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富国强兵的变法都有哪几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变法处于被批评的局面,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六月(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5

最著名的的莫过于这三场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主要是废除旧的管理世袭制度,另外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等措施;后变法取得了成功,秦国的实力跃居7国之首,为秦统一6国作出了基础保障!(当时魏国李悝,赵国吴起先后变法,但是君主的决心不强,只是变法不彻底甚至失败,最后实力也没有像秦那样提升)秦穆公死后,商鞅被守旧势力处以车裂(五马分尸)的刑罚

    王安石变法,北宋的王安石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主张变法以实现国家的强盛,主要改革军队,赋税,吏治等方面,在变法初期,效果显著,有利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有效的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改善了对外的战争态势。但是由于常年的积弱,统治阶级内部争斗激烈,良好的政策不能有效的传达和执行,致使基层的新法难以实施;加之王安石本人性格略显偏激,执拗,不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天灾连年,百姓流离失所,守旧势力对新法的畏惧,最后变法以失败告终!变法虽没有成功,但却是千余年来一次重大尝试,最后北宋长期积弱,终于亡国破城,二帝北迁,后南宋只是在江南苟延残喘,150年后终于被蒙古铁骑蹂躏!伟大的华夏文明从此难以再复从前的辉煌,一切都和王安石变法有着极为深远的关系!

    戊戌变法 不解释!病入膏肓的满清王朝不是变法就可以挽救的!需要动大手术了,不过没有他们的勇敢尝试,相信以后的革命者们也不会如此坚定的推翻旧王朝!所以我觉得:戊戌变法最大功绩不在于尝试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而在于为后来革命者们指明:变法行不通,只能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只搞了个土地改革,最后八十年代来了个包产到户;都是人民智慧使然,说不上是国家的变法运动!摸着石头过河了,现在的官员大都是墨守成规的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别想着我们现在还能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哈!

     

第2个回答  2014-03-15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

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2。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
商鞅变法:(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8]法律,[9]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10]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11-12]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13]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13]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14]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15]“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16]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13]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13]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13]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13]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14]
3。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机改革、清初皇太极改革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
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第3个回答  2014-03-15
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都是限制旧贵族的特权,增强军队实力,其中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建立郡县制,建立耕战制最彻底,为秦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第4个回答  2014-03-15
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兴修水利,由国家控制市场,扩充军队等,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自身的部分举措失当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