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 静待花开,用心培育静待花开的感悟?

如题所述

中国人的热心精神非常突出,在孩子的教育中尤为明显。
很多人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父母没有责任吗? 父母没有在“唯分数论”的大潮中掀起波澜吗?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海外父母迎接幼儿园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你今天开心吗? ”。 中国父母接待幼儿园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 “,这次得了第一名,我要奖励”、“只要成绩好,什么家务都不用做”、“看闲书有什么用,我还不做作业! ”这句话在生活中很常见。 在这种环境的压迫下,我们的孩子渐渐变成了试验机,他们的心开始变成了“沙漠”。 即使他们成绩优秀,在父母眼里是优等生,他们也不幸福,不幸福。
网络上曾有过一些如此发人深省的教育典型案例。 ——有多少这样的学生,作为父母你最喜欢哪个? 还是你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哪个?
A、男: 18岁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
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农子弟,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考入省属重点大学主修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通过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有7门课不及格,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婚,与母亲一起生活,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开始担任班长,到高中毕业,与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律师、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同学老师相处融洽,与澳门科技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个? 请按喜欢的程度排列。 为什么站在哪个角度排列呢
这几个人是实际情况,这是很简单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选择题,相当多的父母会选择ABD,但绝对不会选择c。
但是,父母选择的期待和现实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眼中的“好孩子”一直不是好孩子。 我们眼中的“坏孩子”不是真正的“坏孩子”。 这就是我们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急功近利的惨痛教训。
第一个人是卢刚。
1991年11月1日,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
卢先生刚刚枪杀了3名教授和副校长卢先生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氏,枪杀5人后当场中弹自杀。
第二个是杂志。
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化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夕法尼亚州镇马二村一队。
4名受害者杨开宏,云南红河州人; 贡博,陕西人; 唐学李,云南怒江人; 邵瑞杰,广西梧州人,五人是室友,他们平时经常在一起活动。
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又杀两人逃出昆明火车站。
2004年3月15日,公安部列甲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第三名是韩寒。
韩寒是有名的赛车手、作家。
韩寒学生时代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举成名,随后退学引发社会争议,成就了“韩寒现象”。
此后,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创下畅销书纪录,成为优秀赛车手。 是中国唯一的拉力赛和场地比赛年度冠军。
2010年被选为《时代周刊》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物100人中的一人。
第四位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实际案例。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善于人际交往,待人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父母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的时候,她的妈妈作为优秀毕业生的父母在全校发言。
在别人眼里,谁也没想到这个优秀的孩子跳楼自杀了。 这个消息传到学校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和校长等都很震惊,认为他们的教育失败了。
上面的例子是案例,但具有典型的意义。
除了韩寒,他们从小就是父母和老师中的好孩子,是父母引以为荣的骄傲。
但是他们的童年,只有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没有必要的人格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是思想、品质、感情的统一表现。 我国著名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个鼎,而支撑这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 品质—美; 感情-善。
这三者和谐统一,是圆满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
否则,这个人格鼎不稳,人格有残缺,这种残缺直接改变人的人生轨迹。
让孩子幸福快乐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功利心的膨胀,把自己所有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为你完成; 因为如果你的工作不如意,自己的孩子将来就要超过你; 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你忙着给孩子报奥数。 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你又开始请老师帮孩子补习了。
失去童年,失去幸福,失去自由,失去健康,失去人生幸福,他们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 即使报复社会,到那时一切都在后悔!
该文摘取自本人的《智绘读书》一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