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寂寞对衰翁是唐朝哪个诗人的诗?

如题所述

不堪寂寞对衰翁。是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诗。

重阳山居
[ 唐 ]
原文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在文学史上,他主要以诗论著称。他的《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璠、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夐”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勍而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狂题》 、《偶书》 、 《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别有伤心怀抱。
  《二十四诗品》是他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与钟嵘《诗品》以品评作家作品源流等第为内容是不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5
如果有人问,唐代的第一个诗人是谁,我们或许不知道,但若有人问谁是唐代最后一个诗人,我们则可以说是司空图。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的时代,有诗圣诗仙诗魔诗鬼等一众诗才风流,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流大诗人。但是很多一流大诗人生活比较潦倒,尤其在政治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失败,与其文学成就差异巨大。唐代一流大诗人中,政治上的人生赢家不多,做官做得最大的应是边塞诗人高适,他因功被封为渤海县侯,还担任过刑部侍郎。其他大诗人要么如李贺、孟浩然一生白身,要么如杜甫、贾岛等只做过小吏。

司空图,他虽不是一流的大诗人,但他做过唐朝的知制诰,中书舍人,官亦不小。朱温还曾召其为礼部尚书,但他佯装老朽不任事而被放还。

公元908年,唐亡后二年,后梁开平二年。朱温弑杀唐哀帝李柷,司空图闻讯,绝食相殉而亡。

赴京赶考

荣辱与共报恩师
唐代末年,军阀混战,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

有一个读书人叫司空图,是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在文学创作上,他没有七岁能《咏鹅》的骆宾王和七岁就能“开口咏凤凰”的杜甫那样的天纵才情。

在政治上,他更是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他的父亲是个小吏,也没有显赫的士族背景。

30岁时,他第一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结果很遗憾,他落第了。

放榜当日,他遍搜皇榜,依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失望之余,留下了一首诗,题曰《榜下》:

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

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33岁的时候,司空图再次赴京赶考。

此次他高中第四名进士,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出仕做官了。

而正当此时,对自己十分器重的主考官王凝因为犯错误而被贬官,外任商州刺史。古人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后,会对主考官执师礼,就是把主考官当作自己的老师,并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以后的仕途生涯中会相互帮助。

但考试刚结束,主考官就被贬职外放,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肯定会和此人划清界限,把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可司空图因为王凝十分器重自己,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非但没有和这位老师划清界限,反而放弃了被吏部安排任职的机会,跟随王凝充当幕僚。

幕僚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一般落第的读书人会以此为出路,谋一份糊口的差事。清代左宗棠20岁考中举人后,会试屡次不中,曾先后给两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充当幕僚。

司空图放弃了自己苦读数十年取得了公务员身份,跟随老师王凝做了一名临时工,先后在商州、宣州等地任职。

在这期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离开王凝,拖延逾期,被左迁为光禄寺主薄。

司空图42岁时,王凝病故。他也就失业了,于是他回到洛阳赋闲在家。

黄巢起义

明哲保身遂隐居

跟随王凝十来年,没挣到啥钱,官是一个小官,但是司空图的名望却获得了很大提升。

广明元年(880年),司空图43岁,此时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李漼逃走。

司空图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动员司空图等参加农民起义军,热情地向他们宣传起义军各种好处,司空图不肯,回到故乡。

回乡后,他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当时的割据军阀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十分仰慕司空图,常多馈赠,他都拒绝不纳,后骗他作碑文,并赠绢数千匹,他就把绢堆放在集市上,任众人取用。

唐僖宗

49岁的时候,从蜀中逃回来的唐僖宗任命司空图为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但此时,僖宗封的官也只能属于名誉头衔,因为这位皇帝此时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

后来,司空图定居中条山的王官谷别墅,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

唐昭宗李晔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

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

形势在不断变化。

这时,实力最强的一个大军阀名叫朱全忠。这个朱全忠,本名叫朱温,本来是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军中骁勇善战的一员,曾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后来投降朝廷,反过来打击镇压黄巢军队,因镇压黄巢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

这个朱全忠,虽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几乎谈不上忠诚二字,有奶就是娘,唯利是图,性格残暴又嗜血,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挟持时年12岁的唐哀宗李柷迁都洛阳,挟持朝政,放眼天下,似乎无人敢与自己抗衡,于是,他有当皇帝的心思了。

部属柳璨,揣摩朱全忠的心思,知道朱全忠开始在为夺位当皇帝作准备。

柳璨就给朱全忠献上一计,建议以朝廷诏命,传召那些忠于唐皇室的有名望之人,集中到洛阳来,来了听招呼,到时可任用,如若不听,则一网打尽。把这些人集中在洛阳,也避免改朝换代时被其他势力利用,以此减少朱全忠的阻力。

朱全忠大喜,立即命令执行。

于是,朝廷发出诏书,召司空图来洛阳,出任礼部尚书一职。

洛阳

朱温像

应变装老逃一劫
司空图在老家,接到了朝廷诏书。

对于朱全忠的企图,他是很明了的,怎么办?究竟去不去洛阳上任?

已经67岁的司空图没有推却,立即动身奔赴洛阳,出任礼部尚书。

因为司空图十分清楚,朱全忠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性格残暴,杀人不眨眼,这次征召,就是在测试被征召者的态度,如果敢不去,朱全忠派人灭自己及全家全族的可能性非常大。

司空图明白危险所在,所以他睿智地选择了去上任。

但是,自己是李唐老臣,明知朱全忠在开始准备夺位,自己真的就这样陪着朱全忠当叛臣,毁自己一世清名?

司空图是这样做的。

勤奋任事

上任后,他勤奋任事,从无怨言,态度很是端正。但毕竟岁数已经近70了,这在当时是很稀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

因此,在朱全忠一帮人眼中,这老头的政治态度倒是端正,就是有些老朽了,处理事务倒也积极,就是糊里糊涂的,上朝时,甚至拿不稳手中的朝笏,任它堕落在地。说话也很不得体,说一件事经常天马行空,甚至胡言乱语、不知所云。

朱全忠、柳璨等人见状,于是将他放还山西老家。

敬其人品,乱世中的那些强盗居然都不去侵扰司空图隐居的王官谷,许多人得悉此事,纷纷去王官谷避难。乱世人命,贱如鸡犬,然而司空图不仅能使自己免于祸灾,还保全了一些人的性命。

做到这一点,自然是需要大智慧的,观其避开柳璨的加害,就可知一端。此外,司空图自号“耐辱居士”,亦可谓意味深长。

朱i温称帝

诗言志

“卓行”高节入唐书

不过,善于应变,只是司空图的表面,在骨子里,他始终不改刚烈的性情。

908年,唐哀帝李柷被朱温弑杀。消息传来,司空图绝食呕血而死。如此高节,跟他的应世智慧一样,都是罕见的。

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人,许多诗篇我们现在还能吟诵,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当中。在帝国没落之时,也有很多诗人反抗,但是陪着这个被称为诗的时代一起死的人,是天分不高、诗也不是最好的司空图。

司空图爱作诗,也好品诗。他现存诗二百余首,但是在星光璀璨,名作跌出的唐代,他的诗很容易被湮没,因为那样的诗数也数不清。

他最著名的是诗论《二十四诗品》,用二十四首诗谈了诗的二十四种风格。也正是有了这部二十四诗品,唐诗或雄浑,或典雅,或洗炼,或含蓄,或豪放,或清奇,或飘逸,或旷达……都有了自己的性格。

苏轼

苏轼评价司空图的诗说: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这句话,当系指司空图诗的一个面相而言,笼罩不了全局,因为在司空图的诗集里,有许多因时世而发的沉痛语,譬如下面这首《河湟有感》就是如此: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河湟”是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地区,安史之乱后,这片地区被吐蕃占领,当地人的服饰、语言皆逐渐胡化。直到唐宣宗的时候,才收复了河湟,然而在这个时候,唐朝也气数将尽了。

《河湟有感》写的是诗人在河湟的见闻,跟许多绝句一样,此诗的精华在最后两句里: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很荒谬,却是血淋淋的现实。当然了,这首诗所指向的,不仅仅河湟地区那些胡化的汉家子弟。如果司空图能够在地下看到20世纪的中国,那么他一定会为自己当年的深刻洞见而震惊。

司空图隐居时的心情,可能更多是这样的:

永夜疑无日,危时只赖山。

旷怀休戚外,孤迹是非间。

——《永夜》

看似很闲淡,休戚、是非都不关心了,然而我们不妨细看第二句:“危时只赖山。”所谓危时,指的是指不安宁的时世,赖山即流连山水。这一句是读入此诗关键位置,实足以说明诗人依然深切关注着时世。

再看他的七律《重阳山居》: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人在天地间,也只是暂游而已

这首诗写出了闲适、雅致的状态,同时我们也不难感觉到,一股无边的沉慨,亦浸润在这五十六个字里面。

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司空图脱祸还山之后,为自己盖了一个坟墓,每逢佳节,辄邀请朋友进入坟墓里,一起饮酒赋诗。对于主人的这个邀请,有人面现难色。司空图说:

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

这番话的大意是,人在天地间,也只是暂游而已,因此何必太在意这个地方是什么呢。

司空图在《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传,虽然短短数百字,但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已经很不容易了。史书的传主,要么是帝王将相,要么就是大善大美,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认同;要么就是大奸大恶,遗臭万年的那种;要么就是有点特殊技能的。司空图在《旧唐书》被列入“文苑”,就是说《旧唐书》的编撰者认为他有文艺特长,所以给他立传;在《新唐书》中,司空图被列入“卓行”,意即《新唐书》的编撰者认为他在品行方面表现出的水准超过了他的文学水平。
第2个回答  2020-10-25
不甘寂寞对衰翁出自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诗《重阳山居》。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重阳山居》

诗人自古恨难穷,
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
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
不堪寂寞对衰翁。

这首诗写出了闲适、雅致的状态,同时我们也不难感觉到,一股无边的沉慨,亦浸润在这五十六个字里面。

司空图爱作诗,也好品诗。他现存诗二百余首,但是在星光璀璨,名作跌出的唐代,他的诗很容易被湮没,因为那样的诗数也数不清。

他最著名的是诗论《二十四诗品》,用二十四首诗谈了诗的二十四种风格。也正是有了这部二十四诗品,唐诗或雄浑,或典雅,或洗炼,或含蓄,或豪放,或清奇,或飘逸,或旷达……都有了自己性格。

苏轼评价司空图的诗说: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这句话,当系指司空图诗的一个面相而言,笼罩不了全局,因为在司空图的诗集里,有许多因时世而发的沉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