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规模化增加服务客户数量

如题所述

随着重组后全业务竞争的帷幕拉开,多张网间的结算不仅是监管部门的一大重点,也是互联互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更将是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根据最新公布的运营数据,六月份,中国移动用户净增755万;中国联通用户新增109万户;中国电信电话用户净流失58万户;中国网通电话用户增长16万户。 尽管固网运营商中的中国网通实现了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用户增长,发展势头趋于良好,但是市场失衡局面仍然没有得以改变。作为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实行非对称网间结算没有退路,保持现有固网和移动网间的单向结算政策是最佳解决对策。 重组后网间结算更趋复杂化 网间结算是电信市场互联互通和公平竞争的基石,也是协调运营商竞争关系的杠杆。它的实质是互联互通所产生的成本分摊,这历来成为电信业的一大难题。因为就市场竞争而言,运营成本显然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涉及运营商之间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电信资费和网间结算标准,又符合国家、企业和用户三方利益显然并非易事。 目前,无论打进还是打出,移动运营商都必须向固网运营商支付每分钟6分钱的结算费用,而固网运营商则无需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结算费用,以此引发的运营商和业界的争议不在少数。 此前,原中联通和中铁通就曾因质疑网间结算费用的合理性,而导致一定数量的网吧业务运营遭遇终结;原中电信和原中网通两大固网巨头之间也曾因为南北分治导致互联互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互联网网间结算矛盾更为激化。 可以说,现有网间结算所面临的矛盾,正是中国电信市场长期以来非对称监管政策所面临的一大难点。无论是固话运营商所认为的结算费用远低于服务成本,还是移动运营商所抱怨的单向结算,都源于非对称管制政策下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利益权衡问题,这些也都有待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解决。 作为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本次重组后由于服务产业链的重构,三大运营商都将面临更多的结算对象与结算方式。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电信业传统的语音业务的价值将趋向于零,而增值业务将是电信运营商主要的收入来源。 随着全业务和3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各自拥有不止一张的电信网,要面对更多的合作伙伴,这就使得业务结算方式和结算周期都更为多样化,网间结算将更为复杂。以网间漫游为例,由于在计费中涉及漫游方基站和交换网络等计费敏感信息,在网间漫游结算中涉及结算系统的不统一,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如果缺乏公正透明的第三方监管部门,恐怕难以得到合理有序的落实。 保持现行的单向结算政策不能变 就当前的电信市场而言,网间结算的首要议题是必须实行非对称的网间结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是对市场进行管制,还是对企业进行管制?部分业界观点认为,实行中移动和中电信间的非对称网间结算,既要实行中移动对中电信固网的单向结算政策,今后也要实行中电信C网对中移动固网的单向结算政策,这看似合理,实则与事实不符。 就重组信息发布后电信市场格局而言,一方面,由于中联通的C网和G网需要一段时间完成资产、基站等分割,因此到今年10月份,原中联通的C网用户才能将正式移交至中电信,这意味着9月30日之前中电信尚不能正式进军移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C网预付费用户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另一方面,中移动则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差抢先进军固网新业务领域和扩充原有市场规模。据据报道,中移动日前计划斥1000亿重资投入G网建设,其结果是可以继续大增其现有网络用户数。同时,中移动各省分公司不断出现超范围有线宽带接入、有线固定电话等固网业务,并且再次掀起存话费送话费、存话费赠送与电信业务不相关物品等违规营销活动。 预计在十月份中电信正式开展移动业务前,中移动用户数将再增3000万。长此以往,市场失衡僵局将难以逆转。因此,作为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主要增长点,网间结算必须采用现行的非对称的单向结算政策,方能对中移动一家独大的市场竞争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订立合理的结算标准成监管一大难点 从监管层面来看,坚持现行固网和移动网间的单向政策显然已经无需商榷。而要推动并真正落实非对称网间结算制度,关键和难点就在于该以怎样的计费方式和资费标准推行这一政策。当前,资费下调是一大趋势,是消费者的普遍心声,但对企业盈利又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损失。 因此,如何既权衡企业间利益并满足各自盈利需求,又有助于扶持弱势运营商加快进入新市场,从而扭转市场失衡现状,同时还能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是对重组后电信监管的又一大考验。 相关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实行以长期增量成本为结算原则制订网间结算标准可能更为科学,采用收入标准进行结算难度可能更大。从国际上看,通行的网间结算方法也是根据成本来定价。 另外,加大监管查处惩治力度,对于在非对称网间结算中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予以严厉查处,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确保国家、企业和用户的三方利益,才能有效推动非对称管制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