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苏澈三篇六国论的比较

如题所述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认为“六国皆欲为秦所为”,而“秦独能为之”是“得天助”,六国自存之术是应以仁义王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这三篇《六国论》都对旧中国时代的魏,韩,赵,燕,楚,齐六国被秦所灭的原因进行论证.但他们所持论点并不相同.苏洵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他意在借古讽今,以此来批评北宋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贿赂契丹,西夏的政策,但说六国破灭的原因只是"略秦",则不够全面.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其它四国不助韩,魏,而招致灭亡,此论也有片面的地方.李桢却不同于"二苏"之见,他一方面说称霸天下之心六国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说秦国称霸是因为"得天助",六国的失败是因为"失天助".由此可知,李桢之言说得更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