仁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也可以理解为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是:劝诫滕子京做一个像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并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9
《岳阳楼记》的行文思路 (一)导入: 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那么《岳阳楼 记》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呢? (二)行文思路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 每一部分具体写的是什么? 明确:全文共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 缘由。第二 部分为2至4自然段,为全文的主体,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一问,第三部分为文章第五自然段,抒发作者的扩大胸襟和政治 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自然段是怎样介绍作记缘由的? 明确:做着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 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楼后,经过一年时间, 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 代先贤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从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的? 明确: 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 的浩渺,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用“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作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登登楼时的主 观感受。 第三自然段是怎写览物而悲,第四自然段写览物而喜。那么第五 自然段是在 怎样将这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的?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 境界? 明确:“嗟呼!余尝求古人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作者十分感慨的这样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人的 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不因 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唯恐人 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 有缺失。作者马上反问道: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就是:“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着找那个人的向往和羡慕:倘若 没有这种人,我追求谁去呢?这样,作者的扩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得到了抒 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全文思想的核心。 (三)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写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3、4】写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2)。写览物而悲(3). 写览物而喜(4) 第三部分【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