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保护区有哪些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有哪些

  01、内蒙古自治区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总面积8000多公顷。198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1988]30号)。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地区珍贵阔叶林。

  大青沟地处西辽河流域南部的科尔沁沙地中,沟内保存着珍贵的阔叶树种混交林,沟上为沙丘草原和疏林地,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区内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高等植物就有700多种,其中树木有水曲柳、黄波罗、紫椴、椿树、五角枫、蒙古栎等122种;可入药的植物有贯众、天麻、防风等261种。这里仅兽类和禽类如狐狸、金雕鸟、黑枕黄鹂、棕头鸫鸟等就达38种;昆虫有乌凤蝶、黑蜻蜒等132种;菌类有马勃等15种。

  02、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总面积74万公顷。1986年,经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升为自治区(省)级;1992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2]166号);1997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鸟类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保护区内由达赉湖(呼伦湖)、贝尔湖(中国部分)、新达赉湖、乌兰诺尔、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入湖口等河流和大小型湖泊以及湖河岸漫滩组成的湿地面积为325300公顷;草原面积为408300公顷;沙地面积6400公顷。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禽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为乌兰诺尔核心区、嘎拉达白辛核心区、呼伦沟核心区、贝尔湖核心区、小河口旅游区和成吉思汗拴马桩旅游区。区内有600多种高等植物,包括丹顶鹤大鸨等世界级濒危物种的303种鸟,蒙古高原特有种黄羊等35种兽和30种鱼按照自然界生态位规律生息繁衍。其中,被列入国家Ⅰ、Ⅱ级保护名录的就有55种,我国分布的8种鹤,6种是该保护区的候鸟和旅鸟。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澳洲-东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也是亚洲水禽的重要繁殖地。

  保护区网站:http://www.dalailake.com/

  03、内蒙古自治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总面积67710公顷。1992年,建立自治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2]166号)。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地处贺兰山西坡,为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最高峰海拔3556米,相对高差达2000米。区内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森林植被以油杉林、青海云杉林为主,高等植物有511种,其中有沙冬青、羽叶丁香等国家保护植物10多种,模式标本产于该地的植物有32种,贺兰山西坡特有植物种或变种8种。本区的动物区系也十分复杂,具有华北和蒙新区两方面的代表,已发现的高等动物有177种(鸟类占1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马鹿、麝、兰马鸡等18种。

  04、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总面积126987公顷。1985年,经兴安盟公署批准建立;1994年,升为自治区(省)级;1995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5]108号)。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珍禽及典型的科尔沁草原自然景观。

  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低山丘陵与科尔沁沙地的过渡带上,属中温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内林、灌、草及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天然镶嵌组合,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内共有种子植物65科239属448种。其中,有麻黄、西伯利亚杏、甘草等野生药用植物约112种;有饲用植物近200种。保护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有大果榆疏林、大果榆-西伯利亚杏灌丛、五角枫-大果榆疏林、西伯利亚杏-大针茅灌丛化草原和盐湿草甸、芦苇沼泽等。使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也比较丰富,经初步调查统计,现已发现种子植物65科239属448种(包括变种)。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脊椎动物有254种,其中,兽类有6目12科37种,鸟类16目54科173种,两栖类1目4科6种,爬行类4目5科10种,鱼类8目10科28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猞猁1种。保护区有鸟类16目43科173种。在173种鸟类中,夏候鸟为101种,留鸟38种,旅鸟31种,冬候鸟3种。该区鸟类区系组成古北界绝大多数。在繁殖鸟类中,古北界鸟类有110种,广布种为25种。保护区鸟类区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夏候鸟和留鸟构成了区系的主体。共计有139种。鸟类区系的另一个特征是游禽和涉禽种类最多。据查明游禽、涉禽占13科,其中,以鸭科和鹬科为最多,分别为20种和13种。此外,猛禽的种类也比较多,在鹰科中就有14种,并且绝大部分为留鸟。保护区鸟类中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种类的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大鸨、金雕、虎头海雕9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的有白琵鹭、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白额雁、小鸥、雀鹰、苍鹭、秃鹫、鸢、普通鵟、灰脸鵟鹰、乌雕、白尾鹞、鹊鹞、白头鹞、白腹鹞、燕隼、灰背隼、红脚隼、雕鸮、长耳鸮、短耳鸮、鬼鸮、纵纹小鸮25种。保护区兽类物种偏少。有蹄类仅有1科1种,翼手目1科3种。啮齿目种类较多有4科17种,由此说明该区域鼠类较多,同时也说明科尔沁自然保护区具有沙地草原的特点。区内鸟类物种较为丰富。鸟类资源中湿地鸟类最为丰富,次之灌丛草原鸟类。由此可见保护区属草原类型及湿地较为集中的保护区。鸟类当中的猛禽种类较多,这与当地啮齿动物多和鸟类的繁殖有着直接的关系。

  保护区网站:http://krqin.com/

  05、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根河市境内,总面积107348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6]113号)。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及栖息于保护区中的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北部西坡,东与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以大兴安岭山脉的主脊为界;南近呼伦贝尔大草原,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其地质、地貌、气候、森林、植物、土壤等方面均具有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典型特征。区内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森林仍保持着原始状态,为典型的寒温带苔原山地明亮针叶林,并发育有高纬度的多年冻土和沼泽植物群落。保护区植物有88科222属468种。其中,地衣植物6科7属14种,蕨类植物有8科9属16种,苔藓植物17科18属24种,裸子植物2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43科139属342种,单子叶植物12科35属67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钻天柳、黄芪、草苁蓉、大花勺兰。区内有脊椎动物174种。其中,鱼类5目8科26种,两栖类2目4科6种,爬行类2目3科6种,鸟类12目28科106种,兽类6目12科30种。在106种鸟类中,古北界种97种,广布种8种,东洋界种1种;有留鸟32种,夏候鸟71种,冬候鸟3种。在30种兽类中,古北界种类24种,广布种5种,东洋界1种。保护区的动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具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有鸟类中的细嘴松鸡和兽类中的紫貂、原麝、貂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有小天鹅、鸢、苍鹰、灰脸鹰、燕隼、红隼、花尾榛鸡等鸟类,以及棕熊、猞猁、马鹿、驼鹿、雪兔等兽类。汗马保护区与大兴安岭东坡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两者合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兴安岭原始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网站:http://hm.nre.cn/

  06、内蒙古自治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总面积119413公顷。1987年,经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7〕109号)。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大鸨等珍稀鸟类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区集湖泊、湿地、草原、沙地、残丘山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为一体,由北向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积平原、湖盆低地、风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观格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内陆湖泊生太系统,境内有大小湖泊22个,其中最大的达来诺尔湖面积22833公顷。众多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因而被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保护区内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据调查,种子植物有434种;脊椎动物中有鱼类21种,鸟类133种,哺乳类15种。基中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白枕鹤、灰鹤等18种。本区是丹顶鹤、大鸨、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和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丹顶鹤繁殖的最西界,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保护区网站:http://www.chifeng.net/da-li-hu/

  07、内蒙古自治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7〕109号)。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

  保护区总面积为474688公顷。其中,核心区115717公顷,缓冲区53479公顷,实验区305492公顷(环发[2007]65号)。保护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它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古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

  08、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总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7〕109号)。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和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包括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护区的中部还有横贯东西的一条沙带,是内蒙古第四大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部分。在沙地内分布有杨桦林生态系统、榆树疏林生态系统与沙地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区建立的阿布都尔图山杨白桦-沙地云杉林核心区就代表了这一类型;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是指保护区内的锡林河、扎格斯台淖尔等河流湖泊、溪水及其周边地区的沼泽湿地。保护区境内不但具有复杂多样的各类生态系统,而且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已查明保护区境内共有种子植物658种,分属299属、74科;苔藓植物74种。多年生草本种类在草原植被中占优势。植物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包括15类型,以达乌里-蒙古成分为主要组成的草原成分,其中优良牧草116种,药用植物426种。保护区野生动物反映了蒙中高原的区系特点。区内有兽类33种,隶属6目15科;有鸟类129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猞猁、黄羊、遗鸥、大天鹅、草原雕、大鸨等。区内沙地云杉林、杨桦林、海漫滩、沼泽草甸十分发达。

  保护区网站:http://www.xklq.com/

  09、内蒙古自治区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保护区北、东及南部三面被白音敖包林场包围,西距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6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为13862公顷。1979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0]30号)。主要保护对象为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浑善达克沙地东北部的草原上,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大兴安岭植物分布交错地带,区内地貌类型主要为沙地、低山丘陵和河谷等,海拔高度在1300-1500米,植物以蒙古系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高等植物68科239属460种。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天然沙地云杉林,被学术界称为“在内蒙古高原草原区残存的唯一的一个暗针叶林天然生物基因库”。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栖息繁衍和停歇场所,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野生动物种群,境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鸨、灰鹤、天鹅、蓑羽鹤、马鹿、猞猁等。

  10、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总面积100400公顷。1997年,经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8年,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0]30号);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

  保护区地处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是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双重交汇的过渡地带。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段,也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景观的缩影。区内有6个植被型,36个群系;有野生高等真菌52种,地衣62种,苔鲜植物176种,其中10种为珍稀濒危种;野生维管束植物700种,其中具有国家级保护价值的植物9种;鸟类17目46科14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世界受胁鸟3种;有哺乳动物6目14科37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哺乳动物3种。有4种哺乳动物和25种鸟类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此外还有大量的两栖类、爬行类、藻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鸨、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蓑羽鹤、马鹿、猞猁、斑羚等28种,尤以马鹿、斑羚的种群数量较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

  保护区网站:http://www.nmshwl.com/

  11、内蒙古自治区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南部,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中东部。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1]45号)。主要保护对象为草原、森林多种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西辽河水源涵养地。

  保护区总面积5709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238.4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763.4公顷。实验区面积为45094.2公顷。保护区内有5个植被类型,14个群系,主要有草原植被、森林植被、灌丛植被、半灌丛植被、草甸植被。保护区内有鸟类16目41科81属14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金雕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鸢、雀鹰、红脚隼、黄爪隼等21种,其中黄爪隼为国际受胁鸟;哺乳动物6目13科29种,其中黄羊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昆虫类7目30属158种;野生维管束植物82科301属600余种,此外还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以及大量的真菌、苔藓,生物多样性十分显著。保护区生物复杂多样,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有性和脆弱性,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全球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12、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的巴音杭盖苏木、宝音图苏木、格日勒图敖登苏木和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2001年6月,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1]45号)。主要保护对象为梭梭林及蒙古野驴。
  保护区总面积131800公顷。距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镇103公里,距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124公里,北界以中蒙边界线为界,东西分别以敖仑毛德高勒和阿布日和音高勒两条季节性河流为界。东西横跨140公里,南北纵深22公里。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梭梭木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的。保护区是我国梭梭林天然分布最东缘,也是我国现存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北山羊,Ⅱ级保护动物鹅喉羚、盘羊等分布的最北界和最东界。2000年8月,由蒙古国境内迁移过来2万余头只蒙古野驴,为了让回家的蒙古野驴得到有效的保护,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

参考资料:http://zhuzhu5764.spaces.live.com/blog/cns!C14A826ED42A2592!1116.entry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