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高寒补助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所谓的高寒补助是寒冷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地区性津贴,而地区性津贴就是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下生活费用的额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贴。

2、据了解,地区性津贴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国家或地区、部门统一制定的津贴(国家统一建立的津贴,一般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②企业自行建立的津贴(企业自建的津贴,一般在企业留利的奖励基金或效益工资中开支)。

3、当然,这类津贴一般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所在地区如属这些津贴的执行范围,即可照章执行。

扩展资料

高寒补助的相关明细

1、高寒Ⅰ类地区为年平均气温0℃以下,年最低气温-50℃以下,冬季时间超过8个月的地区;高寒Ⅱ类地区为年平均气温5℃以下,年最低气温-30℃以下,冬季时间超过6个月的地区。

2、在高寒Ⅰ类地区工作的员工,施工冬季期间可享受30元/天的补贴;在高寒Ⅱ类地区工作的员工,施工冬季期间可享受20元/天的补贴(冬季施工期间为当地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0℃以下的期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区性津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高寒补助就是指天气很冷的时候给你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如:哈尔滨是我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全年供暖期长达183天。因为,即使是碰上最恶劣的天气,一些户外工作者仍然必须全天候坚守岗位,所以政策就会对比较贫穷的人提供一些补助。

目前企业的福利项目已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两大类:强制性福利和自愿性福利。 强制性福利是根据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所有在国内注册的企业都必须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病假、产假、丧假、婚假、探亲假、带薪休假,还有独生子女费等。

扩展资料

高寒地区补贴标准:

冬季期间,在高寒Ⅰ类地区工作的员工,施工冬季期间可享受30元/天的补贴;在高寒Ⅱ类地区工作的员工,施工冬季期间可享受20元/天的补贴。高寒Ⅰ类地区为年平均气温0℃以下,年最低气温-50℃以下,冬季时间超过8个月的地区;

高寒Ⅱ类地区为年平均气温5℃以下,年最低气温-30℃以下,冬季时间超过6个月的地区。冬季施工期间为当地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0℃以下的期间。

另外还有地区生活费补贴、高寒山区津贴、海岛津贴等。这类津贴一般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所在地区如属这些津贴的执行范围,即可照章执行。保证生活性津贴是指为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收入和补偿职工生活费用额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贴。

如副食品价格补贴、肉价补贴、粮价补贴等等。这类补贴具体种类不多,主要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属于执行范围的,即可照章执行。有些企业根据需要,在内部也建立了少量这类补贴,如房租、水电补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区性津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哈尔滨是我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全年供暖期长达183天。然而,即使是碰上最恶劣的天气,一些户外工作者仍然必须全天候坚守岗位。高寒天气,难免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伤害。 1月13日,据气象台数据显示,当天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26℃。 “几乎每个民警都有被冻伤的经历” 姜立广是冰城哈尔滨的一名交警。在呵气成霜的冬日,站在路口的他,脸上、睫毛上常常挂满冰珠。最近,他的手持对讲机也因为气温太低经常死机。“站一会,就必须要把它放在怀里缓一缓,才可以用”,姜立广说,“几乎每个民警都有被冻伤的经历,面部、手脚被冻裂是常事。气温太低,不光对讲机经常失灵,有的同事拿对讲机的手都冻裂了好几个口子。” 入冬以来,哈尔滨市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汽车尾气滴水成冰,市区道路变成“冰场”。在哈尔滨60多处坡路上,光滑如镜的路面让来往车辆经常原地打滑。因此,交警还多了一项任务——推车。且不说车轮卷起雪泥,甩在他们的身上、脸上,有时推完车,他们的手套就被冻在车身上。 据了解,今年冬季,已有近20名交通民警被冻伤,交警支队采取增加换岗次数、缩短执勤间隔、发放保暖装备等措施为民警抵御严寒。 在霁虹桥旁的一条马路上,道里环卫一中队的樊凤琴和王海荣正在清扫路面上的积雪。她们每天早晨4点多开始工作,除了吃早午饭,每天8时到17时都是工作时间。“为了赶着上班,夜里2点多就得起床。夏天还好说,冬天外面冻得要命,谁想起啊。”樊凤琴说。 除了穿在最外面的橘黄色马甲,王海荣穿的大头鞋也是单位里发的。“鞋子还行,反正我们也总走,活动起来也不怎么冻脚。但是帽子、手套就不怎么保暖了,而且戴不了多少天就破了,必须自己掏钱买新的”。她们告诉记者,每个月900元的工资里并没有“低温补贴”一项。 “采冰人工资按天给,没有其他补助” 哈尔滨冰灯闻名全国。今年,仅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用冰量就有18万立方米,加上市内各处冰雪景观,总用冰量估计能达到30万立方米。采冰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据介绍,“采冰人一般都是来自肇东、巴彦等县的农民,十几个人一组,农闲的时候采冰,都是按天给工钱,按照采冰量,一天几百块钱吧。”哈尔滨金马装饰公司的经理马长青告诉记者,采冰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每年都有工人掉入松花江,而且“江风特别硬,几乎每个采冰人的双手和脸等暴露部位,都有伤。” 在哈尔滨街边一处冰雪景观堆砌现场,穿着厚重棉衣的工人正从铲车上卸下冰块,用水做“粘合剂”,堆砌制作冰灯用的毛坯。“一天300块钱,就负责把冰砌好,和白领不一样,我们没有其他的补助。”工人们说,他们一天要干将近10个小时,防寒用衣服、帽子都是自己买的。 哈尔滨是常年平均气温只有3.5℃,供热期长达183天。在这样的高寒气候影响下,哈尔滨市居民生活成本和经济生产成本就增加了许多。“以出行为例,出租车与南方城市相比,每台要增加防寒成本6000余元,各种长途运营客车,每台的防寒成本3万余元,职工冬季出行的费用也相对增加”,全国政协委员、中房集团黑龙江军安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钟杰说,“最简单的,春秋的单衣冬天就没法穿,取暖费一年要几千元。哈尔滨集中供热一项就要比其他城市多支出40亿元。” “哈尔滨周边一些地区有高寒补贴,有些没有” 钟杰说,她曾经在全国两会建议,希望充分考虑哈尔滨市高寒天气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据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哈尔滨市曾经有部分单位给职工发放过每月45元的“御寒费”或“高寒补贴”。这部分补贴是根据黑龙江省的政策对高寒地区进行的补助。但工资改革后,这项高寒补贴合并到工作津贴中。据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陶永湖介绍,除了林区有相关政策外,哈尔滨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中没有单独的“高寒补贴”。 据介绍,哈尔滨市周边的尚志市等9个县市高寒津贴标准为月人均70元。但哈尔滨市的8个中心城区和双城市等地却没有。 黑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许丽萍认为,国家已经有了十分完善的艰苦边远地区的评估指标体系,即使哈尔滨从国家申请不到高寒补贴,退而求其次,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也应该研究相应的对策,把未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县市区考虑进去。追问

那为什么我们这里有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1-28
意思大概是,天气很冷的时候给你一些东西或钱
第4个回答  2016-01-28
对比较贫穷的人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