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三观很正?

如题所述

三观天生的,每个人的三观不同,是无法辨别一个人的三观,但能够通过与对方的相处知道是否与自己的三观相同。

三观代表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三观很正的人在人生观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喜欢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完成一些计划,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制定好的计划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价值观是最重要的,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应该去珍惜的,什么样的事物是可有可无的,在自己的内心会有一个隐藏的秤,会果断的决定一个事情。

喜欢享受生活,会根据自己的收入犒劳自己,比如去高档的餐厅吃饭,在与女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很绅士,很大方,吃饭不会让女人买单,对于很多品牌都会略有一些了解。

一个人的情商也决定了他的三观,情商高的人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样的事情,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知道看其他人的脸色行事,做事都会考虑到所有人。

因为每个人出生受到的教育不同,看到的世面不同,对待生活的方式也不同。

三观不同的人是无法在一起交往,可以与对方一起吃个饭就可以看出对方的三观,比如你们吃饭的过程中,对方会经常的和你抱怨生活的压力,谈论的话题你无法理解对方。

你们之间的审美也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在讨论各种问题上都无法正常的交流,甚至会感觉与对方在一起交流很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一个人的三观正不正,看他的社交圈就知道,不过先要对自己的三观和朋友圈先进行考量,毕竟以自己为出发点的审视他人,先要对自身先进行审视。

国人常讲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信你小的时候,父母肯定也曾表情严肃地指着隔壁邻居家的熊孩子告诫你:“别去招惹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你看看他平时都是接触的什么狐朋狗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经历越多的人越明白,一个人的三观正不正,看他的社交圈就足够了。

  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你进入的每一个圈子,其实都是自己的倒影。

  有一次在电影院观看影片《二十二》,关于内地慰安妇的纪录片。在影片开始时,银幕上出现了一些老人的照片和相关信息,看到生卒年月时,坐我前排一个男人说“这个死了啊”、“又死了一个”,坐他旁边三四个男性听到一起哄堂大笑。

  在影片放到有关日本、朝鲜人在中国开妓院,很多人沦为性奴隶时,又听到他们其中一个人说“那个时候就有妓院了啊”,还有人说看那些老人的容貌,看来以前的妓女长得也不怎么样,接着一群人又是一阵嬉笑。

  电影落幕时他们几个人也匆匆离场,边走边说电影枯燥没意思,完全是浪费钱。

  这几个人衣着得体,看起来也像是都市白领,相信他们不会不懂慰安妇的历史意义,但沉重的历史在他们面前都成了笑谈。虽然不认识他们,但处在这样一个圈子的人,一定不会有多高级。

  有句话说一切外在都是内心的映射,一个人的社交圈也是一个人的映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去融入什么样的圈子。“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如果圈子里都是品行低下、三观扭曲的人,那他三观自然不会太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人的三观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个人产生影响。和三观不正的人待久了,清者难清,很难避免被同化。

  老家有个哑巴妇人,她勤俭持家,男人在外面打工,她则一个人在家种着一亩三分地,生活不富有但日子也过得幸福美满。

  前年我回老家,才知道这个哑巴妇人将家里所有的田地都转让给别人,孩子她也不管,每天就是吃吃睡睡,没钱就让外地的丈夫给,生活越发捉襟见肘。还有一段时间,她甚至还吵着要和丈夫离婚。

  后来才听一些人说,她娘家一些年纪和她相仿的人,经常约她一起出去逛街,总是给她灌输什么“女人就应该让男的养着”、“你越是做得多男人越不珍惜你”、“你就是傻才一个人在家辛苦种地”、“你一个哑巴你丈夫哪看得起你,没准在外面有女人”……

  却从来对女性要注意自我成长避而不谈,和她们相处久了,这些话听得多了,她也就慢慢相信了。

  经常和那种想法的妇人来往,原本安安分分过日子的哑巴妇人,自然无法幸免沦为她们一样的人。

  能进入到同一个社交圈的人,不是惺惺相惜,就是臭味相投,圈子内的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圈子带来的影响,被同化被认同最终被改造,直到和圈子融为一体。

  一个人选择一种社交圈的时候,实则也是在选择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

  想起我一个大学老师,他好学上进,追求人生的卓越,但是他身边很多同事大都是在抱怨工资、考核体系,对待工作也多是敷衍。所以他更多去结交校外的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人,每次上课他也经常告诉我们说,社交圈对一个人三观的塑造有很大影响,要慎重选择。

  奸诈狡猾的朋友,不过是一丘之貉,选择与这样子的人打交道,自然也是想成为自私自利之人。

  主动靠近正直、格局大的人,必然是想拥有博大的胸襟。一个人选择什么圈子,就说明他想成为怎样的人。

  李白才华横溢,他的友人杜甫、孟浩然、刘长卿,也都是诗作流传至今的才子。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一天差万别,其实就在于你向什么样的人靠近,进入什么样的圈子。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如果一个人身边结交的都是有胸襟、格局大的人,那此人也不会差;如果结交的多是狐朋狗友以及品行不端的人,此人必定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人的社交圈如何,就能证明你是什么人。

第2个回答  2021-03-14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不好让人回答的问题,毕竟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会不一样。
那我来谈谈我自己的想法,首选三观嘛,就分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个组成了现在的三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
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高度的科学性、彻底的革命性、强烈的人民性、广泛的包容性。
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也不同,这就是三观的差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13
人的三观一般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他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
其实一个人的三观正不正,或者说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则,道德观念的丰富性。
观念的丰富性,就像苏格拉底说的,如果你都不知道什么是道德,那你就无法做出道德的行为,道德是一种知识,你首先大脑里面要有很多的道德观念和观念结构,然后你才能去理解更多的道德行为,或者说做出道德的行为。在道德观念上,我们中国人有天然的优势,我们有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观念结构,已经通过文化内化到了我们的思想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