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方程: C=100+0.6Yd, I=50, G=250, T=100, 试求均衡国民收入Y等于多少?

如题所述

Yd=Y-T=Y-100,由Y=C+I+G=100+0。6×(Y-100)+50+250,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850。
拓展资料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
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的增加。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同社会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投入的劳动量愈大,国民收入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形态上的国民收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在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为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当社会劳动资源已得到较充分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阶段时,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加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生产资料利用的节约。这意味着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增加。节约生产资料可以用同量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社会总产品,从而使得同量社会总产品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大。
在这3个决定因素中,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分别用于积累和消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3
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方程:?C=100+0.6Yd,?I=50,?G=250,?T=100,?试求均衡国民收入Y等于850。计算方式:Yd=Y-T=Y-100,
由Y=C+I+G=100+0.6×(Y-100)+50+25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850。
一,均衡的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相等的均衡产出;在均衡产出下,储蓄=投资。
(2)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为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时对凯恩斯消费理论的补充。
(4)在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公式。
二,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工具(模型)被称为收入-支出模型的原因是,收入-支出模型在假定价格水平既定和总供给可以无限扩大条件下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根据这一模型,实际的总需求是等于总供给的需求水平,但实际的总需求并不能总等于计划的总需求。
三,关于收入和就业问题的传统理论和现代解释“萨伊定律”和“自动均衡说”:萨伊定律——供给会自行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1767-1823)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大商人的家庭里。他扩大了亚当·斯密学说中的庸俗成分,成为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萨伊认为,在分工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是为别人而生产,生产越多供给越多,则对别人产品需求越多,在交换中,货币只起一个短暂的媒介作用,卖主得到货币马上又会购买产品,所以卖主就是买主,供给者同时就是需求者;萨伊认为,任何生产的增加必定会产生同量的收入与支出的增加,同时由生产赚得的额外收入会购买额外的产出,故产品无论如何增加都不会出现过剩的经济危机;萨伊认为,每个要素所有者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被使用,如果不被使用就会降价,直至被使用,所以不会出现失业。
第2个回答  2015-05-21
Yd=Y-T=Y-100,
由Y=C+I+G=100+0.6×(Y-100)+50+25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850。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