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来历

如题所述

深圳的历史:

1、“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

于清朝初年建墟。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2、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

3、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  

4、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   

5、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

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6、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

7、公元1573年

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8、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9、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

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现址仍在南头。   

10、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11、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

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称为“深圳生日”。

扩展资料:

深圳的崛起:

在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1
深圳历史简介,政府的与民间的存在着并不一致的地方。
政府:“深圳原来是一个小渔村”,是文化沙漠;
真实的历史: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在1979年的时候是一个具有31万人口的边防重镇,文化教育的水平比较高(甚至高于广州市的天河区——本人的亲身体验)。

“20dhg02”说:“深圳没有历史”是一种无知的典型表现。
深圳地名传说

深圳现在已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这个名称在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知名度。但仅仅二十多年前,“深圳”还只是宝安县属下的一个小镇。那么,“深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七、八百年前,先民们陆续来到现今福田、罗湖一带进行开发。沉睡了千、万年的荒山野岭逐渐变成了良田。当时,从银湖到笔架山东侧,有一条又深又长的大土沟,一直延伸下来,经过蔡屋围附近,一直连到深圳河。银湖、笔架山的山泉水也顺着这条深沟往下流,当地人就把这条深沟称为“深圳”。“圳”,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一个方言词汇,主要在广东流行,意思是“田野间的水沟”,田野间一条很深的水沟,按照当地的方言习惯,自然就叫做“深圳”。由于这条又深又长的大土沟成为了这一片地方地形地貌的一大特征,因此,“深圳”也就成为了这方土地的代名词,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成俗,称当时蔡屋围到东门这一带为“深圳”。

游艺民俗

老深圳住民尤其是原宝安县住民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民间舞蹈,主要有狮舞、麒麟舞、龙舞、鱼灯舞等,分布在各个乡镇。其中以狮舞、麒麟舞和龙舞较为普遍,也最具地方特色。狮舞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9

3分钟了解深圳,宝安是“深圳之源”,有何来历?

第3个回答  2023-04-27
深圳在宋代时期是一个小渔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航海港口。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得到了特殊的政策和支持,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富有、最先进的城市之一。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的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金融中心之一。
第4个回答  2020-08-18
深圳很久很久以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