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九江庐山东林寺怎么样?

如题所述

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晋时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场,位于庐山西北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
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九年(384),由慧远创建。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沧桑历尽,屡废屡兴。慧远(334~416)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藏经一万多卷,为当时全国寺院之首。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
东林寺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唐代元和年间的东林寺,有殿堂僧舍300余间,门徒麇集数千人,藏经数万卷。明清以后,东林寺逐渐衰败,中日战争时,毁于战火,仅剩破殿一栋。近几年,东林寺得到全面修复。今日东林寺,梵宇巍峨,广厦连云,高僧云集,香火日盛。
庐山东林寺虎溪桥
东林寺群山环抱,溪水回流。寺南翠屏千仞,一泓清流迂回向西而去,溪上跨着一座石砌拱桥,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发生地。今日东林寺内有“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都源出这则传说,宋代石恪亦曾绘《虎溪三笑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过虎溪桥,北行约百余米为东林寺的第一道山门,门墙书有“秀辑庐峰”四个篆体大字,山门上竖挂着“晋建东林寺”石刻。跨进第一道山门有一条南北伸展的石砌甬道,甬道东侧屹立着一棵苍劲挺拔,形如圆盖的古松一棵,虬枝盘结、树影婆娑。此松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本名为“罗汉松”,因植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历史,故称“六朝松”,有人亦将它誉为“庐山第一松”。
据说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兴衰息息相关:寺兴树则荣,寺衰树则枯。古松旁为护法殿, 正中盘坐着大肚弥勒佛,其后立着韦陀佛。发挥?护法殿之后,即 “白莲池”。
庐山东林寺白莲池:
位于护法殿和神运殿之间。此池最初由中国山水诗鼻祖——东晋名士谢灵运所凿。池中白莲,古称“青莲华”,花色青白,格外清香,每朵有130多枚花瓣,东林白莲,中外闻名。
公元1321年,日本僧人澄圆将莲种带到日本,并大力弘扬净土教义,青莲花随之开遍日本国。1992年,在名界人士的努力下,日本佛教界将东林莲种回赠东林寺,杨成武上将为修复的莲池题写了“莲池”二字。今日莲池一方,白莲朵朵,清波凌凌,绿叶田田。至此,“青莲华”又重新开在了东林祖庭。
庐山东林寺神运殿
是东林寺的主要佛殿,高19米,进深24米,总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此是1989年重建的一座仿宋建筑,是东林寺的主殿。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东林寺的主殿则称“神运宝殿”,这又与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能有关。
庐山东林寺五百罗汉堂
位于神运殿东、西两侧,为东林寺重要佛殿之一。东林寺旧有五百罗汉阁,为北宋开宝九年,曹翰下江州,调发巨舰十余艘,尽载金帛,将东林寺五百铁罗汉置其上,归至颖川。现五百罗汉堂为1987年后重修,在重塑的五百罗汉为泥塑,生动古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庐山东林寺白莲旧社
又称“远公堂”、“十八高贤影堂”、“祖堂”、“念佛堂”,在藏经楼东侧,出木池旁。此处为慧远与“十八高贤”诵经之处,故亦称“念佛堂”。后人为纪念他们,刻十八高贤像供奉于寺。宋时陆游,明代王思任,清朝黄宗载、李慎街等人,游东林寺后对此皆有记载。
1987年东林寺全面复修时移建于此,堂内东西两壁嵌有刘程之、雷次示、高僧慧远、梵僧佛驮跋陀罗等“十八高贤”石刻像。雕塑精细,形象逼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庐山东林寺远公塔院
又名“下方塔院”,在东林寺西半里许。慧远大师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圆寂,后人建塔供奉,是为“远公塔院”,又因其墓塔叠石如荔枝,明代王思任称为荔枝塔。故又称“荔枝塔”。旧有塔院在清代已毁圮,现塔为1983年重修,2000年又修葺一新,院内有一棵“佛手樟”,相传为慧远大师手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
庐山东林寺聪明泉
一泓清泉在玉佛殿后,是慧远与其好友南朝名士殷仲堪经常一起研究“易经”、谈天论教之处。此泉四季不涸,泉水洁净,清澈异常,寺僧称为“东林圣水”。
庐山东林寺文佛塔
又名上方塔、舍利塔,为天竺高僧佛驮跋陀罗禅师所立。该塔六面七级,雄伟高耸。塔身嵌有众多佛像,每层亦供奉有佛像。佛驮跋陀罗禅师从西域带来的数颗“释迦牟尼佛舍利”即葬于此。古塔几经兴废,今塔为1998年重修。
庐山东林寺古译经台
在“藏经楼”后,是东晋时佛驮跋陀罗尊者在东林寺翻译经典之处。
东林寺之所以成为国内著名古刹,除了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外,与地处山水名区庐山,有着国内寺院不多见的山水园林关系很大。它地处大江之滨长江南岸,庐山西麓。
南面正对庐山香炉、天地诸峰,北倚分水岭及上方塔,西北有香谷,东南有乌龙潭,地势雄伟。寺前明堂开阔,香炉峰呈趋拜之势,千年紫烟不断;虎溪具眷恋之情,万载常流。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曾写下“流泉匝寺”四字,盛赞此寺之妙。
寺内园林进行规划,避阴抱阳;松竹名花,荫檐侵阶;曲径通幽,石径苔合。徜徉其中,莫不神清气爽,心旷而情怡,透出世外桃源,人间净土之神韵。东林寺还是寺庙园林中寺外山水与寺内园林环境一体化的综合式园林的代表和开创者。
去东林寺须经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老虎就会吼叫起来。
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老虎就发出警告的吼叫,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这个“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融洽,为历代名人所欣赏。
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至今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源出这则传说,为古刹增添了神秘色彩。
更多关于九江庐山东林寺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91aaa161573148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