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指什么?

如题所述

  五教:
  1.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 佛教中称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为五教
  3. 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教目耳足手心)
  4. 唐朝人对司徒的别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8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第2个回答  2014-01-08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佛学:
  【五教】
  判教用语。即将佛陀一代圣教(含大小乘经典)分判为五类。有多种说法,略述如下︰
  (一)唐·波颇蜜多罗三藏所立︰称为波颇五教。即︰
  (1)四谛教︰说苦集灭道之四谛法,使声闻悟真空涅盘之理,如《阿含经》。  (2)无相教︰说诸法皆空之法,使二乘空诸有之相、悟大乘法空之理,如《般若经》。
  (3)观行教︰说诸观心行法,使明修因契果之理,如《华严经》。
  (4)安乐教︰说常乐我净四德及常住寂灭之理,使众生得大安乐,如《涅盘经》。
  (5)守护教︰说守护正法之事,使众生护持而不失,如《大集经》。
  (二)唐·贤首大师所立︰称为贤首五教。即︰
  (1)小乘教︰又称愚法小乘教。此教以随机故,单说人空,不明法空,但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未尽法源,唯论小乘,故名小乘教,如《阿含经》。
  (2)大乘始教︰又称生教、权教、分教。此教广说法相,少说法性,未尽大乘法理,是大乘之初,故名始教,如《般若经》。
  (3)大乘终教︰又称熟教、实教。此教多说法性,虽说法相,亦会归性,是大乘之终极,故名终教,如《楞伽经》。
  (4)顿教︰此教明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故名顿教,如《维摩经》。
  (5)圆教︰又称一乘圆教。此教所法,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故名圆教。
  此五教与十宗合称五教十宗,同为华严宗之判教。
  (三)唐·圭峰宗密所立︰
  (1)人天教︰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之理,持五戒免三途生人道中,修十善及施戒生六欲天,修四禅八定生色无色天。
  (2)小乘教︰说我空之理,修无我之观智,以断三毒,止息诸业,证得我空真如,乃至灰身灭智,永离诸苦。
  (3)大乘法相教︰说唯识所变之理,依二空之智修唯识观及六度四摄等行,渐渐伏断烦恼所知二障,证二空真如,成菩提涅盘之妙果。
  (4)大乘破相教︰说一切皆空之理,观无业无报无修无证、生死涅盘平等如幻,破诸法定相之执。
  (5)一乘显性教︰谓不藉方便隐密,直指自心即是本觉真性,离诸妄想执着而得见自身如来广大之智慧。
  此五教与《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所出的三教,唯开合不同而已。彼所谓三教即密意依性说相教、密意破相显性教、显示真心即性教。其中密意依性说
    (四)齐·护身寺自轨所立︰称护身五宗或护身五教。即︰
  (1)因缘宗︰小乘萨婆多部、雪山部、多闻部等所说,即立真正之因缘破外道邪因、无因等邪说,故名因缘宗。
  (2)假名宗︰小乘经部、说假部、《成实论》等所说,主张一切诸法唯有假名,无有自性,故名假名宗。
  (3)不真宗︰诸部般若所说,主张即空之理,一切法皆不真实,故名不真宗。
  (4)真宗︰即《涅盘经》等所说,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名真宗。
  (5)法界宗︰《华严经》所说的法界自在之法门。
  (五)南北朝时期,道场寺慧观、定林寺僧柔、慧次、开善寺智藏及光宅寺法云等人所立︰一般称作慧观五教,又称五时。乃将佛陀一代圣法先分判为顿、渐二 教,渐教中又别立五教,即有相教、无相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
  (六)齐·刘所立︰称刘■教,又称五时。乃分判一代圣教为顿、渐二教,于渐教中又分五教,即人天教、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
  (七)日本融通念佛宗之判教︰乃该宗中兴之祖大通融观所立。
  (1)人天教︰说修五戒十善,感人天果报之教。
  (2)小乘教︰说依次修四谛、十二因缘及六度,而得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果报之教。因其所证仅止于人空一面,未知法空,故为小乘教。
  (3)渐教︰有二种︰一者谓理事各别,性相不融,五性差异,不许无性有情(阐提)成佛,以八识建立诸法,少说法性,多示法相。如法相宗所说。二者谓事理不二,性相互容,主张定性二乘终必开悟,无性阐提亦有成佛之时,谈如来藏随缘,少说法相,多示法性,如《起信论》所说。此二说虽有别,然于证悟皆有次第阶位之别,故称渐教。
  (4)顿教︰谓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一切绝离,不立法相,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之教。因不同于渐教之立次第阶位,故名顿教。
  (5)圆教︰即圆满具足之教,统摄前四教,即一多具足,相即无碍,主伴无尽,一法一切法,一断一切断,一行一切行,一成一切成,彼此互具互融,超一切思议之境。融通念佛宗即此圆教。
  此五判教,与华严五判教比较,虽有多开人天教、合始终二教为渐教之差异,然大体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