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改革的几点做法

如题所述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更为有效,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关键因素,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而创建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将学生带入情绪高昂和内心振奋的状态,让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洗礼,渴望汲取数学知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在于对所学材料的浓厚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引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在教授“算法语言”这一节时,可以围绕学生们都感兴趣的电脑游戏展开,引导学生针对人机对话的需要,自主探索由程序框图到算法语言这一转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如果教师开动脑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竞猜、设疑等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二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获得更好生活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数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其次,素材内容应倾向于对社会的关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通过解决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建筑问题、投资、股票、贷款等实际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的研究价值。必要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操场,甚至走出校园,运用现有的教学器材测量操场面积、旗杆高度、跑道长度等,切身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三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仅限于教科书以及模拟习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其对于实践问题的应用能力却相对较低,加之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所以在选题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取教材精髓,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为学生提供符合数学发展规律的学习资源,使之符合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鼓励学生从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切身体会提供机会,如在“抛物线”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抛物演示到炮弹的运动轨迹等多方面对抛物线进行诠释,使学生感受到抛物线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学习网站、资源库等其他寻找学习资源的方式。尤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很多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此时,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班级内部的学习资源库,使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的,而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了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学形式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如在教授“集合”时,针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数集的记法都是特定的,此时如果采取探究式或发现式的教学方式就没有意义了,这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如“函数”一节,很多学生认为函数内容太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其内涵。因此,在对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可先给出几个课本上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回忆初中时所学函数的定义,然后根据映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其实就是对于集合与映射的反映,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怎样的函数关系?然后让全班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此时,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都应不断加强数学教学研究,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实现数学新课程目标而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