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长辈和晚辈如何沟通

如题所述

长辈不但为晚辈提供衣.食.住.行的条件和保护,最重要的是还承担着对晚辈教育的职责。
对于亲情关系,我们不妨引用台湾的心理学家彭家星等人的综合研究,他们基于西方学者的理论,专门考虑到我国中华民族的品质,认为理想的亲情关系具备以下特征:
1.长辈能满足晚辈被关怀的需要;
2.长辈能满足晚辈独立自主的需要;
3.长辈能让晚辈体验到归属感;
4.长辈们之间能有一致而合理的管教态度;
5.长辈能给予晚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6.长辈能启发晚辈发表见解并予以赞美;
7.长辈能多从晚辈的角度出发,了解晚辈;
8.长辈们之间共同努力创造家庭美满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
9.长辈能让晚辈感受到家长对家庭的责任。
其实长辈和晚辈之间要达到很好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平等。长辈和晚辈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性的沟通。很多长辈对晚辈教育无效,都因为彼此之间没有相互理解,没有沟通。有些长辈往往凭着经验,对晚辈发出指令,告诉晚辈应该怎样。由于这些“应该”带有长辈的一厢情愿,并不一定符合晚辈的情况,晚辈很难操做。当晚辈实现不了时,长辈就对晚辈横加指责。指责多了,晚辈便会在彼此的心灵之路上设立一道屏障,一方面可以把长辈的指责挡在外面听耳不闻,另一方面也封锁起自己的信息,免得再被长辈挑刺。长辈的指责无效便发展成了唠叨,甚至有些长辈得不到晚辈的信息,便去偷看晚辈的电脑.偷听他们的谈话,从而造成了彼此之间更大的冲突。于是,如何沟通便成了当今家庭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沟通的技巧也成了许多长辈的渴望。长辈们期待着通过学习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晚辈,能够让晚辈更好的听自己的指导。然而,就在人们大谈沟通之道的时候,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老师在她的《婚姻:多人之舞》中一番“不要尽信沟通”的议论发人深省。李老师告诫人们:沟通固然是帮助你了解孩子的重要措施,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我们最根本的愿望,就是让孩子成长。面对成长中的晚辈,如果长辈只是沉溺在沟通之中,总希望去了解晚辈的一举一动,不给晚辈成长的空间,他是很难长大的。
第二:长辈应说到做到,不要让晚辈对您失去可信度。长辈好比是殉道者,自身纯净了才能净化晚辈。作为长辈,需要时时记住并反省的是,给晚辈立规矩的目的并不是惩罚晚辈或者和晚辈作对,而是为了晚辈一生的幸福。如果说有什么品质是需要培养的话,那就是对人.对生活.对社会的热情。这种热情,远胜于聪明.权利.地位和财富。金钱和地位可能并不能使人快乐,而一个对世界充满热情的人总是快乐的。
第三:减少说教,不要让晚辈产生依赖和逆反心理。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决定了教育效果的好坏。好的关系使晚辈更信赖长辈,更愿意听从长辈。好的关系比好的方法更重要。如果一个家庭里仅仅有规则,没有温情,会使晚辈产生反叛和报复心理,而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良好关系,则能使长辈制定出有效的适合于晚辈的规则。规则必须建立在心灵沟通的平台上,如果长辈和晚辈的融合关系破裂了,就会产生许多的冲突。这时候,长辈应该将重点放在与晚辈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上。
第四:长辈应放宽权利,不要让晚辈觉得您太专制。长辈应给晚辈留一点适当的空间。作为长辈都想亲近晚辈,“做晚辈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打动过不少长辈,谁不希望晚辈对自己的心能永远像朋友那样的展开呢?在适当的时候和晚辈平等相处,做晚辈的朋友,确实是一条通向晚辈心里的路径,使你们彼此能更好的沟通。但是,长辈和晚辈还应该建立健康的边界,双方都要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第五:长辈应当机立断,不要让晚辈跟着您的感觉走,长辈不要向晚辈随意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长辈应控制好您的情绪,很多长辈面对晚辈的错误时不会很有理性,晚辈的有些错误可能会触动长辈早年的心理创伤,长辈会无意识地想通过教育去纠正自己几十年前的错。对晚辈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长辈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绪。长辈应注意晚辈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就能避免对晚辈提出过度要求。如果长辈的批评能引导晚辈从错误中看到自己所用的策略和方法不适宜,应该调整策略和方法等,那麽,在后来面临失败或挫折时,他们便更能够坚持尝试新的策略或方法去努力解决问题,而不会轻易放弃努力。
第六:压力其实变不成动力,长辈对晚辈不要期望过高,不要动不动就让晚辈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长辈要成为晚辈的情感归属。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挑战,长辈应当让晚辈知道:在他渴望帮助的时候长辈会在他的身边。也许,他会时不时表现出倒退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