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题所述

一、强化集体备课,打好整体战备
备课是上好课、讲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靠临场发挥能够将有关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因此,可以说,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关于集思广益、强化集体备课的问题。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个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一个教研组整体教学成绩的高低,应当说与集体智慧、群体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一人有一技之长,十人就有十技之长。如果我们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了不起的力量。俗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想讲得也正是这个道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集体备课,不是由某一个人备好课,写好教案后,大家一起用,而是在先进行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成员分工负责的单元“说课”制度。如:某节课或某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是什么;这部分主要题型都有哪些;可预见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都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都有哪些等等,可采取分工把口、设立中心发言人等措施与方法。同时,强化听课、评课制度,提倡和鼓励备课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评课要一分为二,要切实评出优、缺点,优点发扬,缺点纠正,那种只谈优点不谈缺点或只谈缺点不谈优点的评课方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更应该经常去听听骨干教师的课,多参考参考他们的备课笔记。有三点建议:第一,建立邀人听课制度。经常邀请备课组其他老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来听听自己的课,让他们多给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将授课进度适当放慢1—2节左右,听完课、改完教案再讲,但不能抄教案,必须在自已先备好课的基础上,参考骨干教师的教案,再去听听他们的课,最后修改完后再上讲台,这样可加快我们新教师的成长进程;第三,建立及时反馈制度。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自己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二、实施“两主教学”,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好主次问题。我们讲教学的三原则应当是: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练为主线。大家要注意,笔者这里讲的是教为“引”导,而不是教为“主”导。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我们的大部分教师至今仍没有搞清楚教与学的主次关系,长时间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同起来,形成教学并重的模式。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一言堂”这种极不正常的教学方式。这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热衷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讲代练、不分主次的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一听就懂,再做就不会,造成学生长期能力低下。我们知道,教师只能教给学生如何走路,而不能代替学生如何走路,代替学生进考场,这一不争的事实早已为大家所共识。我们也明白,教师不是录放机、不是抄书匠,而是设计师、引路人。
因此,要求教师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具体要求是,实行五让:能让学生动脑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练习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习观察;能让学生描述的要让学生自己描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要少讲多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要充分贯彻“两主”的课堂教学原则,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应用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所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积累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很深的模仿痕迹。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有想象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常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建立条件反射式的解题能力”为目的,以“题海训练”为手段,这也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材中的不少问题都没有直接展开,而是把有关结论和应用,通过问题探索或思考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问题,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将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冷嘲热讽。对于学生提出与高考无关的问题,教师也不能说:“不用管它,这个问题高考肯定不考。”这种回答会促使学生形成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考试的畸形看法。这种回答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会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作用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愉悦,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探索和思考,只有不断地探索、思考、反思才能够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