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习惯性把错误归结给自己,是心理问题吗?

如题所述

习惯性把错误归结于自己,归根结底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与不认可(个人观点)。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好,自己是不是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经常这么想的人大概都是讨好型人格吧。因为太“贪心”了,希望自己周围的所有的人都满意。大概我以前也是这种人吧。但往往大家都很忙,除了真正关心你的人,没人太在乎你。为什么你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呢,我自己觉得我是因为我自己对自己没有真正的接纳和认可,才会太在意外界的反馈。所以当有了负反馈,自己才会焦虑。认清自己,接纳自己,并一直努力,才是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人的一生那么长,我们都应该开心的活着。当然,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如果能给哪怕一个人一些触动,我很开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我们有时候会很担心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模样,似乎总是有一种隐隐的羞耻感围绕着我们:听到别人谈论身材外貌,总会联系到自己一直不满意的脸型,或者这两天又长的几两肉;听到朋友谈论八卦,总觉得自己是不是也有“料”被别人发现;听到别人抱怨,赶紧开始检查自己,因为好像他们抱怨的就像是自己的那些缺点。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而陷入到一个死循环中,就像近距离盯着一幅画作上的墨迹,而忽略了整一幅画面。这种如影随形的羞耻感影响到我们的自信,让我们无时不刻担心外界可能存在的“非议”,并且我们也会用理智告诉自己许多理由,让自己相信这种“非议”的可能性。同样也会影响到我们和他人的依恋关系。因为我们对自己并不自信,因此我们会非常担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够完美”导致关系的破裂。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可能存在着焦虑、难以接近的感觉。一种解释是,因为在很早期养育经历中,当我们虽还是小婴孩,但开始逐渐掌控自己身体的各种能力时,我们被过度严格地对待。比如刚学会爬行,却被管教不允许乱爬,刚能够自己控制排便,却被管教需要按时上厕所。这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本感到自豪的良好体验,在早期关系中被有意无意渲染成了不好的,羞耻的行为。如同一个孩子发现了玩泥巴的快感,想要在父母面前分享甚至炫耀,结果发现父母喜欢的是别人家干干净净的听话小孩,而不是满手满脸满是泥巴的你。这种抗争最终总会以自己的落败而告终。于是这些令人羞耻的感受和冲动便被藏了起来,开始扮演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些完美追求并不是随便说说就算了,我们会近似强迫地去反复纠缠在这一主题上,于是形成了一些不断重复的思维方式或者行为。就如同题主所描述的,即使睡觉中途醒来,不管有没有尿意,也要上一趟厕所,才是一个“完美”的觉。你可以参考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比如故意犯一些小的错误,让自己适应,然后逐步扩展这种尝试,类似于心理咨询中的暴露疗法。当然,也可以尝试心理咨询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动力。

第2个回答  2017-12-11

其实你的问题不在于把错误归结于自己,而在于把周围一些不完美的事情拐弯抹角与自己扯上关系并因此不适。有错误从自己找原因无可厚非,试图把自己与一些悲惨(用这个词只因为我又想起了论文)的事情相联系就不太明智,但也...不会罪大恶极。可能只是你太容易体察周遭情绪,或者...有点完美主义。建议你下次遇到自罪的感觉时,不要害怕,也不用急着撇清,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为什么会为此感到抱歉,有什么可以令我抱歉的点吗,那..我能不能改善一下让自己良心更过得去,我有必要非让自己感觉更过得去吗。可能一些事情在思考的时候就开解了;另一些,在做了一些适量的弥补性行为后感觉舒服多了;当然还会有好多是解决不了的,那就分享你一个我一直在练习的方法:学会与这种淡淡的焦虑相处,
其实不用永远都得特别坦荡特别舒服,小小焦虑也是正常的,该干嘛干嘛,否则就会为自己的焦虑而更焦虑。

第3个回答  2019-01-22
是自省,有担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