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航天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春招
四所学校的概况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位于重庆直辖市主城区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郎科技城。学院二个校区占地面积 1300亩,建筑面积133074平方米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实验大楼、高标准演播室、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多功能体育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汽车驾驶培训学校等;学院图书馆面积6899平方米,各类图书、刊物、杂志等共计35.5万册;学校拥有机电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土木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操作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电子通信技术实训中心、人文社科实训中心、财经管理实训中心共7个实验实训中心,影视动画专业制作室等51个实验实训室以及配套千兆校园网。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现有教职工 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以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91人。 学院现设机电与汽车工程系、 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财经管理系、 人文社科系、传媒艺术系;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影视动画、装潢艺术设计等30个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6500余人。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积极开展与国外著名大学、企业合作办学,拓宽办学领域, 2004年与美国筑艺国际投资公司合作,创办了影视动画专业,为国内动漫产业培养动画设计制作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院已被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授权为合作院校,被重庆市信息产业局批准为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我院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菲律宾AMA计算机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联合开展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倡导“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优良学风和“励志、 修德、育能、 成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重点,以特色促发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着力打造专业“品牌”,加快特色专业的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简介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主要为现代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56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1995年试办五年制高职,1999年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和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2000年6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3月,学院被教育部、澳大利亚发展署确定为中国(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学校,2002年11月经教育部和财政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3年12月经教育部等七部委批准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定点高职院校,2004年在重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已正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培养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占地面积919亩,其中,在渝北空港工业园区724亩新校区正在建设中。现有教职员工563人,专兼职教师410余人,有教授及正高工程师8人,副高以上职称136人,双师型教师120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系、工商贸易系、建筑工程系、流通管理系、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等37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重庆市示范专业,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三个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同时,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重庆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
学院现有高职在校学生7200余人,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建设人才近6万人。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逆势上升,高达99.28%,名列重庆市第一,全国前茅。学院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建有装备先进的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汽车实训基地和2个重庆市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配置设施完备与专业结合的机械、电气、汽车、计算机等46个实验实训室,拥有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工厂,投资1.1亿元的重庆市重点项目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在新校区建设中。学院广泛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力帆汽车、东风小康汽车全国售后技术服务培训中心,在9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设有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数控技术培训中心、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和重庆市经委大规模干部培训基地。
学院借鉴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职业教育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突出行业参与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结构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通过三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学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创新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7门,完成科研课题23个,教师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精品教材1种,出版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及专著115种,获实用新型专利10个。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45%的教师具有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培训经历。目前学院已与国外院校和企业开展了多个国际性合作项目,实施澳大利亚职教师资资格证书和奖学金项目、德国工商会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项目,引进美国教师来校任课。
2010年,学院渝北空港新校区将投入使用,将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独具山水园林特色的西部一流,在全国有影响的示范高职学院。
[编辑本段]校训 校风
厚德、强能、砺志、奉献
团结、诚信、笃行、创新
[编辑本段]办学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
[编辑本段]办学定位
紧密结合重庆老工业基地和现代制造业的特点,“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培养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
[编辑本段]校 史 回 顾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五十多年来,历尽坎坷和沧桑,经过多次更名、改厂、复校,走过了曲折而光荣的历程。回顾过去的历史,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章章都记载着征途的艰辛,页页都展现光辉的业绩。
一、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1956.2-1958.7)
为适应国防工业的发展,1956年2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决定在重庆创建“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为轻武器制造行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
1956年9月1日,学校在西南工会干校礼堂举行了“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成立暨开学典礼”。1957年初,学校改由国家电机部领导,更名为“电机制造工业部重庆电机制造工业学校”,专业增设电机制造、企业管理,改自动武器制造为机器制造专业。
二、重庆电机制造学校(1958.7-1962.4)
1958年7月,学校由一机部(1958年3月,电机部与一机部合并)移交四川省机械工业厅领导,改名为“重庆电机制造学校”。1959年8月,学校首届学生654人毕业,走向全国各地工作岗位。
三、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62.4-1970.2)
1962年4月,一机部将学校收回直管,校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67年到1968年间,由于“文革”的影响,学校陷于瘫痪。1969年,工人、解放军进驻学校。
四、重庆第三机床厂(1970.2-1981.12)
1970年2月,一机部、财政部军管会决定停办学校,改为工厂,定名为“四川省重庆第三机床厂”。1973年,经四川省革委批准,恢复“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当年7月招生。复校初期,学校与工厂建制并存,学校努力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1978年,重庆市委决定新建渝洲大学,其工科部设在我校,当年秋193名大学生到我校学习。
五、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81.12-1999.9)
1981年12月,重庆市政府决定恢复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原体制,将重庆第三机床厂划为学校校办工厂。1985年10月以后,学校向国家教委职教司、机械部教育局提出申请使用世界银行80万美元贷款,成为首批接受世界银行专项贷款扶持建设的职业院校。1992年12月,经市政府园林式单位检查验收组评审合格,学校被命名为“市级园林式单位”。1993年7月,学校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称号。1994年7月,学校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95年,学校率先试办五年制高职。
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99.9至今)
1999年9月,重庆机器制造学校与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2000年6月升格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大中专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3月,学院被教育部、澳大利亚发展署确定为中国(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学校;2002年11月,经教育部和财政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3年12月,经教育部等七部委批准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定点高职院校;2004年在重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2005年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进入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的一流队伍。

新校徽图案说明:

校徽设计立足学院的特色,主要采用了能鲜明体现学院自身形象的视觉元素,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组具有视觉张力和文化意蕴的象征符号,其主要内涵如下:
1、总体上以“内方外圆”构图,将中国儒家“内在刚强,外显柔和”文化蕴于其中,极具中国文化意境。“内方外圆”是孔子理想的人格模式,既要求人们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品格,又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柔顺圆通的处世方式,保持与外在关系上的和谐局面。
内在刚强。对于人的内在德性塑造,孔子首先是要求“直”。“直”包含无隐、无伪、耿直、率性而为。其次,提倡“正”,指一个人的品行端正、行为正派。再次,赞赏“刚”,“刚”表示一个人理想、目标和原则的坚定性和不可移易的特征。
外显柔和。孔子主张以进退适宜的方式达到外在的柔顺,保持与外在关系上的和合局面,以圆通柔顺处世方式而实现的与外在事物的和谐。他也认为,不知灵活变通,就难有人格的完满。
2、设计中以中文汉字“工业”二字融合体为元素,体现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的特点,强调“工业、学业、职业”三个业字的概念。业字两点演化为两条白色的羽翼,象征着学院的事业和学生毕业后将展翅高飞,同时也是一本打开的书,中间的负形形成了笔尖的形状,突出教育与学习的特征。融合体“工业”的下面为学院建校之年――1956,提醒工业职院的后来人永远不要忘记学院奠基于1956年。
3、校微外环之上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汉字草体,流畅、大气、神采飘逸;徽标外环下半部采用标准英文校名,表明办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理念,期望学校融入现代国际潮流并声名远扬。
4、整体的深蓝色色调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具有厚重、自然、渊博、和谐、发展的文化意味,与整个徽标形象的内涵和谐统一。

重庆航天技术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为西南航天职工大学,1983年4月建校, 1999年7月由教育部批准转制为“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
近年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市国资委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加速发展。目前,学院占地400多亩。有教师3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20%,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2%,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 ,各类在校生规模7000人。学院设有基础学院(江津校区)、计算机工程系 、机电信息系、电子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社科系、艺术设计系、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航天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30个专业。建有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和实训室52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41个。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设有维普数据、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极域电子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学生宿舍生活方便舒适,带有独立卫生间和热水系统,接入宽带网、电话,各种生活、娱乐活动设施配套。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航天科技资源优势,以“服务航天,造福社会”为使命,努力致力于“创一流应用技术学院”的愿景目标,确立了“从严培育、突出特色、以人为本、质量立校” 的办学理念,把“建设以电子信息、制造技术为主,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艺术设计为辅的专业体系,发展职业培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办成特色鲜明的航天高职学院”作为办学定位,形成了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两翼办学模式,树立了“人人是才,人人成才”的育才观,实施了“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开放教育、立体培养、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始终把“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实到各个教学与管理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力提升了学院社会美誉度。
2010年,学院将力争达到教师人数400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教师总数的30%: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一万人。实现五年建成西部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十年建成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目标。

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地处世界最大水库三峡库区腹心城市重庆万州,为三峡库区和全国经济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是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
学院依山傍水,位于渝万高速公路出口、万州火车站旁,东临万州深水港码头,西接万州长江大桥,交通十分方便。校园占地628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经过68年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和升格以来的飞速发展,学院已建成为一座历史悠久,设施现代的高等学府,一个培育现代化人才的基地。
学院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3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60人,讲师128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4人,学科及学术带头人18名。并从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聘请了多名客座教授。全体教师将以科学的传授方法和富有独创性知识来培养帮助学生。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德厚学勤,技高业精,工于继承,志在创新”为人才培养校训,根据市场需求,现开设生物工程系、医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国际经贸与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外语系等8系20余个专业。
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51个,校外实习基地16个。拥有先进的数控机床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建有实习工厂、驾校、计算机高新技术等级鉴定站、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学院现有计算机800余台,全部与互联网、校园信息宽带网、电化教学网相联。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50余万册和600余种报刊杂志,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学院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A级学生食堂,宽敞卫生,菜品丰富实惠。学生宿舍,设施齐全,整洁舒适,上网冲浪,营造出温馨的生活空间。运动场上,龙腾虎跃,学子们锻炼出强健体魄。香樟林下,幽雅宁静,学子们在这儿规划着未来。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现已同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同类院校及社会机构建立了联系,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学院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做起,注重加强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培养,使学生“能说、会写、善做”, 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量身定造一个辉煌的职业生涯。毕业除拿到毕业证外,同时拿到多种技能和资格证书,做一个素质高、专业精、技能熟、能力强的新世纪人才。
学院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和发达地区对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广辟人才安置渠道,长期与30多个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和近100个名优企业、跨国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建有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关系。近三年来,毕业生安置就业率高达98.6%。学院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由于在教育领域里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上的突出成就,院长杨和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万里长江来自遥远的雪域高原,当它在富饶的巴蜀大地积聚起足够的力量后,便一往无前地闯进了莽莽苍苍的巫山山脉,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击夔门,开辟出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通道——长江三峡,从容不迫浩浩荡荡奔腾入海。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你冲出三峡,奔向大海积蓄能量,为你登上高山绝顶提供了起步的基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4
去第一所吧,里面的男女比例为1:4哦,我同学给我说的,去吧!
第2个回答  2010-02-24
这个可以去学校的网站查,在这根本说不清楚,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