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关于“危机意识:的论据(600字)?

如题所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准备的程度决定着你前进的距离,走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处处存在着竞争的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只有有准备的企业才能走在前面。
两个人走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其中一个人马上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另外一个人非常着急,喊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换鞋的人却喊道:“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这个换鞋的人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在两个人竞争只有一个人有活命机会的时候,只有跑在前面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这就需要给自己准备一双便于奔跑的鞋。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聚集了欧美、日韩、本土上百个手机品牌。面临如此严峻的竞争局面,日系手机企业却没有对其他品牌的产品进行细致的研究,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进行详尽的调查,没有对市场战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种在各个方面都缺乏准备的后果,就是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下风.不过,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缺乏准备的危害,京瓷公司的某负责人表示:到底能不能虚心地再创日本手机在日本、美国等市场曾有的辉煌,踏踏实实地从准备做起,将决定日本手机企业未来在中国的出路。

有准备者领先,无准备者落后,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危机中往往隐藏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世界500强企业名录中,每过10年,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或低迷,或破产。总结这些企业衰落的原因,人们发现,春风得意之时正是这些企业衰落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忽视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产品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的超前性,对前景盲目乐观,而且忽视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所必需的准备。

反观在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有着另一种认识,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由于这种危机意识,这些企业才会把准备当成第一任务。因为,当一切准备充足时,你就不必害怕任何危机了。

有一天,猴子在树林里见到山猪在一棵大树旁拼命地磨牙。猴子非常奇怪,走过去问山猪:“现在既没有别的动物来伤害你,也没有猎人来捕捉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努力地磨牙呢?”

山猪笑着说:“现在磨牙正是时候,你想一想,一旦危险来临,我哪还有时间磨牙呀!现在磨得锋利点,等到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这只山猪太聪明了,它知道在危险还未来临之前就把牙磨利,不然的话,很可能会在与其他猛兽的搏斗中丢掉性命。唉!有些时候,动物比人要聪明许多。动物已经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变成了一种本能,而有些人却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自恃强大而忽视准备的重要性。

应该说,外界的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对这种危机的麻木不仁和茫然无知,不去做任何应对的准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2
危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人们对其早就有认识。危机意识也不是才兴起的观念,古人早就对此作过论述,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等等,表达的就是一种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的源泉之一。企业正是因为有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不断开拓,推陈出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危机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促进的作用。 危机管理是以市场竞争中危机的出现为目标,分析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应付危机的规则和企业反危机的手段和策略等等理论问题的一门新的学科。危机发展可分为潜伏期、否认期、崩溃期和灾难期四个阶段,愈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愈有机会转危为安。因此,企业危机管理着重于防患于未然,要求企业平时就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强化危机意识,尽可能将危机遏止在潜伏期,做到防微杜渐。 危机管理意识起源于欧美,后来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一定的发展。1992年5月欧洲首家控制危机公司进军日本,随后美国的库若联合公司在日本设立了分公司,在以后的发展中,运用危机管理的成功典范当数新加坡航空公司。新航公司在短短的20年中由“名不见经传”一跃而成为利润居世界之首的航空公司,在1991年,旅游业受到经济不景气和海湾战争的严重打击,许多航空公司赤字连连,全世界最大的两家航空公司 --美国航空和联合航空,各自亏损2.4亿和3.3亿美元;航空公司的始祖,居世界第17位的泛美航空则宣告倒闭,唯新航一枝独秀,营业收入增长9%为30亿美元,创5.3亿美元的利润。新航为何取得如此成就,重要的一点就是该公司推行了危机管理。新航国内没有航线,得不到政府的补贴,只有靠自己披荆斩棘。目前新航虽跻身世界级航空公司之林,可当年靠自己求生存的危机意识仍然存在。新航“危机管理”关键的一点就是时时以顾客的抱怨为改善的借鉴,及时发现危及企业声誉的一切斑点,并加以控制:同时,由于忽视危机管理而导致失败的企业也屡见不鲜。如王安电脑公司在其鼎盛时期年收入达30亿美元,王安本人也曾以逾2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跻身于美国10大富豪之列,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固步自封,决策上的优柔寡断,人事安排上失适三大失策,自身应付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在突然遭到外来重大打击时,导致一度曾是海外华人的骄傲、被美国人称为“麻省奇迹”的王安公司,从财力雄厚滑至负债累累难以维持的窘迫谷底,1992年8月18日向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的申请。王安公司经历的数十载风雨历程,恐怕是企业史上最富传奇性和悲剧色彩的故事之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发生危机前必然会隐约显现出一些征兆,决策者与管理者如果平时强化危机意识,具备危机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不难从这些蛛丝马迹的征兆中透视到企业存在的深刻危机的。只有如此,企业才能预先制定科学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针对危机可能发生的性质、概率、时间、方式等等来决定处置危机所需的人力、物力,从而使企业能处变不惊,掌握控制危机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