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章将军的故事。

如题所述

陈翰章是东北抗联一路军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1913年生,敦化县人。“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他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让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这是1930年12月一个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出的豪迈誓言。10年后,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1940年4月,陈翰章腿部受伤,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化脓,他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咬着牙来回拉动布条,把烂肉和脓血全部清理出来。伤好之后继续战斗。日军在频繁军事“讨伐”的同时,不断对抗联和陈翰章进行政治诱降,但一次次遭到可耻的失败。1940年12月,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叛徒的出卖,陈翰章和战友们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中。面对敌人“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的喊叫,陈翰章用“死也不当亡国奴!”和复仇的子弹回答敌人。战至最后,他的右手和胸部都负伤,扑倒在雪地上。在血泊中,他顽强地靠着一颗大松树坐了起来,准备用左手射击。敌人夺去了他手中的枪,用短刀在他的脸上乱刺,并剜出了他的双眼。陈翰章鲜血流尽,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陈翰章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年仅27岁。至今,东北仍流传着这样的民歌: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陈翰章将军墓
陈翰章少年聪慧,被称为“小才子”,在敦化敖东中学读书时,曾主编校刊《敖中》。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告别新婚妻子,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国民救国军。在周保中的培养教育下,陈翰章1932年入党,先后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抗联二军五师师长、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他敢打硬仗,更善于打巧仗,并担当起保持一路军和二路军联络的任务。先后取得攻打宁安陡沟子车站和“集团部落”、袭击镜泊湖水电站、攻打额穆县城等多次战斗的胜利。在攻打安图县大沙河镇时,他采取“围城打援”战法,共毙伤俘敌500多人。在额穆小青顶子战斗中,他“火烧芦苇塘”歼灭日伪军70余人。
1937年7月,在中共吉东省委的领导下,陈翰章率领抗联第二军第五师与第四军、五军等部开始西征。他率部西征途经镜泊湖北湖头时,突袭了守卫水电站工地的日本守备队,焚烧了工程事务所,解救了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多年的水电站,仅开工半年就遭到严重破坏而停工。敌人用5000元重金悬赏缉拿陈翰章。
不久,第二军第四师、五师合编组成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陈翰章任方面军指挥。1937年8月,他率部在安图县大沙河实行“围城打援”。经过4天战斗,共毙伤俘敌500多人,缴获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同年9月24日,他率部截击军松岛“讨伐队”,全歼包括日军少将部队长松岛在内的1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挺,小炮1门,长短枪150多支,子弹70余箱,还有一批食品和军用物资。
陈翰章作战有勇有谋。1940年,陈翰章率部队从蛟河向敦化作战,当部队行至敦化黑石岭东侧一座江桥时发现有日军埋伏,陈翰章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成小股分批渡桥,日军以为是大部队的前方尖兵,没有攻击,等想明白过来时,部队半数已成功渡桥。接着渡桥部队与未渡桥的部队从两翼对设伏的日军进行夹击,成功击溃了日军。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杨靖宇总司令及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先后殉国。为了牵制敌人,陈翰章指挥部队继续在敦化、宁安一线战斗,经过几次战斗,陈翰章身边只剩下10多名战士。12月8日,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将陈翰章所部的驻地湾沟村包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陈翰章率领十几名战士与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连续打退敌人四五次冲锋。
“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敌人以高官厚禄劝他投降,“我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用子弹回答敌人。战斗到最后,他的右手和胸部都负伤,扑倒在雪地上。他又顽强地靠着一棵大松树坐了起来,准备用左手射击。敌人冲上前去夺去了他手中的枪,他仍痛骂敌人,敌人用刺刀剜出了他的双眼。陈翰章鲜血流尽,英勇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他的遗体躯干被运回敦化,1940年12月底安葬在他家乡附近的山坡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5
陈翰章,1913年生,吉林敦化人,满族。1927年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组织反日爱国宣传活动。1932年8月参加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司令部秘书长,参加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的陈翰章率部与日军作战。由于叛徒告密,陈翰章和战友被敌人包围,最终牺牲,年仅27岁。侵华日军残暴地将陈翰章的头颅割下,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保存在当时伪满州国首都新京(今长春市)的“大陆科学院”。2013年4月,翰章诞辰一百周年,烈士头颅被迎回吉林省敦化故乡身首合葬。
1933年随部队在敦化、宁安一带开展游击战。1934年春被派往北平、天津进行抗日救国活动,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争取关内人民以人力物力支持东北抗日斗争。同年6月调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参谋长,率部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打击日军。为了动摇陈翰章的抗日意志,敌人逮捕了他的父亲和妻子,逼迫他们进山劝降。他坚定地表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要抗日就不能苟且偷生。敌人还悬赏重金捉拿陈翰章,他将计就计,巧妙地将前来劝降的伪吉林省警务厅警备科长、伪敦化县副县长等4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处决,振奋了人心。
1936年起在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2师(后改为5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在宁安、镜泊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曾指挥攻打宁安、横道河子、破袭北湖头水电工程等战斗。1939年夏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3方面军指挥,与魏拯民指挥所部攻点打援,取得攻占安图大沙河等胜利。后又成功地指挥了寒葱岭伏击战、智取额穆县城等战斗。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人们誉为“镜泊英雄”。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党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2013年4月11日,他的头颅,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被迎回故乡吉林省敦化市,并将与其遗体合葬。
第2个回答  2013-09-15
陈翰章,1913年生,吉林敦化人,满族。1927年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组织反日爱国宣传活动。1932年8月参加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司令部秘书长,参加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的陈翰章率部与日军作战。由于叛徒告密,陈翰章和战友被敌人包围,最终牺牲,年仅27岁。侵华日军残暴地将陈翰章的头颅割下,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保存在当时伪满州国首都新京(今长春市)的“大陆科学院”。2013年4月,翰章诞辰一百周年,烈士头颅被迎回吉林省敦化故乡身首合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