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住户存款为什么会猛增?

如题所述

2022年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8.82万亿元,同比陡增34%。其中,以个人储蓄为主的住户存款增加了10.33万亿元,狂增40%。分月看,主要是1月份猛增居民存款5.4万亿,3月份和5月份又分别增加了居民存款2.7和2.48万亿。

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过十万亿,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上半年,平均每天全国居民往银行存进约574亿存款。

截止6月底,全国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13.69万亿元,全国人均存款达到8万元。

一、住户存款猛增、大件商品销售下降引人担忧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4.7%,创下近十年新低。

由于人行两次调降了LPR利率,上半年居民存款利率呈下行趋势。据金融部门初步统计,今年6月,全国银行新增加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是2.32% ,这和调整前的4月相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新吸收的定期存款利率下降为2.5% ,比上年同期低16个基点。由此看,居民存款利率也创下近十年新低,说明存款增加并非利率的因素。
上半年新增住户存款,却在收入和存款利息双双创下新低的情况下,创下至少近十年新高。前5年每年上半年的居民存款新增额一般在7万左右,比如2017年上半年新增住户存款7万亿,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7.41万亿元。再往前5年,住户上半年新增存款一般在4万亿左右。

上半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其中居民住房、汽车、手机三大件消费均大幅度下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6.6万亿元,同比下降28.9%;国内汽车销售1205.7万辆,同比下降6.6%;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36亿部,同比下降21.7%。

在居民收入同比仅增加4.7%的前提下,上半年住户存款同比增加40%,而居民支出仅增加2.5%,大件商品消费还大幅度下降。这一异常情况引来不少人的担忧。

有的人认为,上半年存款大幅度增加,是消费复苏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的人建议,应采取措施挤出居民存款,让居民少存款多消费;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在提及中国人是否更爱存钱这一问题时,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意思可能就是疫情的原因让居民愿意存钱、不愿消费。
但根据我们对居民存款、居民收入数据的深层次梳理发现,恐怕大家对住户存款大幅增加的认识,还流于表面。实际上,上半年住户存款大幅度增加,可能与大多数居民没什么关系,这也意味着,指望通过降低住户存款来促进住房、汽车等消费,或者用来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大家可能要失望了。

二、新增存款的95%来自中等和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是没有存款可以用于增加消费的
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分组资料,按月收入低于2000元、2000-6000元、高于6000元,重新整理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三组,并计算出3组的人口比重、收入比重、平均收入、平均支出、推算出各组的新增存款(各组收支差额乘以平均收支差与新增储蓄的比例)。经过重新整理推算的资料,我们发现:

第一、低收入组占全部人口约41%的居民,月均收入仅1137元,减去990元的月支出之后,上半年人均仅增加882元存款;约46%的中等收入组居民,人均月收入3368元,月均支出2365元,上半年人均新增存款约6022元;占全部人口13%的高收入居民,上半年人均月收入7902元,月均支出2544元,人均新增存款约32147。
第二、占人口总量41%的低收入居民,上半年新增存款仅0.52万亿元,仅占全部新增存款的不到5%;占人口总量13%的高收入居民,上半年新增存款5.89万亿元,占到全部新增存款的57%。另外46%的中等收入居民,新增存款3.9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38%。

在6月底113.69万亿元住户存款中,低收入居民人均存款约0.97万元;中等收入居民人均存款余额6.63万元,是低收入组的6.8倍;高收入居民人均存款余额35.38万元,是低收入组的36.4倍,是中等收入组的5.3倍。

这个分组数据,与去年12月底北京大学姚洋教授在一次论坛演讲中提到的,我国有40%的家庭几乎没有储蓄,其中更有10%的家庭存在负储蓄,是基本一致的。

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分组看,后者上半年人均收入是前者的2.35倍,但两者的消费即人均支出,后者仅比前者多7.5%。而这两者分别比低收入组的人均支出高139%和157%。

这组数据意味着,只要达到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基本的消费支出月均都在2500元左右。拉动常规消费的,不是高收入或者中等收入人群,而是低收入人群。

但新增存款的95%都来自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是没有什么存款可以用于增加消费的。

三、新增存款中仅有3成属于活期存款,可用于增加消费或增加投资的比例较低
从国证大数据制作的“住户存款中活期存款比例”曲线图来看,疫情以来,居民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直线下降,定期存款占比直线上升。这意味着,疫情已经彻底改变了居民的储蓄偏好,居民更愿意为长远的将来准备资金,留给近期消费的活期储蓄因此越来越少。

疫情发生前的2020年1月,居民新增储蓄中,活期储蓄占比36.7%,超过三分之一。6月份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31.7%,是仅次于5月份31.2%的三年来第二个低谷。

活期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定期储蓄比例不断增加,意味着居民们,主要是中高收入阶层的居民们,对未来的预期缺乏信心。为什么没信心?疫情不断反复,俄乌战争持续,各国通胀高企纷纷加息,国家政策频繁调整不太稳定,国内外经济似乎在走向经济调整或者低增长、甚至于滞胀的周期,这导致中高收入阶层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储蓄措施。

应该说,这个定期储蓄比例增加的趋势,与央行发布的“居民消费、储蓄、投资意愿”数据是相匹配的。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基本持平。

以上分析说明,指望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来挤压新增的十万亿储蓄,从而来增加消费,似乎有点文不对题,使劲不讨好。你叫他们(中高收入阶层)怎么消费呢?买车吧,他们基本上都有车子了。出境游吧,政策限制出不去。国内游吧,疫情并未绝迹,到处需要核酸,万一碰到阳性,隔离是在麻烦。

四、投资渠道受限,短期内引导中高收入阶层减少储蓄增加投资也不太现实
首先不可否认,上半年新增的十万亿存款中,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上半年波动加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特别是银行的理财产品竟然出现“破净“,导致中高收入阶层的风险偏好下降,收回部分投资重新存入银行。

更重要的是,中高收入阶层居民中,该买房的,可能户均已有2-3套了。看到半年新增十万亿存款,就以为房地产还有指望的人,需要冷静分析分析这十万亿存款的结构。占有95%存款的中高收入阶层,早就买了房子,他们不仅有自住的房子,还有出租的房子,面对一年多的房市萎缩,他们怎么可能再去买房子?

真正差房子的,是那41%的低收入人群,可他们半年才省吃俭用存了882元钱,一个月不到150元,存款余额人均不到1万元。你叫他们拿什么付首付?拿什么付月供?一个月150元的新增存款,利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哪家银行敢给他们放贷买房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