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如题所述

  一、建立评价的多样性
  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将有效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在建立评价方法上突出了多样性,具体作法和体会是:
  1、连续观察与面谈:通过对学生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或面谈,记录学生在课程完成目标上的表现,从而作出评价。这种方法作出的评价客观深入,但花费的时间较长,精力较多,适用于对学生某一方面或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作出评价。
  2、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活动评价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出评价,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例如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交流、实验操作等;分析学生的实验成果,如创作与制作、调查报告、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实践活动评价主要体现了多元化,提倡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形式进行。
  3、书面测试:书面测试是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实际的书面测试内容和方法试题,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突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4、个人成长记录: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记录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及家长、教师的期望等发展地、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学生间存在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往往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差异,还包括心理特点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差异,可以说,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的差异都会导致学生的发展轨迹和速度有区别。

  三、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略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评价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还体现了“一切为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评价发展性方面,我校采取了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语言、还是采用发荣誉卡和大红花等形式,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结论都不会达到预期的评价目的。同时,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受批评,认识不到缺点和不足。当然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方面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老师提出不足或提出批评,学生感到的仍然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教学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下面以我校老师惯用的激励方式为例列举一二:在语言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读得真好!”、“你比老师读得还好!”、“我想你一定能比她读得更好!”;对学生的问题评价老师可说:“你很会提问题!”、“你真有见解!”、“你很善于思考问题!”;在情态方面老师慈爱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手势都能激励学生;在行为方面,如抚摸、拉手、奖励等也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保障评价的科研性
  对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评价改革中不注意评价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举步为艰,即使照搬、照套别的地区的经验,没领会到相应的理念、原则、背景及其局限性,都会导致出现表面现象或出现形式主义。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最佳效果,必须把评价当作一个科研课题来抓。为了充分保障评价的科研性的落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目的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而不是对分数的唯一追求,因此,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着力进行建立课程评价机制的尝试,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观,转变评价理念,制定评价策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整合,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方法和手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以往的学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样的评价是甄别,选拔和评优的功能,而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有限,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教育各部门及广大师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确立教师不断成长的评价标准和内容新的课程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关注教师个人身心健康和发展,新的评价观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二.改进评价方法和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和方式促进教学成长课程学习中最能反映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情况。为此,学校要求进教师把激励性评价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皮格马利翁效应及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语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爱迪生曾经说过“相信自己能的人就会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让他们树立一个信念:“我能行!”而正确的评价绝不是简单的“好!”或“不错就了事,需要精心设计,何时评价,如何评价,怎样措辞,都力求恰到好处。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的价值观,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各科学习上必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为此,我们要求教师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即允许学生提出两次评价要求,因为这种“推迟判断”会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看到了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欢,从而激发了新的学习动力。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结合,综合评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有些评价要素是可以量化的,我们应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质,防止主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因此,以量化方式描述,评价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那样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这样的评价,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所以,我们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激励性的评语,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都有利于我们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全面发展 “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展和发现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各课程目标中不仅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时还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质上,促进“全面发展”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但绝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趋势和不足领域,于是,要注意避免教师只以显性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培养学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教师 角 色的转变,,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总之,一句话,要扎扎实实地搞好课改,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评价,我们要有信心将新的评价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用发展的眼光,关注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争取让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09
三个目标的整合,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
价工作的基础,
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
发展的改进计划。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的课程评价,
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评价方法和
手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以往的学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
学业成绩,这样的评价是甄别,选拔和评优的功能,而在如何促
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有限,
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系,
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是教育各部门及广大师生十分关注的
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

确立教师不断成长的评价标准和内容

新的课程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关注教师个人身心健康和发
展,
新的评价观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教师
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
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和内容

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
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重
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
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
改进评价方法和方式

1.

改进评价方法和方式促进教学成长

课程学习中最能反映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情感

价值观等情况。
为此,
学校要求进教师把激励性评价惯穿于教学
的每一个环节。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教育教学
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语对学生学习的进步,
成绩的提高能起到较
好的激励作用。爱迪生曾经说过“相信自己能的人就会赢!


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
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无论
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让他们树立一个信念:
“我能行!
”而
正确的评价绝不是简单的“
Good!

或“
You are wrong.
”就了事,
需要精心设计,何时评价,如何评价,怎样措辞,都力求恰到好
处。

2.

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帮

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的价值观,由于学
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之间
在各科学习上必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

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为
此,
我们要求教师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
即允许学生提出两
次评价要求,因为这种“推迟判断”会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
学生看到了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欢,
从而激发了新的
学习动力。


.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结合,综合

评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有些评价要素是可以量化的,我们
应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质,
防止主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
息时代的来临,
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
展的要求,因此,以量化方式描述,评价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则表
现出僵化,
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
那样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
丰富性,
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
抽象的数据中,
这样的评价,
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
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
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
所以,
我们为了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激励性的评语,成
长记录袋,
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都有利于我们深
化学生评价改革。


.
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促进
“全面发展”
不等同于追求
“全优发展”

“全面发展

“强

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
发展和发现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各课程目标中不仅
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求关注学生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时还应关注学生以
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对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
到充分发展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自信

实质上,
促进
“全面发展”
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但绝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
。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有
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趋
势和不足领域,于是,要注意避免教师只以显性的评价指标
为导向培养学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
人价值。

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教师



色的转变,
,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

来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
“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
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以
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总之,一句话,要
扎扎实实地搞好课改,
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评价,
我们要
有信心将新的评价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
用发展的眼光,
关注个
体差异和独特性,争取让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9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