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的评论摘录

如题所述

标题:你向何处去 ?(写于《伐清》烂尾之后)
原文作者:yuluoqingsha 发表于纵横伐清书评区
昨天瞄了一眼纵横书架上的更新标题,一见是“无题”,心里也就有了预感。
这种预感在熊猫从那个会议后回来,已经开始有了预兆,自从一卷的标题突破六十章,却仍然在写,这种预感就更强烈了。
今天,终于证实了,《伐清》终于不负众望地烂尾结束
结尾的时候,熊猫如下言说:
笔者按:年末就是会多,明天开始又是市作协的连续几天会议,笔者觉得总断更也不好,还是结束吧。  这本《伐清》是小三百万字,相当于笔者前两本作品的总和。坦率地讲,到去年十一月后,笔者已经非常疲惫了,有一种挣扎前行的感觉。不止一次地想结束鄙作,可都没气力去创造一段狗血剧情来收尾。明天又要去参加活动,今天终于下定决心告一段落。仔细想想,这本书已经表达了大部分我想表达的东西,没有什么遗憾了。
开会回来后,再和诸君多聊聊,那个时候时间就充裕了。
又按,龙套只到许朝瑜,后面的非常抱歉,实在是篇幅有限。
这可以证明并不是读者从阅读角度来“污蔑”,而是作者确实选择了烂尾这种形式。
很可惜!
熊猫今天还在贴吧里开贴反驳某位书友的质疑。这位书友确实近于凭空猜测,熊猫是向作协进行了妥协。这个没有真切的证据,但我只能说,熊猫你的反驳虽然有力,只是你想过那些已经沉默的读者吗?
他们曾经因为《窃明》而围绕在你的书四周,也曾经因为《虎狼》怒不可遏,愤愤不可平静。到了《伐清》,则听其言而观其行。到如今,这些人终于不得不开始动摇了。
曾经的救火营,是你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去的吗?
说上面这句话,并不是质疑你的著作权,但《虎》与《伐》这两本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之后,你的下一本书,你还会怎么写下去呢?
记得开书最初,你所说的:亲自去四川考察一番,长期准备——言犹在耳,书已烂尾。
很可惜!
我现在还记得书首介绍所言:
永历十二年底,南明最后一个朝廷的最后时刻,满清席卷天下之势似乎已经不可阻挡。李定国,永历政权的最后保卫者,忧死异乡;郑成功,汉家衣冠的最后坚持者,远走海外;天下皆降闯不降,即使只有几十个人时也会拒绝满清的最后一次劝降……万里江山尽墨,海内群豪全灭,再不是充满希望的战争,只剩余绝望的殊死抵抗。强大的敌人,孤身一人的穿越者何去何从?即便能洞悉历史又有何益?是漂泊出洋另图再起,还是背靠大海做殊死
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样一个开头呢?
网络历史小说写到今天,各种类型层出不穷,能够想到的朝代,能够选择的节点,能够有的崛起方式,大都被作者们写尽。但能够以如此浓烈慷慨的笔端,去描写这样一个时代的,少之又少。能够将一些被历史埋没,不被胜利者所喜的人物,又一次拂拭尘埃,重整衣冠,告诉我们,我们曾有过怎样慷慨壮烈义无反顾的祖先!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中国,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这样的作者太少了……
说实话,你所写的那些柿油党的东西,并不是不好,但真正让我感到难得和可惜的,只有你的这种沉痛。
为什么选择明末清初,就是因为这是一段痛史。
为什么读者们热血澎湃,就是因为这段历史决定了之后,直至现在的中国。
招魂!
先要招来那些在历史中浮沉的忠魂。不刺痛那些丑的,不会让光明射穿历史。不缅怀那些沉默者,我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复兴。为什么不尊敬历史,鄙薄祖先,只是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
网络历史小说创作者,是有这样一份责任的。
所以可惜!
邓名的主角之路,是荒诞而离奇的,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变化,这些变化新鲜而又深刻。他不再是黄石,但他所应该承担的却不应该少。只是这种承担,不应该转化为作者急于表现的口舌。
我们不关心的那些还未被证实的药方,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历史在我们现实的回响。
为什么要让这些没被证实的虚无,来否定早已注定的现状呢?
越是急于解决,就会越是急于放弃。
可惜。真的可惜。
三本小说,三种结局,我们读者只能选择沉默。
可你下本书将要向何处去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