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些实词辨析(不是文言文的噢)的例子,又好又多的加分噢

或是哪里可以看到这类信息的,信息准确的加分噢

到百度上或者其他搜索引擎上,输入“同义词辨析”等字样,应该就可以搜到海量的资料的。

我这里也有一些,可以给你一部分:
同音近义词辨析110组
A(17组)
001、哀号:悲哀的号哭。
哀嚎:悲哀的嚎叫。如“饿狼哀嚎”。
002、爱好:顾惜体面,喜欢打扮。
爱好:喜爱,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
爱怜:怜爱。
爱恋: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
003、爱护、爱戴: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04、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005、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006、安顿: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007、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如:1.请大家安静一下!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如:清晨,公园里十分宁静。“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如: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
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例如,“病人需要安静”一般不说“病人需要宁静”;而“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宁静”却可以说“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安静”,两句话意思上差异不大。
008、安全:着重指不受威胁。使用范围广,能用于国家、生产、交通、操作、人身、生命、财产等。
平安:着重指太平无事,使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人身。
都指没有事故或危险。
009、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如“神态安详、面容安详、他安详地睡着了”。没有安祥的写法。“容止端详”的“详”也是“安详”,指容貌举止端庄安详。“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如“慈祥的老人、心地慈祥、慈祥的微笑”。
祥和:气氛。如“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10、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安置”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顿”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011、按部就班、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是个成语。“部”有“安排、布置”的意思;“班”的“次序、层次”的意思。整体意义就是”按照所安排的布局和层次来写作。后人截取“按部”与“就班”,并将二者合在一起构成固定的四字格成语,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情有条理、有层次”,不单独用来写文章。这个成语不能写作“安步就班”。
“按步就班”是对成语“按部就班”的同音误用。究其原因,应是因为“步”与“部”读音相同。
012、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例: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例: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例: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013、按照:通用于各种语体,不带尊敬色彩。
依照:多用于书面语体,更适用于国家法规、军政文告等,这时是强调依原样照办,不得走样。
遵照:多用于书面语。带尊敬色彩,表示遵从依照。
同为介词。介绍行为的根据。
014、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15、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016、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沮丧:沮,气色败坏。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都是形容词。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017、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都是形容词。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B
024、把持、操纵、控制
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指掌管、使用机器等。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025、把握、掌握:
都是动词。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019、把戏、伎俩:
把戏: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伎俩: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020、颁布、公布:
都是动词。公开发布。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021、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022、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如:1. 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2. 你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不会摈弃你的。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如:1.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2.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要摒弃诸多假象,才能看到它的本质。
023、卑劣、恶劣:
卑劣:指性质严重,恶劣,多指行为。例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恶劣: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

026、办法、措施:
都是名词。处理事情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办法:是泛指,多用于口头语体。
措施:指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办法。较多用于书面语体,特别是公文、政论语体。
27、包含、包涵:
都是动词。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指“内里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28、包括、包罗:
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29、保持、维持:
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30、保存、保留:
都是动词。存留下来,不使改变。有时可换用。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这跟“保存”有区别。
31、保护、保卫、捍卫:
都是动词。护卫着,看守住,使不受伤害。
保护:着重于“护”:妥善护卫、照顾,不使受损伤。手段不一定是用武力。对象多是人或某些事物。
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
32、保障、保证:
保障:(1)动词,确保。有时可换用,如“用生命保障(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2)名词。起确保作用的事物。保障①作动词时,除了可以作于“确保”义以外,最常见的是用于“保护义。它的宾主不常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而常是名词及其短语,如“生命、成果、财产、民主、权利”等。②作名词时,有形象色彩,指象屏障一样的起保护作用的东西。
保证:①作动词时,除了用于“确保”义以外,还常用于“担保做到”义。它的宾语不常是名词(时间、质量)及其短语。②作名词时,指起担保作用的条件。
33、宝贵、珍贵:
都是形容词。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可以形容某些抽象的和具体的事物,如时间、书籍、礼物、资料等。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34、饱满、丰满:
都是形容词。充实、充足、足够。
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35、暴露、揭露:
都是动词。使隐藏着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矛盾、本质、问题、阴谋、弱点、缺点等。
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有时是有意地揭露出来。可以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
揭露:都指有意地揭出来。一般能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
36、暴虐、残暴、残暴、残酷、残忍:
都是形容词。狠毒而凶恶。可以形容敌人及其本性、行为。
暴虐:着重指惨无人道,欺凌太甚。多形容敌人及其本性。
残暴:着重指凶狠、横暴。多形容敌人的行动及本性。
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37、抱怨、埋怨:
都是动词。因不满而责怪别人。
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38、悲哀、悲伤、悲痛、沉痛、悲恸:
都是形容词。伤心,难过。“悲哀”、“悲伤”、“悲痛”常通用。
悲哀:侧重于内心的哀愁。
悲伤:侧重于心情不好受,产生伤感。
悲痛:侧重于表示悲伤而痛苦,有时比“悲哀”程度重,可以说“悲痛欲绝”。
沉痛:侧重于表示深沉的悲痛。有时还有“深刻,严重”的意思,如“沉痛的教训。”
悲恸:侧重于极度的悲哀,兼指痛哭,一般用于书面语。
39、卑鄙、卑劣:
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
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40、奔波、奔忙、奔走:
都有不辞辛苦地到处急忙活动之意。
奔波:指忙忙碌碌地奔走,历尽波折。
奔忙:指奔走繁忙、操劳,也用于交通方面。
奔走:本指急走、快跑,后来多用于传告消息,常说成“奔走相告”。
41、本来、原来:
同为副词。拿先前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对比,表示语气的前后转变。
本来:更着重于强调原先的情况,多用于上半句,下半句有时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
原来:更多的是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多用于下半句,它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42、本义、本意: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43、本领、本事
同为名词。从事某种活动的技术、能力。经常换用,如“烧火煮饭的这点本领(本事)还有”。
本领:有时指需要经过特别学习才能掌握的、较高的、较难的或较复杂的技能。这时具有庄重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体。
本事:指技能、能力。多用于口头语体。
44、本质、实质:
同为名词。最主要的性质。
本质:指事物或人的根本的、本来的属性。
实质:指实在的、内在的或实际的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对举。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45、鄙薄、鄙夷:
同为动词。轻视,看不起。
鄙薄:指以为轻薄、微不足道、看不起、嫌恶。
鄙夷:指以为平庸或浅陋,傲慢、轻蔑地看待,不屑一顾。
46、鄙弃、唾弃、厌弃:
同为动词。毫不可惜地舍弃。
鄙弃:指因看不起而抛弃。
唾弃:指象吐唾沫一样,毫不可惜地舍弃。
厌弃:指厌恶、嫌弃。
47、鄙视、藐视、蔑视、轻视:
同为动词。看不起。
鄙视:为鄙贱、低劣。
藐视:(也写作“渺视”)指视为藐小。
蔑视: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
轻视:看不起,与“重视”相对。语义较轻。
48、比赛、竞赛:
同为动词。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不能带宾语。
49、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0、庇护、袒护:
同为动词。偏向,掩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语义较轻。
51、毕竟、究竟:
同为副词。到底,说明事物的终究。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
毕竟:只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语气。
究竟:用处较广,既可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这种句子里用“毕竟”居多,用“究竟”较少;表示追查和推求,又经常用于疑问句,表示追究。另外还可作名词。如“为了早知道个究竟,我们特地去调查。”
52、辩白、辩护、辩解:
同为动词。用语言分辨正误、真伪或是非等。
辩白(也写作“辨白”)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等情况下分辨,使事实得以澄清。
辩护:以申辩来保护、维护其言行。
辩解:指分辩解释。
53、辩论、争论、争辩、争执:
同为动词。双方持有不同意见,各说各理,力争说服对方。有时可换用。如“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刻,是早晚还是中午,对这个问题两个孩子正在辩论(争辩、争论或争执。)
辩论:郑重分辩是非、真伪等,更注重摆事实、讲道理。
争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争辩:兼指争论、辨论。还用以指辩解。
争执:比“争论”更强调各执一端,着重于互不相让。一般不带宾语。
54、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55、辨别、鉴别:
同为动词。分析比较,使易混的事物区别开来。
辨别:指分辨、区别。
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56、遍及、普及:
同为动词。普遍到达。
遍及:指普遍到各处,后面常带地点宾语。
普及:多指普遍推广,或使大众化,跟“提高”相对。可以带地点宾语(动宾之间常有“到”字)、事物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作主语、宾语及定语。
57、摈弃、抛弃、放弃:
同为动词。丢掉不要。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58、补偿、补充、弥补:
同为动词。补上不足。宾语可以是“损失、不足”等。
补偿:指抵偿。是用价值或作用相当的东西抵偿损耗。
补充:指增补一部分,使充实。或补不足或补损失,或在主要部分之外再追加一些,使更完备。
弥补:指填满、填足、填补空缺。除了“损失、不足、亏损、缺欠”等词以外,还常跟“缺陷、缺点、弱点、空白、漏洞、过失、罪过、失败”等词搭配。
59、不但、不单:
不但:同为连词。不光、不仅。用在递进结构的前一个部分里;后一个部分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反而”,副词“也”、“还”、或“连”等相呼应。不但:通用于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
不单:多用于口头语体。另外还有“不止”的意义,如“这不单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不但”不能这么用。
60、不管、不论、无论:
不管:都是连词。用于上一分句,表示任指各种条件;下一分句常有“都、总、全、就、也”等词与之呼应,表示结果不变,常通用,如“不管(不论、不管)大小,都要。”不管,用于口头语体居多。最适宜跟它搭配的是口语,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成分,后面可跟上“名词A+不+名词A”“形容词A+(还是)+不+形容词A”,表示强调排除条件,“不论”、“无论”一般不能这么用。
不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都常用。“不论”和“无论”后面可以跟上“形容词A+还是+不+形容词A”,“还是”可换成“跟”、“与”。
无论:用于书面语体居多。它跟“如何”组成常见格式“~如何”。
61、不免、难免、未免:
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
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62、部署、布置:
同为动词。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63、哺养、抚养:
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64、不力、不利: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65、不至(于)、不致(于):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66、不止、不只: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67、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前者,另外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色彩,多用于艺术作品的构思或对问题的见解;后者,独自另立一面旗帜,来形容新路,自成一家。可指艺术创作,政治道路,也可指工农业产品不同一般。
2、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3、包含:里面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3、保证:担保(做到),名词或动词。作动词时后不能带名词性短语。如:保证完成任务。
保障:对已有事物加以保护使不受损害。如: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3、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
抱负:远大志向。如:从小树立远大抱负。
14、报复、抱负:
报复:指对别人反击。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03、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4、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
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都是动词。突然猛烈的发生。有时通用。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