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镇的酒怎么样?

如题所述

之前央视有一档特别火的栏目叫做:舌尖上的中国,在第三集讲到食物的转换时特别提到了酒的酿造,大家都知道酒是由粮食酿造的,但很多人也在想为什么不是所有中国的土地都可以造酒?为什么只有茅台镇的白酒能享誉全世界?这就要说到酒的酿造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了!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享誉世界的白酒黄金产地,见证着盛世辉煌,历史延续的茅台镇酱香酒便源自这里。

芳香四溢的优质酱香酒来自满山谷弥漫醉心醉肺酒香的茅台镇。茅台镇紫色钙质土壤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为大曲酱香酒的酿造提供了独厚的酿造环境。这里冬暖夏热雨量少,最适应酿酒微生物生成与繁衍;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日照丰富;而有着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水质优良;常年适中的气温和夏季高温非常适合空气中浮游的无数微生物群……茅台镇酱香酒的醇香便与之息息相关。

酱香酒所用的原料高粱、小麦均为赤水河流域所出,此地高粱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煮,耐蒸,耐翻拌;小麦颗粒饱满均匀,无虫蛀,不霉烂,腹沟深而多粉。正值端阳踩曲前,新麦便成熟上市,一切都那么自然两次投料的时间差,正好与赤水河流域河谷和山岗高粱成熟的时间相吻合。一切天造地设,浑然一体。

酱香型白酒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空杯留香,而优质酱香酒是其中的极致,一只装过茅台酒的空杯子,其留香半月不散。酒的酿造工艺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神秘,只是这一工艺的传统而古老给优质酱香酒罩上了神秘的光环。端午制曲、重阳取酒是茅台酒酿造工艺的主要特点。

正宗酱香型白酒在勾兑过程是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的。而浓香型白酒是一次性烤出八十度左右的基酒,然后再加以蒸馏水及香精等勾兑至所需在度数。所以酱香酒的品质要远远高于浓香型白酒。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文化历经了千年发展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将它置于一个生动的文化整体中加以还原和分析,捕捉他的魂灵,获悉他别开洞天的深邃。从纯粮发酵到七蒸七煮工艺,承载了茅台镇酱香型酒的历史和传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影响白酒质量风格与特征的要点,例如酱香、浓香、清香等显著特点都是与其各自酿酒的环境、气侯、水质、土壤等因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和葡萄酒的“风士”概念相同,这里编者就茅台镇“微环境”特征展开分析,聊聊为什么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酱香酒?

首先酱香三要素:独特地域环境、红缨子高粱、酿造工艺特点。下面我们详细道来!

1.地理位置:茅台镇位于中国贵州省仁怀市城西约13公里赤水河东岸的河谷地带,这附近的大娄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但在茅台河谷一带,却只有400多米。茅台镇依山傍水,坐落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地势低凹。经纬度是东经10622,北纬2751。

2.土壤情况: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各类灰岩、白云岩较多,其次是各类砂岩、铄岩、粘土岩类,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茅台镇地质地貌构造形成时间已超过7000万年,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风化后成土母质的影响,茅台地区紫色土广泛发育。这种土壤一般厚度50厘米左右,酸碱适度。

3.水质特征:赤水河茅台段沿茅台向斜轴部发育从南至北纵贯境内。东有马鞍山,西有宝丰山,河水自西南而入,沿茅台酒厂东流至镇下场的猪旺沱,受黄孔垭山岭沿下东山阻拦,转向北流,直下长江,这里的水流奇特之处在于:每年盛夏雨季来临,无论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过两岸的红层流入赤水河中,河水由清澈变得浑浊,雨季过后,这些河水又经过土壤中那些松软、孔隙度大等渗透特点强的砂质和砾石土体,层层过滤出清澈宜人、香甜可口的优质泉水。

4.气候特征:冬暖夏热雨水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17.4,夏季最高温度达40,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冬季无霜期长,温差小,年均无霜期多达359天。而年降雨量仅800—900毫米。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年可达1400小时。炎热、少风、高温、地势低矮、群山怀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等条件,形成特殊小气候,适宜酿酒微生物形成和繁衍。

5.历史形成:据历史考证,贵州省博物馆内珍藏的一件画纹陶制酒壶和一件朱绘雷纹漆耳杯等,说明至少在西汉时期贵州地域就有酿酒饮酒活动。茅台镇特殊的气候和地质结构,加上长期大规模的酿酒业,使茅台酒厂周围的空气中飘游无数微生物菌种群。其中已知约有100多种微生物直接影响着茅台酒的品质,在长期的茅台酒酿造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通过优选、进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从而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生态圈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6.酿造工艺:集本上是依照酱香型工艺来制酒,我们以代表性的茅台为例:

(1)酱香型,酒精浓度高低不同;

(2)原料以红缨子高粱为主,粮曲比是1:1;

(3)发酵池结构多是条石窖,凉堂堆积开放式发酵后才入窖池;

(4)采取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的工艺,八次堆积发酵,多轮次回沙。

7.品酒特征:观色纯净、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闻味酱香浓郁,香气扑鼻;品尝酒体丰满醇厚、细腻雅致、醇馥幽郁、回味悠长;集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一体。

综上所述,茅台酱香酒如果离开茅台镇,就难以生产出那种独特质量和风格特征。

(备注:部分图片及资料来自文献)

第2个回答  2017-12-26

从印度洋漂移过来的水汽笼罩在云贵高原,在冬天来临的三四个月里,这里少见阳光,云蒸雾蔚,细雨霏霏。无论在小镇的哪个角落都弥散着一种奇怪的味道——微酸,有一点像酱菜挥发、含着甜味、略带焦煳,但又复杂得难以描述。这就是酒糟散发出的浓重的“酱香”,常年不息。

茅台镇隶属于仁怀市,位于贵州西北部,与四川东南部的泸州古蔺县相接。这一带为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山路崎岖,坡陡弯急,时至今日交通仍很不便。从贵阳出发需要坐五六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能到达仁怀市,其中贵阳到遵义段为高速公路,遵义至仁怀虽然只有90公里,但是全段为山路,需要走三四个小时。从仁怀市到茅台镇的距离只有15公里,换小巴车一路俯冲下去,半小时左右当耳膜感到微微鼓胀的时候,茅台镇就到了。当年红军长征,在这里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城西赤水河东岸,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仁怀市的平均海拔为880米,而茅台镇只有400余米。赤水河两岸的高山峻岭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接近茅台镇,河谷却陡然陷落,海拔只有400米左右。

整个茅台镇就陷在深深的山坳里,赤水河从西面流过。这样的地形条件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冬暖夏热少雨。炎热季节持续半年以上,冬季气候暖和,温差小,霜期短,年平均无霜期达326天,最低气温为2.7℃。茅台镇气候的另一特点是气温年差较大,干热少雨,年降雨量仅有800~1000毫米,日照丰富,年照可达1400小时。这种夏热冬暖少雨的特殊气候,最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成与繁衍。

茅台酒厂的一半员工都住在仁怀市里,他们宁愿每天花1个小时上下班。夏天由于海拔的原因,仁怀市的气温要比茅台镇低四五摄氏度,而茅台镇气温经常达到40摄氏度左右。

茅台镇的核心区域只有4平方公里,是一座典型的西南山城小镇。在这里问路无所谓东西南北,也不讲究左右,只说上下。从赤水河的西岸望过去,镇上建筑如一座座蜂房,鳞次栉比,见缝插针。由于空间狭窄没有平地,上世纪90年代,茅台酒厂在河边建了4座十几层高的塔楼,作为职工宿舍。这种大城市才有的塔楼使这座山城小镇显得有些结构失调,头重脚轻。

茅台酒厂最初的厂房就在小镇偏南的杨柳湾。茅台酒厂前身为三家烧酒坊——成立于1869年的“成裕烧房”(后改名为“成义烧坊”)、成立于1879年的“荣泰和烧坊”(后改名“荣和烧坊”)以及成立于1929年的“衡昌酒厂”(后改名为“恒兴酒厂”)。三家酒厂都出产茅台烧酒,民间以其老板的姓氏加以区分,分别为华茅、王茅和赖茅。

新中国成立后,1951~1952年三家烧酒坊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合并为国营茅台酒厂。华茅老板华问渠祖上即为贵州政商两界的要人,解放后华问渠作为统战对象曾担任贵州省商业厅副厅长。赖茅的老板赖永初后来担任贵州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去世。公私合营后,国营茅台酒厂的技术副厂长郑义兴,就曾是赖茅的掌火师(酿酒师)。郑义兴后来又培养出得意弟子勾兑大师李兴发。

现在茅台酒厂的第一、二生产车间就是当年“成义”、“恒兴”的老厂址,窖坑也是老窖坑。制曲车间是昔年“荣和烧坊”的全部厂址,把窖坑填平,在上面建车间。原来的三家酒厂毗邻,中有空隙和人行道,成一品字形,“荣和”居中,“成义”、“恒兴”在左右两侧。

茅台最初的厂区很小,只有四五亩,随着规模扩大,厂区沿赤水河向南扩张,但办公楼以及老厂房仍旧在老镇之内,与居民区犬牙交错,镇中有厂,厂中有镇。

茅台镇上酒坊多过米铺,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挂牌的酒业公司和出售散酒的零售小店。出售散酒的零售小店里一般都放置容积相同的酒缸,酒缸顶部用一层塑料布紧紧盖上,以防止和减少酒精挥发。酒缸的醒目位置贴着一小块纸,纸上写着散酒的品种和等级。同时在靠近柜台的墙上都挂着一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各种散酒的价格,酒的价格从每斤5元到180元不等。挂牌的酒类公司大都在镇中心临街而建,三层小楼,外墙贴了白瓷砖,作为销售公司或业务洽谈处。

异地酿造茅台早已被证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世纪70年代茅台在遵义的实验酒厂尽可能地模拟茅台的生产环境,包括酒糟、曲药、灰尘(微生物)、酒岗、设备还有技术最强的老师傅,但生产出的酒完全不是茅台味。这家茅台的异地酒厂目前还在运营,市面上的“珍酒”就是当年的“异地茅台”。

几百家大小酒厂和作坊把茅台镇变成了一个大酒窖,几百年的酿酒历史积累下了宝贵的微生种群。酒酿得越多,微生物越丰富,酒就越香。这些宝贵的微生物在河谷里漂浮着,它们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

在茅台镇,每个酒坊的老板、酒师都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这里产的是酱香酒,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烤完酒,不会添加任何调味的香料,而且,这个味道只有这方圆几十里才能做出来。

第3个回答  2017-12-26

酱香型白酒,传统技术一年内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同时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窖藏后再将七次取的酒进行勾兑,才有了我们所谓的酱香型白酒。

为什么酱香型白酒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喝了不头疼、晚上不会口渴要水,这是相比浓香型的很大优势。

酱香的七次取酒,每次取酒都在不同的季节周期,每一道的酒在勾兑中都有不同的作用,一、二轮次酒香气丰富而轻盈,口感相对硬朗,产量较低,在勾兑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调香和烘托作用。三、四、五轮次香气丰满幽雅、口感醇厚,合计比例可占全年产酒比例的60%以上,是茅台酒勾兑的主要基酒。六、七轮次酒香气相对前期轮次平淡但是口感更为醇和,产量很低。

酱香白酒2.5斤才出一斤酒,一般高粱9.5一斤,如果是红樱小高粱就更贵了,红樱小高粱的单宁含量为1.6-2.5之间,而全国适合种这个高粱的地方屈指可数,茅台用的就是这个高粱。

酱香白酒的特殊工艺、窖藏时间、酿造取酒的时长、用料的将就等等,注定了酱香白酒的品质,不要相信那些几块钱、十多块钱的酒,如何可能?

第4个回答  2017-12-26

茅台镇酱香酒的四个重要组成产地,原料,工艺,年份。

一、茅台镇7.5平方公里内和外区别很大,正因为茅台镇的酱香比较特殊,这个和茅台镇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水源环境有关,所以为什么茅台镇如此出名,其他地方无法复制。

二、原料,主要是高粱,小麦和水。小麦主要是制曲,对产地要求不高,我们这边的小麦基本上都来自北方地区,对酒质的影响不大;但是高粱不同,茅台镇仁怀市这个区域种植的高粱叫红缨子糯高粱,淀粉含量高,籽小,出酒比较慢,酒质好,飞天茅台酒就是选用这种高粱酿造。本地高粱产出来的酒,酱香细腻,但是成本高。外地高粱则不同,籽大,它出酒率高,出酒比较快,但是酒体饱和度不行,酱香粗糙,类似酱油的味道,茅台镇的中低端酒基本上都是外地高粱酿造的,高粱成本是本地高粱的五分之二;

三、工艺,酿酒工艺分为坤沙、淬沙、翻沙、串酒几类。

1、坤沙工艺,是指高粱籽不被破坏,从每年重阳节开始,经过九次蒸煮,八次下窖,七次取酒,一年一个周期才能将粮食中的酒取完。这种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主要是酿造高端酱香白酒,选材是本地糯高粱。这种酒档次比较高,饮用起来人体更舒适。

2、淬沙工艺,相对于坤沙工艺来说的,是指生产前将高粱打淬,再进行蒸煮发酵,这样的过程比较短,二到三次就把粮食总的酒取光了,他的成本比较低。但是这样的酒饱和度不够,在口中是莎尚的感觉,就是常说的醇厚不够。这种算不上茅台传统酿造工艺。这是最近这些年有些企业追求快速满足市场的新工艺。

3、翻沙工艺,翻沙是指经过坤沙工艺七次取酒剩下的酒糟,在将高粱打淬之后,添加进去取酒,这样的酒有焦糊味,

4、串酒,就是指将食用酒精加在酒糟你们,再次蒸煮取酒。还有一类是直接将酒精兑水出来销售。但是市场有需求,这个现在比较泛滥。

四、年份。酱香酒生产出来之后,要经过三到五年的存储,老熟之后才能进行勾调包装出厂。基酒年份越长,酒的酸度就更高,陈香味酒越重,饮用的时候就更加顺口,舒适。

关于酱香酒的几个常见问题。

1、五味,酱香酒包括酸甜苦辣涩五味,入口感觉有点辣,然后感觉有点甜,又感觉有点嘛,还有点酸,最后回味感觉有点苦。如同人生五味杂陈,所以有些人喝不惯。特别辣,一是温度过高,酱香酒的饮用最佳温度是18-23度。另外一个辣的原因是酒的存放年份不够,太短。所以为什么市面上很多酒比较辣。

2、醇厚度陈香味。醇厚是指在喝了酒之后,酒能扑满口腔,越长说明酒越好,影响这个的主要是原料和工艺。陈香味,酱香酒时间越长,酸度越高,陈香味越重,特别是哈气的时候,能感觉口腔里面的浓厚的陈香味。

2、头痛,一类是酒精酒;二类是有添加剂,现在很多酒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能,缩短周期,在生产中非法添加糖化酶,淬沙工艺,翻沙工艺,串酒这些都有这样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