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都护府的官职与职能

如题所述

在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中,都护府是最高层次设置,其次为都督府。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唐朝都护府分为大都护府、上都护府、下都护府。关于安东都护府的级别,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从史书中关于安东都护府长官的记载看,绝大多数时期只见“安东都护”的任职者,不过至少开元十五年(727年)以后,安东都护府的级别应为大都护府。
关于都护府官职,根据《新唐书·百官四下》记载,大都护府的长官为大都护,其下为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录事,以及功、仓、户、兵、法五曹参军事和参军事等官职。上都护府较之大都护府少了副大都护、法曹参军事、录事等官职。大都护府各级官员的官品自从二品到从九品;上都护府官员的官品自正三品到从八品。虽然都护府的级别有差别,但其职掌是相同的。《旧唐书·职官三》载:“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贰。长史、司马贰焉。诸曹,如州府之职。”《新唐书·百官四下》载:“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为了加强对所辖地区的军事控制,唐朝在安东都护府之下设有怀远军、保定军和安东守捉,常驻军队为8500人,马700匹。
安东都护府(下属都督府及其以下的官员除外)的官员从都护到司马、录事参军,各级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汉官。首任都护薛仁贵在唐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骁勇善战,勇冠三军,“身帅士,遇贼辄破”,“威震辽海”。“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仍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移理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朝廷以其率重兵二万,镇守安东,说明在安东都护府设置之初,具有较强的军事统治色彩。
薛仁贵之后,安东都护的继任者除颖王李云是亲王以外,其他诸位基本上都是武将出身,如高侃、薛讷、唐休景等皆为其军功佼佼者。显然,安东都护府的职能军事色彩比较浓重,这与安东都护府之下实行羁縻统治的方式有关。唐朝对羁縻府州的统辖,实行因俗而治的方针,“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朝廷不直接管理羁縻府州内部的政务,重在维护王朝边疆统治秩序的稳定,令少数民族“畏威怀惠”,“翕然向化”。要达到固人心而维邦本的目的,以军事强力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安东都护府之下,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的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是“擢其(高句丽)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县令,与华人参理百姓”。各级地方官员既有亲唐的高句丽官,也有汉官,与驻守各地的唐朝军将共同统辖之。《旧唐书·职官二》曰:“羁縻州所补汉官,给以当土之物。”
安东都护府之下,羁縻府州的汉官的俸禄与一般府州的官员俸禄不同,以当地土产支付。高宗上元三年(即仪凤元年,676年),安东都护府迁到辽东郡故城后,“先有华人任官者,悉罢之”。这是指在羁縻府州任职的汉官,皆由高句丽人取而代之,即完全以高句丽官员管理本族百姓,这表明唐朝对安东都护府统辖政策发生了变化。
唐制,羁縻府州以少数民族任“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安东都护府之下羁縻府州的高句丽族官员,亦实行世袭制,《唐右武卫将军高府君墓志铭》曰:“公讳钦德,曾祖瑗,建安州都督。祖怀,袭爵建安州都督。以开元廿一年九月十有九日,终于柳城郡公舍。”高句丽人高钦德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其曾祖高瑗可能是安东都护府建立初期,被任命的建安州都督,高瑗死后,由其子高怀袭任建安州都督。第一任安东都护薛仁贵在任期间,对“有干能者,随才任使”。说明安东都护府属下由高句丽人担任的都督、刺史、县令等各级官吏,不是由朝廷委任,而是由都护府任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