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假,还有百分之九十是夸张。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贵为中山靖王的后代;又被汉献帝认为表叔;又是当年十八路诸侯中最寒酸但是的确存在的一路诸侯;还是后来汉献帝衣带诏的持有人。所以这些身份资本累加起来,再加上匡扶汉室的抱负,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光辉的人设扶保这刘皇叔成就事业。
但实际上在根据《三国志》逻辑,刘备真实的人格魅力和意志要远远高于《三国演义》里的形象,而他的成功也比小说里充满了更多的偶然性。
首先刘备出身于幽州涿郡,也就是东汉的北境,边疆地区与胡人交杂混居,这些地方出来的人都比较尚武。
所以东汉帝国一旦最终崩溃,最先获益的都是这些边境的武人。董卓、丁原、吕布这些人都是边境上的武人。因为东汉帝国内部实际上百余年没有内部战争,所有有打仗经验的人都几乎在北方边境上。
所以一开局,第一批最能打的都是边境上的出身的武将,比如董卓(别看电视剧里是个大胖子,实际上膂力过人,骑在马上可以左右开弓)、吕布、胡轸、华雄、李傕、郭汜,等等。后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中原的战将人才才逐步呈现,以及后来的马超,其实都是边将出身,所以本质上刘关张能打,也是因为他们是北方边境上的武人。
所以黄巾军起义的时候,给了刘备一个机会。因为朝廷允许自己组织部曲参加战斗,事成以后可以加官进爵。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一开始的起步点实际上是和董卓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身份的缺陷,他立刻就被董卓甩得无影无踪。
所以刘备在这个阶段组成了自己最核心的班底,在这一刻刘备就已经是老大了,虽然他的团队很寒酸。
但是平叛后,朝廷赐予了他们官职的时候,汉灵帝又反悔了,各种找麻烦,下令把因为军功上位的,要重新考核上岗。实际上就是变相再卖一遍官。刘备于是打督邮(官职不是人名),跑到好同学公孙瓒这里。
公孙瓒有一个政策,彻底改变了刘备的命运。公孙瓒在自己的境内,任命了很多平民出身的人做官吏,这样来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但是也是因为这个政策彻底改变了刘备,刘备因为有了平原令一职,有了自己的地盘。
但是好运接着来了,因为太史慈的一句谎言,他和当时在北方士族中最有名的孔融搭上了关系。
孔融被围,自己又不会打仗,让太史慈逃出去搬兵,结果误打误撞,太史慈跑到刘备那里,说孔子的后人孔融跟你借兵解围。
刘备都呆了,孔融那么大的人物也知道我刘备?这么大的面子,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点齐所部3000兵马,借给太史慈去救孔融。孔融很快解围了,救命之恩啊,所以孔融见人就说刘备仁义啊,有了孔融的背书,刘备的名声越传越广。而公孙瓒看到自己的同学名气比自己大了,这关系就不融洽了。
后来陶谦走投无路了,孔融给陶谦介绍了刘备,刘备就被陶谦请来徐州看家护院了。
结果刘备不走了,在徐州发展成了1万兵马。后来我们也就知道了,一下子就得了徐州那么大的一地盘,比曹操还牛逼呢。
但是曹操崛起之后,天下莫能当。哪个诸侯都打不过,比他地盘大的袁绍也打过,吕布也打不过,张绣打不过,刘表也害怕。所以丢了徐州的刘备,实际上就成了一直屡败屡战的雇佣军的领袖。
由于只有他敢直面曹操的兵锋,所以他不停地被收容,替人家看场子,守着门户,曹军来了,刘备先接战,但是刘备其实也打不过曹操,这家倒了,去投另一家。
一直逃到赤壁之战,周瑜打败了曹操,南北对峙。就在这种情况下,鲁肃接任了周瑜,他建议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让他在江北替自己挡着曹操,万一曹操来犯,至少还可以有个缓冲。但本质上在鲁肃眼里,刘备也就是在替东吴看大门。
但是自此,刘备终于有了相对稳住的根据地,然后又拿了益州,下了汉中。一下子就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