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人物介绍事迹与体现的精神风貌

大国工匠人物介绍事迹与体现的精神风貌

事迹一: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事迹二: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事迹三:

1985年,邢忠东作为学徒工,进入中国中车石家庄公司。身为劳模之家的后代,自打第一天入职,母亲就嘱托他“既然当了工人,好干也是一辈子,坏干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不能好好干,我觉得你没问题!”带着父母的期望,邢忠东下定决心,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邢忠东很幸运,刚一入职就被分到了一个创新班组叫“零担班”。在师傅的带领和教导下,他从零开始学习。白天跟着师傅打榔头、练打锤;晚上下了班就去上夜校、学知识;夜里十一二点睡觉;早晨四五点起床温习。“那个班组意识超前,经常做创新项目,我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邢忠东进步很快。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邢忠东还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实践。展开、放样、下料、校正、成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练习;代数、几何、机械制图、材料学、力学、焊接,一门知识一门知识钻研;工作中的废纸和下脚料不知道用了多少…… 

辛勤的付出很快便有了效果,邢忠东首次参加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一举拿下了青年组第二名。从那以后,他不断在各种比赛中拔得头筹,开始参与公司的科技攻坚项目。20岁,邢忠东成了车间里年龄最小的高级工。之后,还获得过“中国中车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新闻网-邢忠东:0.5毫米较劲3个月 精益求精助力新产业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1、彭祥华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从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工程建设一线,参加了横南铁路、朔黄铁路、菏日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拉林段)等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精神风貌:他多年战斗在祖国偏远地区,不怕艰辛,为祖国建设付出了青春与热血。

2、焊工卢仁峰

坦克集群,在辽阔的大地上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现在中国的坦克制造能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了。装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这个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精神风貌:勇挑重担、自强不息。

3、起重工周永和

FAST工程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新的可能,但施工难度超乎想象。起重工周永和经过反复思索,利用“墨子圆规”的古人思想和顺势而为的东方智慧,完美拼接四千多块面板,成就了能与星星对话的大型球面镜。

精神风貌: 大巧破难、创新。

扩展资料:

大国工匠的评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卢仁峰

百度百科--大国工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0

近年来,国家一直不断地提倡大国工匠精神,但是技术工人的待遇却远远得不到改善,培养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高级人才时间更是长久,多达十年以上,以至于现今的很多制造业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而累、脏、穷便成为这一行业的标签。


想当初70年代的人想进个好一点儿的工厂,都要托熟人、请客吃饭、送礼品,这些并不稀奇。而现今的年轻人不再想进入工厂工作,即便涨工资,加福利也没有任何改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对制造行业避之不及呢?随着这样的情况的出现,很多工厂制造业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其中60、70后成为主力在进行支撑,他们拼命干活,不敢休息,只为改变家族命运,不再让子女进厂当工人,这是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父辈中有很多人都是工人,这也是由于年代不同,想当年能进入工厂当工人,那是非常风光的,有不菲的收入。而现在随着父辈们的积累令他们的子女也就是80、90后们完成了转型,考大学成为了他们的同一目标,干什么都比当工人强,成为他们的一致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

当下"知识改变命运",普遍被解读成知识就是学历,大学生就是人才,当下现状,家长们乐忠于子女接受大学教育,也看不起学历稍低的技术工人。技工岗位发展通道狭窄,前景不理想,繁重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往往就是其全部职业生涯,"白领"吸引力大并非没有原因。


央视播出过一款《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主要讲述中国高端制造背后的故事,主角是一群厉害的央企技能大腕,看完这个之后想必都会有个共同看法,决不当什么大国工匠,太累而且工资还低!剩下的就是真正热爱的人还在干这行业。


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难度便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顾秋亮靠手触摸,安装缝隙控制在一根头发的五十分之一,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一人!

这种国宝级人物生活是怎样的?单职工,老婆没有工作,女儿学费、生活费都是靠他一人承担。

C919的首架飞机有着数百万个零件,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胡双钱回忆:"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而且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这个需要靠细致编程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能依靠只有一双手和一台传统铣钻床,甚至图纸都没有。纪录片里是这么说胡双钱待遇问题的:"胡双钱一周有六天要泡在车间里,这张仅有的全家福还是2006年照的。一年多前,老胡一家从住了十几年的30平米老房子搬了出来,贷款买了上海宝山区的70平米新家。"

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设计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有数百根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

焊缝加起来,长度达到了1600多米,每个焊点只有0.16毫米宽,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仅为0.1秒。而他的时间80%给工作,15%给学习,留给家庭的只有5%。

由此可见大国工匠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把大部分的经历都给了工作,而这项工作更加马虎不得,必须做到精细在精细。

除了热爱还要有耐心,一份工作能长久坚持并重复无数遍,每一遍都完美完成是何等不易,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人行业,除了工资少也往往是因为以上几点。其实我们完全把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属于现在科技社会的大国工匠。

第3个回答  2019-12-21
大国工匠人物介绍设计与体现,你可以看一些大活工匠的纪录片,那里有很多人物的介绍以及他们的事迹,一个好的工匠肯定会以认真的精神去做他们的事情,不计回报只为了打造好的商品。
第4个回答  2021-03-13
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的系列节目。这系列节目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