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简述

孙中山曾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三民主义,要点如下:
民族主义:孙文给民族主义下定义,认为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鉴于中华民族发展和近百年来受欧美列强的政治压迫的事实,指出中国不仅是一国的殖民地,而且是各国的殖民地,是各国的奴隶。分析了民族主义思想对于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消亡的原因,指出恢复民族主义的方法有二种:一是要知道我们所处的地位,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结成大团体;二是用宗族做单位,改良中间组织,再联合成国族。抵抗外国人的办法:一是积极的,就是振起民族精神,求民权民生的解决,来和外国奋斗;二是消极的,如印度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孙中山还论述了如何恢复中国的民族地位的问题。认为要维持民族的长久地位,必须有好的道德,要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大同之治,这是我四万万人的大责任,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民权主义:孙文指出:民权就是人民和政治的力量,把政权归予人民,就叫民权主义。民权的作用在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只有自由、平等、博爱实现以后,民权才能发达。孙中山主张民权平等,是指人民先求得政治上地位平等,然后再进一步求经济上的平等,从而解决民生问题,民权也就可以日渐发达。他接着分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国民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中国不能完全抄袭欧美,而应依照固有的社会情形,另求适当的办法,即把国家大权分成部分,把政权交给人民,把治权交给政府。既要构成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府机关,又必须有运用民权管理机关的周密方法。人民管理政府的方法,是既要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还要有创制权、复决权。实行这四权,才是彻底的直接民权,所以称全民政治。政府治理人民则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以上九权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真正解决,政治才能走上正轨。这样,政府虽然万能,但受人民指挥,为人民谋幸福。
民生主义:孙文给民生主义下的定义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但是民生主义并非就是社会主义,毕竟其内容有其更改,应是大同主义。演讲从实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增长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谈起,进而阐述西欧社会主义的各种思潮、流派。并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政策确定为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还要发展国家资本,振兴实业,第一是交通事业,第二是矿业,第三是工业。要用国家的力量振兴工业。接着,孙中山谈到吃饭问题,并强调这是民生主义的第一个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不够饭吃最大的原因是农业不进步,其次是受外国经济的压迫。在目前来说,应该赶快用政府和法律的力量解放农民,否则民生问题就没法解决。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以养民为目标,中国的粮食才能很充足。关于穿衣问题,孙中山认为人类生活的程度可分为需要、安适和奢侈三级。目前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解决需要问题,使四万万人都丰衣足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3
内各民族在法律上受同样的保护和约束,亦即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
二、 同样的权利,尽同样的义务。
三、 民族人民的政治权利与基本自由,不因种族之不同而有差别。
四、 根据自中国固有的王道文化精神。

主张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 主张世界上任何民族不受其他民族的控制和压迫,各个民族都有平等的地点和同等的生存权利。
二、 西方民族主义之所以变质的原因,即以优秀民族自居,歧视别的民族,并以物竞天择理论,侵略、压迫民族。
三、 理由:世界各民族间虽有文化上、性格上、体质上、物质上、环境上与颜色上的差别,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有优劣之分,因为讲到聪明才智,便不能说有什麼之分别。
 

主张济弱扶倾

一、 於一般衰弱而落後的弱小民族,应尽力济助他们,扶持他们,使他们能从危亡中兴盛起来?可知,我国向来以济弱扶倾为政策,自存共存为极则?
二、 泰国-希望泰国战後能恢复其独立之地位?

中华民国实践济弱扶倾政策的具体表现

朝鲜-开罗会议中力主朝鲜独立?

越南-主张战後越南应由中美共同扶助其独立?
印度-蒋公曾於民国31年托罗斯福转达邱吉尔确保印度独立?
日本-战後对日宣布不以日人民为战和以德报怨的态度?

民族主义是争取各民族地位一律平等的想法,不论是中国境内的种族,还是外国的种族,这样的主张是相当仁道的一种思想。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对於人民基本权利的主张,主要谈到他的自由观、平等观、民权观、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个部份的主张对後来中华民国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民权主义的重要主张,有以下几点:

合理的自由

孙中山先生认为个人对自由的滥用,会对团体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主张自由是有限度的。他认为自由的意义是指一个小单位,在一个大团体中,能够活动,来往自如,便是自由。他也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由,或为所欲为毫无限制的自由,因此主张为所欲为有限制的自由,且要有礼与法的规范。

所以三民主义的自由是要与理性、法治相调合,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的自由,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亦即民权主义主张合理的自由,要限制个人自由,以保持人人自由,牺牲个人的自由,以求得国家的自由。

真正的平等

孙中山先生将「平等」可分成「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来加以讨论。

1.不平等: (1)天生的不平等-
自然界没有平等,人类也没见过天赋的平等,如人生而有圣、贤、才、智、平、庸、愚、劣之分。
(2)人为的不平等-
专制帝王造成的,即帝、王、公、侯、伯、子、男阶级制度。
2. 假平等: (1)产生於打破人为的不平等,而又忽略天生的不平等?
(2)所谓假平等,就是不分圣、贤、才、智、平、庸、愚、劣,一律求其平等,亦即平头的平等。
3. 真平等: 是立足点的平等,即让各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各自天赋的聪明才力充分的去发展造就。 由於凭藉发展造就的机会完全相同,所以是真平等。

因此,三民主义中认为平等的精义在於,天生人类之聪明才力有三种不平等,即先知先觉得发明家、後知後觉得宣传家、不知不觉得实行家。因此需要发挥服务的道德心,始三种不平等成为平等;此即聪明才智越大者,服千万人之务;聪明才智略小者,服十百人之务;全无聪明才智者,服一人之务。其目的就在发展人性中的互动、合作、服务、牺牲的道德力量,以补人类天生不平等的自然缺陷。

充分的民权
直接民权行使之方法,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并以县为单位。而每县的国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权,始祇尽其能,不窃其权。因此,民权主义中是以间接民权的形式来行使直接民权,本质仍是直接民权,亦即以直接民权的精神,由地方贯彻到中央。

万能的政府

孙中山先生认为,建立五权分立的政府理由市政府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越大,则所谋求的幸福也越大,在方法上,主张依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制权分立的原则,所组成的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机关。

此外,为使政府万能,就必需实现专家政治的理想,因为是政府是一大部人事机器,为求其万能,除了使其结构完备外,还要考虑其组成分子的优异。因此除了在制度上一方面使人民有充分的控制政府管理国事的权,一方面政府要有治理政事,造福全民的能?另外,民权主义的架构中特别把考试权独立起来,其主要目的,就在实现专家政治的理想。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解决中华民国民生经济问题的重要主张,尤其是在处理土地问题与资本问题方面,孙中山先生有非常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有关民生主义的重要主张与内容,大致如以下的介绍。
第2个回答  2018-03-31


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广兴福利,大有为式的“万能政府”。


人民之权又称为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 


政府之能又称为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曾说“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似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与俄国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9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