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如题所述

齐鲁师范学院 苗军芙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基层学习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而加以编制的。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以完成共同学习任务为目的。

(2) 系统性。组织的要素构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

(3) 有序性。表现为:一是组活动的平衡性,权力分配和责任分工平衡。二是组织活动的协调性,需要经常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组织成为有序状态。三是组织活动的程序性,平时活动形成一定的格式,处理偶发事件积累起特定的反应方式。

(二)学习共同体的本质

1、行为主体性。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成员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2、系统开放性。包含在社会关系的整个体系之中,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性,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3、成员组织性。成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是组织起来的集体机构,并且是以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个人有目的的综合体。

4、目标整体性。对成员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发展成员的个性,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

5、活动整合一致性。共同活动由共同目标导向,强调分工与合作,动作相互协调,做到高度的合作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三)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功能

1.强化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成员间怎么有情谊?交往(私下交往)】

2.信息交流

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共享,使用过的东西唯有有智慧只增值,不减值)

二、创建学习共同体

(一)工具:红花卡(教师自备的非常美的彩图卡片)

(二)流程

1.请每个人仔细观察放在地上的图片,拿起一张最打动自己或者自己最喜欢、最有感觉的图片。每人只能并且必须选一张。

(大家各自走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心仪的图片)

2.回顾刚刚选择图片的过程,你是如何拿到你手中的图片的?你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哪一部分最吸引你?看到这张图片你的感受是什么?它让你联想到哪些人、事、物?如果要给它一个名字,你会怎样命名?

3.每个人呈现出自己手中的图片的图案,然后去寻找另两张自己喜欢的图片,与图片主人在一起组成三人小组。要求:图片必须是都相互喜欢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主动地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并且主动询问对方是否喜欢自己的图片。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获得了主动权,并且成功把喜欢的人聚到自己的组。)

4.三人一组分享:先做自我介绍,然后分享你是如何拿到你手中的图片的?你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哪一部分最吸引你?看到这张图片你的感受是什么?它让你联想到哪些人、事、物?你图片的命名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对方的图片。(时间6分钟,每人2分钟)(喜欢的人组成一个小组,我们都有些兴奋。因为我拿到图片时就思考了第二步提出的问题,所以我先抛砖引玉地介绍了:我的图片上一个户外运动的男士,背着双肩包,在一个山顶,打开地图,察看着,准备向新的目的地进军。背后一抹非常暖的光吸引着我。看到这张图片,我想到的是探索、勇气、自由、暖。因为内心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但是胆小,迈向世界的脚步有些困难,这个图片吸引着我,鼓励着我。我希望自己可以达到这种状态。丁海燕:图中是一个荡秋千的小女孩,在夕阳下,光线特别柔和,色彩特别艳丽、美。我最初学的美术专业,后来转为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这幅图片的光和荡秋千的小女孩儿吸引了我,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家里爸爸也给我搭了一个秋千,小朋友一起玩,坏了爸爸就重新搭,我很幸福。在选择的时候,我站在原位,把我的图片举起来,有几个人也喜欢我的图片,但我不喜欢他们的,所以没选他们。当孙亚琦过来说喜欢我的图片时,我有点喜欢。因为途中也是大自然的风景,我虽然不喜欢这种危险的户外活动,但我很欣赏这种人。所以我选。后来,孙亚琦又邀请史久玉老师,我一看他的图片很清新,很喜欢,于是我们这个小组就成立了。史久玉,先自我介绍。我选的这张图片,一个女孩儿,在山水之间,戏水,感觉特别放松、舒适,很清新。我们的选择都是大自然的,自由,宁静。三张图片分别命名:探索、荡秋千、宁静。我们仨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体现了背后必然性。)

5.三人为一个整体,先给你们图片的组合进行命名(时间1分钟),然后依据你们的图片,(我们组名:我心飞翔)寻找另外一组你们共同喜欢的图片,组成六人的小组。要求:图片必须是双方都相互喜欢的。(另一组图片有了家的味道,亲人的温暖。给我们组一些烟火味。我们互相喜欢组成六人小组。互相分享。他们的图片命名分别是:爱的味道、沉思、美好的未来)

6.小组分享:三人组中的成员依次介绍同伴,分享他(她)是如何拿到其手中的图片的?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哪一部分最吸引他(她) ?看到这张图片他(她)的感受是什么?图片让他(她)联想到哪些人、事、物?他(她)图片的名字是什么?你们组合的图片名字叫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对方的图片。(时间12分钟,每人2分钟)

7.六人为一个整体,先给你们的组合进行命名,然后依据你们的图片,寻找另外一组你们共同喜欢的图片,组成十二人的小组。要求:图片必须是双方都相互喜欢的。(像滚雪球一样,团队越来越大,感受到了开放、交流带来的收获,我们有了团队互相了解,建立更加团结有力量的团队的愿望。)

8.小组分享:六人组成员依次轮流介绍同组中的一个伙伴,然后分享他(她)是如何拿到其手中的图片的?他(她)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哪一部分最吸引他(她) ?看到这张图片他(她)的感受是什么?图片让他(她)联想到哪些人、事、物?他(她)图片的名字是什么?他们两人组的图片组合名字是什么?你们四人组组合的图片名字叫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对方的图片。(时间24分钟,每人2分钟)

9.创建团队

(1)选出组长(每个人选出自己心仪的组长人选,选谁,就把手放到谁的肩膀上,并向他说出选他的理由,侧重品质,不能单说性别。这个环节和万平老师推选小干部的“赞美卡”有异曲同工之妙。)

(2)组名、口号

(3)设计组徽

(4)培训目标(个人的、专业的,要求具体、可考核)

(5)组规(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要求具体化,可操作)

(6)利用小组已有的图片,搭建一个属于你们小组的作品。搭建作品时,要求每个人只能动自己的图片,并且过程中成员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或者眼神来交流,进行交流和互动,完成后给图片组合命名。

(7)创意集体照

10.集体分享

(七)共享:智慧墙(体现到班级,就是班级文化的板块布置。学生一块儿沟通思想,交流收获的空间。)

有用的观点与信息?客观

我的主要感受?主观

我最认同什么观点?肯定

引发了我什么样的思考和创新?创新

有哪些最大的收获与体会?思考

我不认同什么观点?批判

强调:每个人谈自己就可以,不要比较。

小组交流时时间的设置和重视,让成员在交流时有紧迫感,要切实落实时间。

我心飞翔组成员

史久玉  宁陵县逻岗镇中心小学

丁海燕  开封通许县阳光小学

孙亚琦  许昌实验小学

吕玲玲  沈丘镇白庄小学

牛春梅  周口市商水县实验小学

刘  丹 周口西华县山子头小学

张久丁 内黄县第六实验小学

刘美贤 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晓芳 濮阳市第三小学

张文莉 原阳县桑吉寨学校

李继光 延津城关中心校

韩启旭 卫辉市李源屯镇中心校

刘中喜 项城市官会镇中心小学

有缘人在一起

我们都是追光的人

内心有光

我们追逐自由、快乐、轻松、温暖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