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禁火风俗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寒食节禁火的由来是:

周代时人们不但有火的崇拜,还有大火星崇拜。那时人们认为天上的大火星是凶星,禁火可以避其灾难。对于火的使用,那时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代替旧火,这成为当时国家和民间的一件大事。

这样每年春社时节,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一年丰收,还要统一禁火。换取新火前有一个停火禁火时间段,曾叫禁烟节,也叫寒食节。禁火期间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不能点火做热饭。等禁火节一过,赐来新火才可以烧柴做饭。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寒食节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4

寒食节的由来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寒食节。相传晋文公重耳被逼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颗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人们因怀念介子推而不举火。

第2个回答  2022-04-04
寒食节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其习俗在发展过程中有保留也有割舍。根据历史记载,其风俗主要是禁火、吃冷食以及蹴鞠、秋千、斗鸡等活动。

提起寒食节,很容易想到介子推,而相传寒食节的禁火就是为纪念他。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他“割股奉君”,与文公共患难。但文公当国君后,他却隐居“不言禄”。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派人在其住所前后左右放火烧树。为料他气节之深,竟选择抱树活活被火烧死。晋文公为哀悼他,命令百姓五月初五不得生火。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或许有人会觉得太夸张、甚至迂腐,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倒像是那些忠君之士的正义之举。
但《太平御览·卷三十 时序部十五》中,却有这么一段:“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於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大意就是,介子推被烧这事在《左传》与《史记》中并没有记载。由于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禁火这事,应该是周朝的老规矩了。《玉烛宝典》中也有一段引晋人陆翙《邺中记》云:“俗人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火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祠神庙,及五色缕、五色花相问遗,不为子推也。”

这不禁就让人好奇了,寒食禁火究竟是怎么与介子推关联的呢?

笔者继续翻阅,发现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都有几段相类似的记载,即“魏武帝《明罚令》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周斐先贤传曰:太原旧俗,云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莫敢烟爨。”周裴《汝南先贤传》还有魏武帝颁布的《明罚令》中,皆表示寒食禁火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这也无法评判谁对谁错。笔者翻了很多资料,此事研究的人不少,但都尚无定论,并且涉猎甚广。

总结下来,私认为,介子推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他抱树而死的故事,其真实还是虚构,我们便不得而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24
寒食节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其习俗在发展过程中有保留也有割舍。
根据历史记载,其风俗主要是禁火、吃冷食以及蹴鞠、秋千、斗鸡等活动。提起寒食节,很容易想到介子推,而相传寒食节的禁火就是为纪念他。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他“割股奉君”,与文公共患难。
但文公当国君后,他却隐居“不言禄”。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派人在其住所前后左右放火烧树。为料他气节之深,竟选择抱树活活被火烧死。晋文公为哀悼他,命令百姓五月初五不得生火。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或许有人会觉得太夸张、甚至迂腐,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倒像是那些忠君之士的正义之举。
但《太平御览·卷三十 时序部十五》中,却有这么一段:“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於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
大意就是,介子推被烧这事在《左传》与《史记》中并没有记载。由于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禁火这事,应该是周朝的老规矩了。
第4个回答  2022-04-04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