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也有道德底线?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如题所述

1968年,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窦绾夫妇的陵墓当中发掘出来了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据专家证实,这两套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这两套金缕玉衣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历史上,出土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两套。

我国目前大概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大概有18座,但是玉衣和金缕玉衣又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而目前出土的金缕玉衣墓葬仅有八座。出土最早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那就当属河北满城一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刘胜的墓葬当中所发现的这套金缕玉衣,他是用1000多克金丝连缀而起,其间大约有2500块大小不等的玉片贯穿成了玉衣。

仅仅依据目前最早出土的金缕玉衣信息,我们还不知道金缕玉衣的出处,具体是由何人进行设计的。只是最早出土的金缕玉衣是在西汉,而中山靖王刘胜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出土之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又出土了汉朝皇族显贵墓葬中的金缕玉衣,而且这些成套的金缕玉衣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由此可见,汉朝是金缕玉衣制作工艺的成熟期。

价值不菲,象征太高

金缕玉衣先后共流行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从东周的“缀玉衣服”,再到三国时期魏帝曹丕的下令严禁。由于金缕玉衣价值不菲,与此同时也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所以说不管在最早的东周时代,还是在被禁止之前的汉朝,能够配用起金缕玉衣规格的人物少之又少,但帝王贵族这个群体却在没有禁止金缕玉衣之前,基本上在墓葬当中,都会放置一套合身的金缕玉衣。

按照常理来看,帝王贵族本就身份高贵、地位尊贵,在墓葬之中配用金缕玉衣如此高级规格的随葬品也是很合乎常理的。那为何三国时期的魏帝曹丕会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呢?

如果想要探究其中原因,那么我们不妨要知道金缕玉衣的两个特点:一则使用人群的地位比较高贵,二则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比较高贵。根据专家讲述,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金缕玉衣,大概所需要的费用可以抵得上汉朝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而那些帝王贵族之所以要选用金缕玉衣作为陪葬品,很大意义上都彰显了当时王侯将相的想要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但几百年的时间下来,金缕玉衣不但不能够永久保持尸身不坏,而且因为金缕玉衣的价值连城,反倒容易招致被盗墓毁尸的厄运。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魏帝曹丕下旨严禁了金缕玉衣的使用。如今再来看曹丕的这一决定,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盗墓贼:只抽金丝,不盗玉衣

以最早发现的中山靖王刘胜的满城汉墓为例,刘胜的墓葬当中共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一件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另一件是刘胜妻子窦绾的。刘胜身上的金缕玉衣共用玉片大概有2498片,金丝重量约在1100克;窦绾的金缕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量约在700克。刘胜的等级地位要高于妻子,再加之刘胜的体格要宽大于妻子,所以刘胜身上的金丝和玉片也就大于妻子窦绾身上的金丝和玉片。

那么当盗墓者盯上这些有着金缕玉衣的墓葬,并且很幸运地进入到这些墓葬当中,却为何在面对着金缕玉衣的时候,只抽掉衣服上的金丝,而不选择全套拿走,或者只拿走衣服上的玉片呢?玉片的数量很多,而且古代玉的价值也不菲,丝毫不会比衣服上的金丝价值小。

1994年,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一件金缕玉衣,这件衣服上所用的玉片是玉质最好的,全部采用新疆和田白玉和青玉组成,参观的时候给人一种温润晶莹的感觉。而且这套金缕玉衣看起来,设计做工十分细致精巧,拼合得天衣无缝。简直是当世难得的艺术瑰宝之一,如果盗墓者碰到了这件金缕玉衣,既然盗墓为的是钱,为何只抽金丝呢?

01玉器象征局限,流通成为障碍

魏晋南北朝之前,因为玉器的数量很少,所以在很大意义上玉器便被皇家和贵族所垄断,当时的玉器基本上是不能够在市场上所流通的,当时时代所存有的一些玉器只会被当做神器或者祭祀器具来用,普通平民基本上都没有机会见到玉器,更不要说拥有玉器。

如果盗墓贼将整套金缕玉衣拆开来卖的话,那么金丝会很快倒卖出去,因为金银是货币流通的载体。而玉器即便被盗墓贼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或者倒卖,这也基本上很少有人敢收或者敢买。放到市面上的玉器,基本上是不可能流通的,盗墓贼或者敢买玉器的少数人,也只有将玉器作为收藏品了。

02金缕玉衣上的玉片不容易被二次利用

因为冶炼技术的迟缓,直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才有了较大的进步,而玉器这种天然材质的物品,是很难经过二次加工利用的。一旦被打磨加工成型,确实很难再被二次利用,再加之玉器的规格之高和流通之受限,所以盗墓贼就算拿着玉片进行售卖或者二次加工利用,这也基本上是没有商家店铺接手的。

还有一个原因,除了玉本身的材质问题,再有就是,当时玉器的相关制作工艺被政府官方把握掌管的极为严格,民间基本上没有制作玉器的高超工艺。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也正是这个道理,盗墓贼也深知这一点,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偷回家之后还不能为自己所用,被发现了照样有生命危险。与其担惊受怕,倒不如当初就不拿了。

亮郎说

盗墓贼在看到金缕玉衣的时候,眼睛肯定都要放光的,但盗墓贼没有选择拿走金缕玉衣上的玉片,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贪财,也不是因为他们有眼不识金镶玉,只是因为玉这种东西,在当时的社会上,流通价值是根本没有的,流通手段也是很受限的。

盗墓贼盗墓不就是为了钱吗?就算将一整套的金缕玉衣拿走,看似价值连城的一件宝贝,但放到外面世界去,难道要让这些盗墓贼收藏这些玉片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所谓的盗墓贼只抽金丝不拿玉衣,那都是瞎说,玉的价值在古代乃至现在都是相当高的,古代盗墓贼盗墓之后,若发现有金缕玉衣,他们会将金缕玉衣加以焚烧,直到里面的尸骨全部成为灰烬,再将金缕玉衣盗走,盗墓贼对金缕玉衣的了解非常仔细,很少会有将其损坏,如果说只是单纯的抽丝,又何必大费周章的用火烧,目的就是为了想保存完整的玉衣。

据说金缕玉衣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繁琐,所用的玉料、锯片、磨光、钻孔等,每一块玉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细致加工制作而成,玉片与玉片之间用金丝加以编缀,制作工艺与精密程度之高,着实让人钦佩,而一副完整的金缕玉衣要花费长达十年的时间才能制作而成。根据汉代历史资料显示,皇帝去世时才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另外还有丝缕玉衣,每个玉衣所采用的的材料不同,所以代表的身份也不同。

那么古人为何要用玉衣来充当殓服?

这主要和古人们的思想有关,他们认为玉衣能让尸体不腐,玉塞九窍,可以保住人气不散去,九窍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嘴巴、生殖器以及肛门),这九个部位全部用玉塞住,嘴巴用的是玉蝉,总而言之,人们对于这种做法是极其信任的,尤其是皇帝,他们认为将身体用金缕玉衣裹住,便会保存尸体,甚至可以复活长生。

正因如此,古人用不同玉衣下葬的非常多,尤其是在汉朝,只是因为金缕玉衣的造价极其昂贵,遭到盗墓贼的惦记,很多汉代帝陵都被盗掘一空,到了魏文帝曹丕,他开始下令禁止用玉衣下葬,自此金缕玉衣也开始销声匿迹。

那么金缕玉衣究竟是什么样的?

1968年我国考古专家在河北满城县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中山靖王的墓,里面有他和妻子窦氏的尸体,而他们的尸体周边有许多玉片,经过考古专家的修整,复原出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形状是一样的,有头部、上衣、裤筒、手套、还有鞋子,玉片的形状也不相同,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组成,每个玉片上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1毫米,而这些玉片全部用金丝串起来,金丝数量不计其数,中山靖王刘胜的玉衣由2498片玉片组成,里面金丝缠绕,金丝重量共计1100克,足足4斤多的金丝,每一根金丝的粗细一致,这也就是为何会说盗墓贼只想抽金丝的原因,这些金丝价值非常高。

按理说中山靖王刘胜应该是用银缕玉衣,因为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庶兄,按规定只能以诸侯王的葬礼采用银缕玉衣,当时考古专家猜测,有可能是刘胜受到皇帝赏识,这才用了金缕玉衣。这只是普通的金缕玉衣,历史上也没有记载盗墓贼盗出的帝王玉衣,据史料记载,说汉武帝刘彻的玉衣相比普通的金缕玉衣又要高贵奢华,每块玉片上还雕刻着蛟龙、鸾凤等图案,这些花纹的装饰效果主要就是为了彰显帝王的身份,只是没有实物进行验证。

综上,大家可以对玉衣有个大致的了解,当然,盗墓贼也并非都是穷鬼,一般来讲,能盗帝王墓的都是对这些陪葬品非常了解的,他们不会蠢到去毁坏这样一幅完整的玉衣,除非是民间盗墓贼,为了发家致富,可能会抽取金丝,但是也绝不会放弃玉片,要知道无论什么时期,玉在中国的价值是极高的。

第2个回答  2020-10-01
没有道德底线,因为那时候玉不是太值钱,更何况这种被打了洞的小片玉,根本不值钱,还重,所以他们只抽金丝
第3个回答  2020-10-01
盗墓贼有道德底线,他们有自己行规,只盗墓不影响墓主人。古时候金缕玉衣只能皇族使用,如果拿走玉衣,无法变卖还会被人发现。
第4个回答  2020-10-02
玉衣价格不菲,盗墓者应该也是知道的,他们不许走,不是因为他们多有道德,而是即使他们将玉衣盗走,也无法换取钱财,而金丝可以快速的在市场上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