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生态环境分析与生态市建设

如题所述

一、青岛市生态系统分析

1.青岛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总体框架

(1)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

1)海陆交互作用,生态敏感性强。青岛市陆地总面积107×104km2。海岸线总长730km。港湾众多,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很强。

2)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青岛是低山、丘陵、平原交错,生态功能互补性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较大,且类型多样。此外,河网系发育良好,成为海陆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廊道。因此生态系统优化协调的潜力较大。

3)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大。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水热资源充足,水热同季,生物活动频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潜力较高。

4)人类活动强烈、景观破碎性严重。青岛市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自然生态景观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丧失严重(谢花林等,2005)。

(2)海陆生态系统总体构架

海陆两大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维持着青岛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山地和丘陵形成陆地的基本构架,是陆上物质的主要来源,即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区域。陆上河流和近岸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通道,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物质交流网络。河流三角洲、海湾和潮间带湿地区是维持海陆两大生态系统能量交换、保持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的生态敏感区。

(3)海陆通道与重点生态区

大泽山、大小珠山地区和崂山是青岛市重要的陆上物质来源区,构成青岛市重要的陆源生态区。大、小沽河是青岛市具有大尺度空间范围的海陆物质交换通道,几乎贯穿全市,其次是胶莱河及其支流。近海海域、潮间带湿地和河流三角洲是陆上物质汇集区,构成本区重要的海汇生态区。因此,陆上重要的陆源区、物质交换通道和海汇区是需要保护的重点生态区。

2.青岛市的主要生态问题

1)海陆交互地带的丧失;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河湖萎缩;

4)水土流失加剧。

二、青岛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市建设

1.青岛市生态系统持续利用

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城市演化的保证。这二者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维持正常运转的各种物质与能量,并使其在城市内良性流动,而且还容纳、消减城市系统产生的废弃物,减轻城市压力。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结合多元的城市自身系统交互作用为城市发展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条件和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是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致使原有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影响、危及到了产业体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科学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合理地管理区域生态系统,确定其发展的方向。生态系统管理正是管理者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可以实现生态系统多个产出目标及其整体性(或可持续性)。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的相关理念,青岛市区域生态系统持续管理的对策建议如下(谢花林等,2005):

1)维护和强化区域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2)保护和恢复区域湿地生态系统;

3)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行工业生态化策略;

4)进行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5)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工程;

6)实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总之,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以自然要素为主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区域中的发展与保护应受到重视,因此,区域空间的生态系统管理要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善调整,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冲击,同时应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系统结构完整多样,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规模和空间关联。生态系统管理在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这里以青岛市为例初步探讨了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管理的框架和对策,但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青岛生态市建设规划

(1)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1)优势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稳定的社会保障;扎实的工作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本底。

2)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还相当大,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青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形势与任务:“大而强、富而美”宏伟目标的构想,为青岛生态市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生态市建设是青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青岛提高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规划目标与规划实施战略部署

为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青岛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为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生态市建设,确立了三步实施目标。第一步:2007年以前,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对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使生态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二步:2008~2015年,用8年左右时间,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态型产业体系初见规模,基础设施和生态法制建设基本完善,形成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良性生态系统。第三步:2016~2020年,全面实现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具备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环境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3)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区划分为“三区一线”,即山区丘陵结构性控制区、环胶州湾及两翼沿海产业重点发展区和中部平原生态农业发展区3个一级区,一线为海岸线。二级区划将3个陆域一级区划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性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区和建设开发区;将近岸海划分为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预留区。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将青岛划分为11类、53个三级区。

(4)其他

1)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2)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3)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4)人居环境体系建设。

5)可持续发展安全体系建设。

6)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7)重点建设项目。以规划近期为重点,开展10项重点综合建设项目,包括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胶州湾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崂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心城市自然生态体系建设项目、区域自然生态体系保护与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项目、水库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采石场恢复治理项目、小流域水土流失控制恢复项目、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生态工业示范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