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十大戒律

如题所述

佛教的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第一戒,不杀生。简说:不杀害一切有情生命。

第二戒,不偷盗。简说:未经物主允许不取为己有。

第三戒,不非梵行(不淫)。简说:不与人、非人等行淫事。

第四戒,不妄语。简说:不说虚妄之事,尤其是大妄语--未证言证。

五戒,不饮酒。简说:不沾染麻醉神智之物品,含烟、酒、毒品。

第六戒,不著华鬘好香涂身。简说:不可打扮华丽,不可在身上涂抹高级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

第七戒,不歌舞观听。简说:不可观看聆听唱歌、跳舞、戏剧等相类似的声光视听娱乐。

第八戒,不坐高广大床上。简说:坐卧起居不可使用宽大舒适的床、椅。

第九戒,不非时食。简说:也称为“过午不食”,即是过了中午之后不得吃饭、用食。

第十戒,不捉钱金银宝物。简说:不拥有、不追求、不藏匿金钱珍宝等财产。

扩展资料:

佛门戒律,为未来获得人身的条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戒

百度百科-佛教戒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0
 一、佛教的五条戒律一般被称为“五戒”,是指:一不杀生戒;二不偷盗戒;三不邪淫戒;四不妄语戒;五不饮酒戒。
  二、具体解释:五戒是佛教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
   1、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叫杀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杀生戒;
   2、不偷盗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盗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离开了它本来的地方,归我所有,就叫偷盗。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偷盗戒;
   3、不邪淫戒:不符合世间法律的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以及合法配偶在非时、非处、非道处交合就叫邪淫。如果不做此事,叫不邪淫戒;
   4、不妄语戒:为了欺骗他人,隐瞒事实,而说虚假的语言就叫妄语。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妄语戒;
   5、不饮酒戒:酒有三种,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药酒,若干若湿,若浊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