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水亭夜坐赋得晓雾》一诗的翻译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唐代·李益《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每一句的翻译,谢谢

翻译:

月亮落下寒冷的雾气升起,思绪浩大就如冰雪融化。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原文: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此诗出自唐·李益《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建中元年(780)深秋或初冬,李益再次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祝殇辞》《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从军北征》《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塞下曲三首》等著名诗歌。

建中四年(782)李益在长安,再次参加制科考试,登第。徐松《登科记考》:“建中四年,李益、韦绶登拔萃科。”

贞元十二年(798)到元和元年(806),李益到幽州刘济幕府。

元和初,宪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后出为河南尹,后转为秘书少监,元和八年后,转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后,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年—约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2

唐·李益《水亭夜坐赋得晓雾》白话释义: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原文: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李益,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元和初,宪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后出为河南尹,后转为秘书少监,元和八年后,转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后,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写情》、《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

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

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07
hhh追问

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