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美文

找一些写桥的美景的美稳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4
故乡河上桥
一座横跨我记忆河流的桥。
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河水,呆呆仰望巍巍的山峰。草屋,田野,沙滩,水渠,岸柳,还有那朝霞中的鸣鸡,暮霭里的吠犬,乘着山风翻飞的鹰隼,踏着炊烟归栏的羊群。绘成桥边独有的一幅素描,挂在心屏上,也用以装饰我旷的脑际。
是普通的河,穿过小村与山蜂间的空地,切断了村庄跟山蜂的联系,彼此变得孤独落寞。
桥也是常见的桥,桥木是父辈们从南山顶砍下来的柞或柳,两根一对,大的一头担在河的中间石垛上,小的一头落在彼此对面的岸边。一般的桥有四根木头就足够了。小桥简约,朴拙,亦如妈妈缝在我对襟小挂上的纽袢。
小桥就这么地缝合了小村与山峰的翘盼。
路从村前的草滩神向南山,河道掐断了小路的进取心,对着河水叹息着。而小桥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躯,接通了断里路的神经和脉管。以他不变的姿势,担当起联接职责,无怨无悔的迎来送往。桥,三位一体。从山顶上看,桥,是山伸向小村的两条腿;从村里看,桥,是小村拥抱山峰的双臂。
而拥抱山蜂,就是拥抱丰衣足食日子。故乡的南山,东起二层砬子、老岳府,西致坟沟、杨家坎,总面积有五千多亩。山上林木葱郁,奇花异草、山货野果、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山坡上和山根儿,还有上千亩的肥田沃土。如果说南山是聚宝盆,那么小桥,就是乡亲们的发财路了。
鞑子香花谢了,卷莲花开了。山里的第一批草药成熟了。贝母、地龙骨、龙胆草、细辛,花枝招展等待采收。供销社收购站贴出收购通知后人们便陆陆续续地进山了。我们这帮孩子也夹在大人中间,扛把小镢头从桥上跑过去,爬上布满药香的山坡,猎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桥南桥北的人们,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们的战果。孩子们则尥蹶撒欢儿地跑回家领取大人们的奖赏。我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就是用三斤细辛换来的,那银亮的笔帽淡青色地笔管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
小桥还是时钟的指针,准确地记录着时序更替。桥的这头是春,那一头就是秋了。刚刚挑过种子的扁担,悠忽间变成了扛庄稼的背扦子;装过肥料的土篮,随即盛满了萝卜、白菜。在桥上鱼贯而归的还有金黄的谷穗、玲珑的豆荚、沉甸甸的红高粱。它们压弯小桥的腰肢。
小桥,托举起丰收的喜悦。
小桥也有它的闲情逸致。蒙蒙细雨中,约上几位钓友线凌碧波钩垂希望,挥洒悠然自得。深秋时节,桥上桥下的河面上,总有人挖上几眼鱼窖,间或捡起一排鱼晾子,勤劳的村民们和小桥一起捞取属于他们的河鲜鱼趣。


有这样一种东西,在面临悬崖绝壁时,我们渴望能借助它横跨天险;在面临急流险滩时,我们盼望能借助它顺利到达彼岸;甚而至于,当我们被失败困扰而不得解脱时,当我们面临残酷的厄运而开始怯懦时,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而驻足不前时,我们更需要它,需要它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让我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它,便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桥”。
母亲是桥,母亲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从一个特殊的细胞,到一个完整的生命,母亲用她的躯体、她的营养,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走过这座桥,我们便走向生命,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走向生活的起点、命运的开端。
父亲是桥,父亲是培养我们人格的桥。从哭闹着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到一个有独特性格的少年,父亲用他那颗宽容的心和简练严厉的词句,筑成了这一座人格之桥。走过它,便读懂了父亲;走过它,便感知了父亲那颗宽容的心;走过它,我们便有了作为人的最起码的人格。
老师是桥,老师是指引我们摆脱愚昧和无知的奉献之桥。从那个不同凡响的年龄——6岁起,我们便在老师的指引下,乘着自己的人生航船,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追风闯浪中,在相互竞逐下,我们认识了“自己”明白了“理想”,懂得了什么叫人生的价值、生命的真谛。从最初的无知,到成为多思的少年,老师,这座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桥,就一直用生命和青春指引着我们通向理想的光辉殿堂,无怨无悔。走过这座用汗水和心血筑起的奉献之桥,我们便理解了什么叫做“教师”,什么叫做“无私”,什么叫做“奉献”。
朋友是桥,朋友是一座用世界上最可贵的感情筑起的友情之桥。当我们面临生活的挑战而有些怯懦时,当我们被失败击得遍体鳞伤时,当我们被胜利冲昏头脑迷失方向时,当我们被厄运摆布得几乎绝望时……这座桥便时刻提醒和帮助着我们。走过这座由诚挚的心灵和相互的理解筑成的友情之桥,我们便增加了追求的勇气和自信,便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执着。走过这座桥,才深知“理解”的含义、“沟通”的意义;走过这座桥,只想高呼一声:“友情万岁” !
自己,也是桥,一座特殊的桥,一座独立的桥,一座透析和反省自我的桥。生活中,不仅要靠朋友的帮助明确自我,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毕竟,世界上,再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了,懂得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自己、珍惜自己。走过这座属于自我的“本我之桥”,才不会迷失自己、放弃自己,才不会在独自面对世界时,感到无助和无力!因为,独立,是一个人最好的帮手。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桥”。这些“桥”,帮助我们越过人生的“天险”,跨过生活的“险滩”;这些桥,在黑暗中为我们导航,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这些桥,帮助我们摆脱怯懦与无知,帮助我们坚定信心、掌握命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桥,是人生旅程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桥,是成长路途中明确自我的指南针;
桥,是你、我、他的生命中所共有的黄金之路!

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