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先贤为什么在民国初年大声疾呼"改造国民性

如题所述

一国的存亡兴废决定于“其国民之行为与性质”。如要从根本上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于多数国民能成为“笃行自好之士,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德、民力在“水平线”以下,就会内遭独夫统治,外受强敌侵略,其国“无时不在灭亡之数”。他认为,在国家危难时,那些血染义旗的爱国烈士固属可敬,但这少数人并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唯一的出路还在于使多数国民增强国家观念,使国家富强起来以避免危局的发生。他把这一认识称之为“治本”的爱国主义。

陈独秀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认识到,单纯的政治变革而不改变民众的思想,不能解决民众同革命结合的问题,也就不能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他指出:中国“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陈独秀的结论是:要革新政治,就不能不首先革新旧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