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组长

如题所述

1、了解领导对你的期望

作为下级,必须准确地了解上级的指示,以及上级指示的背景、环境和领导的风格。否则,费了力气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当有更佳的工作途径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让领导比较全面、准确地接受或者采纳你的建议。

2、 技术标竿

作为班组长,尤其是生产一线的班组长,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服众的。所以,我认为要想搞好班组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做个“知识型”的班组长,做业务上的权威,做技术上的标竿。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苦练内功,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给自己补充能量;同时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寻找差距,完善自我;并对班组的各种常规操作技术,做到熟练自如;对关键、复杂的技术问题也做到了解和掌握,经过积累也具备了处理各种事故的应变能力,为职工树立了标竿。

为了提高班组整体素质,我采用多种形式,带动职工提高技术水平,以工作促学习,以学习推动工作,并抛弃僵化固定的观念,提倡职工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带动职工真实有效地实现各个时期的企业目标。

3、管理创新

刚当班组长时,靠的是师傅传授方式和自己平时摸索,积累经验来了解、感悟什么是管理,因此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毕竟不系统,存在一些盲区,后来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中探索逐步提高了管理水平。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感觉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墨守成规、平淡无奇,自然要被视为平庸之辈,其原有的凝聚力、号召力也将逐渐消失,作为一名班组长必须要做到事事超前,天天创新、不断学习、自我超越。正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昭觉站从达标、到模范、再到一流;从优胜、到红旗、再到标准,马不停蹄地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4、民主公正

办事要民主公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公正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我利用每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分配工作时依据制度合理安排,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

5、关心职工

缺乏对职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职工自然也会不满意你。所以我认为,关心职工必须先要了解职工,只有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肩并肩才懂得其所思所想、所喜所忧;只有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敬重的心、无私的心,才能把一个班组带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了解职工的关键是有效的沟通,换言之,优秀的班组长要具备的素质是理解人、认识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此,我经常与职工进行深度汇谈,将工作、学习、生活等问题进行悬挂假设,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中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工作中,职工总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班组长的及时指导,因为及时指导就是对职工的关注和培训,所以我努力利用每一次操作和工作的机会,对大家进行指导、督促,尽量做到事事培训、时时培训。

在生活中,成为职工的良师益友。要通过“上班看脸色、吃饭看胃口、干活看劲头、休息看情绪”来发现班组成员的心理、体力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6、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做班组长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班组长,目标也应非常明确,否则就会形成一团乱麻。

7、言行一致

作为班组长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待工作善始善终。例如,对于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同时要求职工共同遵守,对违章违纪行为,必须果断明确地制止、考核。

8、合理赏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班组成员都有其各自的特长,如果将所有人的特长聚集起来进行班组的生产实践、管理运行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在工作中我欣赏每一位职工,了解每个人优缺点,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工作上的分工,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在班务会上进行表扬,对其工作予以肯定。我想,这或许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必将激发他更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

9、荣誉要让、责任要担

另外,作为班组长,应做到荣誉要让,工作是大家做的,自己不过是个领头羊,独木不成林,独雁不成群,没有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没有团队的协作,便没有成功的实现。所以应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大家,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责任要担,优秀的班组长要敢于承担责任,职工在工作中一旦出现差错,作为班组长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帮其找问题、添措施、勇于承担责任,决不能顺水推舟,把职工推向对立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做一个优秀的班组长真的很棒明明你为孩子铺好了路,他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必是一条光明大道,为什么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弯路?

要么是你贪心,要么是你的方式错了,往往是后者。

为什么你为孩子铺好了路,他还是会走弯路?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越是规划周全,孩子越不长进

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然而他的三个儿子技术很平庸,远远不如别人家儿子的技术,渔夫很纳闷。

于是,渔夫经常向其他人诉苦:

“我从他们懂事起,就将捕鱼技术传授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讲起,告诉他们怎么织网最容易捕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么下网最容易套住鱼。”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还是这么差”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话问他:“你一直是手把手教他们吗?”

渔夫说:“是的,我讲所有的经验都教给他们了,就是怕他们多走弯路,教的非常仔细。”

路人说:“他们一直跟着你吗?”

渔夫说:“是的,我就是怕他们多吃苦头,所以让他们一直跟着我。”

路人说:“那错误很明显了,你一直教他们技术,却忘记教他们教训。”

这正是很多家庭的缩影,为孩子规划好了所有,没想到孩子更不长进,原因就在于,没让孩子自己去走。

你的一千句一万句叮嘱,都不如让孩子摔一跤,来得更实在。

相比你的苦口婆心,教训会让孩子记得更深刻。

为什么你为孩子铺好了路,他还是会走弯路?看完你就明白了
该孩子走的弯路,一步都少不了

特别喜欢《小欢喜》中童文洁说的一句话:

该孩子走的弯路,一步都少不了。

精辟至极,宋倩为英子准备好了几套房产,选好了学校,每天做好可口的饭菜,但还是状况不断,英子最后差点得抑郁症。

其实,在孩子成长中,父母真不可能规划得那么周全,当你为孩子避免了一条弯路时,又会出现另一条弯路,你是继续选择替孩子走还是让孩子走?

如果你替孩子走了,那他没有得到教训,等他独立时就会不知所措。

所以,父母们都应该明白,你所谓的为孩子铺好路,避免的弯路,都是在扼杀孩子得到经验的机会。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受不住风吹雨打,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于经历得多,要想孩子真正地成长,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论成败。

美国心理学者亚当·格兰特说,small wins(小成功)能帮孩子找回自信。如果一个刚学步不久的宝宝由于被小石头绊倒,鼓励Ta“再走一次”是重拾信心的最好办法,帮助Ta下一次再走同一个路段时摆脱犹豫。

父母们在面对孩子“摔倒”时,是要关心,但又不能太当回事,“摔倒”了孩子能“爬起来”并且“再走一次”才是一次完满的成长。

弯路未必不好。

为什么你为孩子铺好了路,他还是会走弯路?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的不放手,使孩子成为巨婴

去年的48岁海归啃老新闻依旧记忆犹新,留学归来7年来, 一直在家啃老,依靠着母亲3000多的退休金。

而这一切的根源,82岁的老母亲悔恨自己当初的做法:

“怪自己教育不得当,当初样样包办。儿子只管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改不了了。如今,儿子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垃圾堆在墙角,房间也从不收拾。”

为什么你为孩子铺好了路,他还是会走弯路?看完你就明白了
不仅如此,还将房子转到这个儿子名下,宠得连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有意见。

到头来,她为儿子铺好的所有路,反而成了他的禁锢,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当你让孩子按照你的方式走时,实际把他当成了提线木偶,他何来的自由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太殚精竭虑的父母,养不出步态轻盈的孩子;因为你的力都过度用在了孩子身上,使他得不到成长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少不了教训

记得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故事:

有位中国父亲带着孩子的去德国旅游,有一天,在海边,看到一位德国妈妈在躺椅上看书,她的孩子却抓了一把沙子往嘴里塞。

这位父亲看到后,非常着急走上前去,提醒德国妈妈,“你的孩子要吃沙子了。”

可是,那位母亲非常茫然。“那又怎么样呢?”她说,等他尝过之后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

那位父亲很愕然,如果这是在中国,大部分父母会阻止孩子,告诉孩子沙子不能吃,抑或是孩子自己放到嘴里发现难以下咽,结论是一致的,但获得这个结论的方式却不一样。

前者,孩子获取的是父母判断之后提供的间接经验;后者,孩子却是亲身体验之后的直接经验。

为什么你为孩子铺好了路,他还是会走弯路?看完你就明白了
有个理论说,父母做了80%,孩子做20%;父母做了20%,孩子做80%。

你做得再好,得了90分,只是你的分数;孩子做得再差,即使不及格,好在他有了经验。有了经验后,他才知道下次怎么改进。

无菌的环境,只能养出抵抗力差的孩子;有时孩子走的太顺,宁愿他栽个小跟头,让他记住教训,走得更稳。

我们永远没办法规划孩子的所有,只能帮助他,制作属于他自己的铠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7
班组长,既是企业执行力的基石,还是基石的修筑者。在企业员工里班组长是“最难”之人,而优秀的班组长就要有“上天入地”的本领---自己要做得好、领导要看得上、兄弟姐妹们要服得管、事情要一天更比一天好。事再难,可也得有人做,如何做好,先要弄明白“难”在哪?

一难,业务要入得地

优秀的班组长需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即岗位上的事情做好的能力。

首先要具有岗位资质。

要持证上岗,是岗位上比较能干的人;

二要有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班组长要能果断告诉员工怎么做;

三要有对台帐、原始数据的汇总、分析能力。

公司推行的SMS系统就强调了如何改善台帐,让台帐发挥作用,班组长要能够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记录、积累、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然后再加以解决。

班组长要做出有品质的事情,“入地”能力是关键。比方我们发现候机楼厕所卫生纸经常很难扯断,旅客上厕所用纸不方便,仔细一研究发现是装法错误,改进后方便多了。而班组长“入地”力也许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改进上。



二难,管理要上得天

优秀班组长光自己做好是不够的,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管理能力,即要能懂得引导团队,把本班组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还要沉得下去拔得出来,这就是能“上天”的本领。

首先要会排班。

如何用最少的人把事做到最好,这是班组长管理能力的核心。在工作面上,我们发现有些岗位上的排班十年如一日,工作天天一个样,和公司的新要求慢慢拉开了距离。班组长要敢于尝试对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排班方式。比如有些维修岗位,根据工作量断断续续的特征可以将行政班和业务班进行混排,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既让员工得到充分休息又能做好工作。

第二,要有协调能力。

既要协调好本班组的成员,也要协调好与本岗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其它班组(上下工序之间的协调),作好沟通。

第三,要有鼓动员工的能力。

人有不同性格特点,有些活泼,有些内向,干起工作来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员工,班组长要选择不同的沟通和激励方式;在员工犯错误时要及时指出并找出原因,员工做得对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对涉及大家利益的事,还要组织员工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及时反映争取,维护员工利益。
第3个回答  2020-10-07
做一个优秀的班组长,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老师分配自己的任务,要按时完成,认真督促自己完成作业。班组长要以身作则,认真督促组员完成作业,不拖拉;班组长是得到老师信任后的一份责任,是非常光荣的,所以我绝对不会颓废!
第4个回答  2020-12-23

班组长作为生产制造业最基层的管理人员,身上既担负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又要上下沟通协调,责任重大。班组长是否拥有优秀的个人魅力,这对基层管理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