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涣之还是王之涣?还是两人都存在?区别?

如题所述

两人都存在。

区别:

1、朝代不一样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

王涣之(335年—396年),东晋时期。

2、地方不一样

王之涣,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涣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

扩展资料:

王之涣的轶事典故:

恩爱夫妻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之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之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王涣之和王之涣两个人在历史当中都存在,区别在于两个人所处的朝代不同。

1、王涣之:

王涣之1060年出生,是宋朝时期的人,因未及授官年龄,特补武胜军节度推官。不久,调杭州教授。八年任宣义郎,知颍上县,改越州教授。元祐中为太学博士,校对黄本秘书,后任卫州通判。元符元年召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宋徽宗即位,经大臣推荐应召入朝论国事情。1124年王涣之去世,

2、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扩展资料:

王之涣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但是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涣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之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涣之(1060—1124),字彦舟,常山人。王介四子。北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因未及授官年龄,特补武胜军节度推官。不久,调杭州教授。八年任宣义郎,知颍上县,改越州教授。元佑中为太学博士,校对黄本秘书,后任卫州通判。元符元年(1098)召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徽宗即位,经大臣推荐应召入朝论国是。有“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及“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事无今昔,唯当为贵;人无异同,唯正是用”等语,徽宗欲任以谏官御史,涣之以“臣由大臣荐,不可以居是官”,坚辞不受,改任吏部员外郎,调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升中书舍人。崇宁元年(1102)进给事中、吏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因党争被解职,改知舒州,被蔡京列入“元佑党籍”。继而出守滁、潭、杭、扬诸州。大观四年(1110),复任给事中、吏部侍郎。重和元年(1118)知中山府,加宝文阁直学士。 恬静寡欲,淡于仕进。常言:“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6-06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涣之是常山上源人,是宋代湖州知州王介的儿子,一门有七个进士
这是有据可查的
世美坊,座落在金源乡底角村内,初建于宋,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建。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县文管会对该坊进行了局部维修,现保存基本完整。
第4个回答  2010-06-06
王之涣是诗人啊,唐朝的吧
王涣之貌似就没听过了
只知道王羲之王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