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会这么神秘?

如题所述

历史上神秘的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现在消失不见了?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问题会一头雾水,这个所谓的“赊刀人”到底是个啥,我怎么听都没有听过?诸位不必心急,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组织,看看这些“赊刀人”究竟是干什么的。

正如我所说的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群体,这个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你赊账用刀的商贩。但若是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其如此神秘,奇怪的在于赊刀人的刀具都是只赊不卖。他们带着自己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就将刀具赊出去,刀具给你,而且不收钱。仅仅留下一句预言,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就是赊刀人回来找你要钱的时候。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这种方式的交易的确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赊刀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而且大多数“赊刀人”都自称为鬼谷子的传人。在以前民间称这种交易为“卜卖”,赊刀人留下的预言称为“谶语”。说到这大家不免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不是白亏不赚的买卖吗?这赊刀人能否回本全看老天给不给面子吗?其实不然。


清朝咸丰年间曾经有一起赊刀人的事例,在浙江地带出现了一名赊刀人,他在奉化地区寻到了一位人家,赊出了自己的刀具。临走之前他说“等到大米从八十文每升,降到十八文每升的时候就回来收钱”。在那个时候大米这种每家必备的日常用品,价格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波动,所以当地的好百姓听到以后都觉得不以为然。没成想到了光绪初年,大米的价格还真就跌到了十八文每升,当地的百姓神乎其技于是就记载了下来。

赊刀人的预言有的在短期内就能实现,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才能实现。不过每当预言实现之后,赊刀人会回去以刀具原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收账。而民风淳朴的农村人家,不仅愿意付这个钱,一些大户地主甚至回馈以更多的报酬一表示自己对赊刀人的敬畏之心。

由于当时科技也不发达,人也比较迷信,对于这种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用鬼神之说来圆。这也是为什么赊刀人这个职业被历史覆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说白了赊刀人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商人,赚的头脑钱,尽管他们自诩为鬼谷子的传人但是可信度不高,也就算是一个噱头


赊刀人和一年到头只呆在一个地方的农家老百姓不一样,他们走南闯北去各种地方,凭着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记录一些此处已经发生而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赊刀人赚的就是这份钱,高风险高回报,毕竟如果“预言”应验了自己赚取高额的回报,就算没有应验也不过是赔了一把刀具而已。

说到这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个赊刀人归根结底就是一群头脑聪明的商贩,利用农村信息交流不便捷的特点。通过鬼谷子、预言等超脱常理的话题来营造神秘色彩,再加上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因为人们往往记住那些已经应验的预言,那些没有应验预言大家也就忽略了。就这样赊刀人是预言家的流言越来越多,这个职业也因此在历史长河的一角得以存留。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赊刀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再相信封建迷信的事物,其次如今农村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通讯、电子设备普及,让人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全国各地的新闻。赊刀人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除了偏远山区,几乎看不到这个职业游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了。反正我这一辈是没有见过,到是问起父辈他们对此还有些印象,不过老人家的话匣子一打开各位小伙伴可就有得听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群体,这个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你赊账用刀的商贩。但若是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其如此神秘,奇怪的在于赊刀人的刀具都是只赊不卖。他们带着自己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就将刀具赊出去,刀具给你,而且不收钱。仅仅留下一句预言,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就是赊刀人回来找你要钱的时候。
第2个回答  2020-12-12
赊刀人起源于宋朝,一般出现于特殊视频,有人学者认为他们是鬼谷子的徒弟,是受到高人的指点,出来帮助别人度过危机的。
第3个回答  2020-12-12
我认为这些赊刀人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群头脑聪明的商人,利用当时农村信息交流不便的特点,通过超乎常理的话题来营造神秘色彩。
第4个回答  2020-12-05

赊刀人到底是什么个行业?有人说赊刀人是赌鬼,有人说赊刀人是神算子。甚至还有人说赊刀人就是鬼谷子的徒弟。给大家讲个明末清初的小故事,差不多就了解这个行当了。

话说明朝末年,在潼关外的潼河下游有一处蔡家堡。这天一大早,蔡家堡的村东头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年轻人赶着一辆马车出现了村头,停在了村头的大槐树下。然后在大槐树下摆了一个地摊,地摊上面是一排排雪亮的菜刀。

随后只见这年轻人扯开嗓子喊了一声——赊菜刀喽。没过多久之后,村头的大槐树下就围满了蔡家堡的村民。

原来这个年轻人叫齐鸣,他卖的菜刀虽然和一般的菜刀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价格要比平常高了很多,要价20铜钱一把。

围在旁边的村民纷纷说到:“二十铜钱一把,实在是太贵了。”

正当蔡家堡的村民要散去的时候,齐鸣突然说道:“我是赊刀人,要这个价格不贵。”

这个时候蔡家堡的地保出面了,他从摊子上拿起一把菜刀,摸了摸说道:“刀确实是好刀,但是有点贵,年轻人你什么时候来收刀款?”

齐鸣抱了一个拳,指着村子外面的潼河说道:“什么时候等到这条河的河水变红了,我就过来收刀款了。”

而此时在地摊旁边,还有一群看热闹的村民,听到齐鸣的话后轰然大笑了起来。村外的这条潼河流了几千年,从来没有变红过,这不是说胡话吗?

既然外面的河变不红,那么地摊上的菜刀不拿白不拿,因为肯定不能来收刀款。于是周围的村民纷纷围上前来,你三把我四把的,把齐鸣带来的上千把菜刀全部拿走了。

蔡家堡的地保看着齐鸣手中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名字。他叹了一口气说:

“年轻人,现在兵荒马乱的,估计你赊出去的这些刀,一辈子都收不回来了。”

齐鸣从马车上拿出来了最后一把菜刀,交给了地保,并且告诉他:

“这把刀就相当于是一个见证,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再见面。”

一眨眼的功夫,三年过去了,李闯王带着大兵打到了潼关。经过一番打斗,潼关被闯王攻破。而在潼关外的护城河上,漂满了双方战死的将士。

而蔡家堡在哪个位置?蔡家堡距离潼关有几十上百里的路程。虽然潼关战得正酣,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蔡家堡的生活。

而这天早上,当蔡家堡的地保还在家里面睡大觉的时候,突然有人在敲门。地保不情愿的打开门之后,看到门口有几个面色紧张的本村渔民。

“地保,出大事了。赶紧出去看看吧,我们村子外面的潼关河的河水变红了。”听到这些话之后,地保就跟着跑出蔡家堡,发现潼河的河水果然变红了。

不过河里的河水变红,并不是普通的颜色染红,而是说被死人的鲜血染红的。蔡家堡的村民看到上游不断飘来的尸体,纷纷害怕了起来。

直到有胆子大的人上前用竹竿把尸体挑到河岸上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尸体上面都插满了大大小小的刀枪斧戟。

随后在蔡地保的带领下,村里面的人拿出各种工具,把河上游漂下来的尸体全部捞上了岸。

他们发现这些尸体上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金银细软,于是蔡家堡的人把这些金银细软全部取下来后,就把这些尸体,就近找了一处山,给挖坑埋了。

就在蔡家堡的村民把这些尸体处理完之后的第2天,三年前那个赊刀的齐鸣,拿着账本出现了蔡地保的家门口。

蔡地保看到齐鸣来了之后,立刻迎上去说:“齐老板,你真是厉害,现在潼河的水果然被染红了,你的话也应验了。”

齐鸣看着蔡地保说道:“地保,你们之前欠我的赊刀钱我就不要了,能不能把你们从尸体上取下来的腰刀全部送给我,就当是抵账了。”

蔡家堡的人都是本分人家,要这些腰刀也没有用,于是纷纷把腰刀拿来交给了齐铭。

齐鸣看了看,点头说道:“蔡家堡的山后面还有一座神庙,劳烦哥几个帮我把这些刀全部送到神庙后面。”

蔡地保领着村民把腰刀送到神庙之后,齐鸣又问了蔡地保说道:“地保老爷子,这前面再翻过几座山,是不是有一座乌云山煤矿?”

蔡地保一听说乌云山煤矿,脸色突然变了一下,又恢复正常后说道:“有是有这么个地方,不过这里面的矿工全部都是朝廷要犯,要是过去可就回不来了。”

齐鸣笑着说道:“地宝说有没有就行了,去不去是我的事情。”随后齐鸣告别了地保,翻山越岭直奔乌云山煤矿而去。

乌云山煤矿属于潼关福王的资产,不过现如今福王已经被闯王杀掉。因此之前守卫煤矿的士兵早就作鸟兽散。

可惜的是那些服劳逸的矿工,正被关在矿井当中,矿井外面早就被铁门和石块堵死了。因为平时做工的时候,为了防止逃跑,要全部堵死,结束后才挖开。


齐鸣来到之后,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矿井外的石块搬走,里面1000多名等死的矿工终于得救。这些矿工当中有一个头头,名字叫做李震。

他之前是个小将军,并没有犯什么大罪,只是因为得罪了朝廷当中的一位权贵,因此被发配到矿上做工。得救之后,他扑通一声跪在齐鸣的脚下说道:

“齐小哥,我们这些人都是你救的,只要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再所不辞。”

齐鸣赶紧把他扶了起来,说道:“李将军千万不要这样,我救大家出来,也是为了和你们做生意,毕竟我是赊刀人。”

随后齐鸣带着这些人来到了蔡家堡山后的那座山神庙,指着神庙里面的腰刀说道:“这里面的腰刀都是我的,十两银子一把赊给你们。”

李震看到这些腰刀,先是一通兴奋,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武器能够保护自己。但是听说十两银子一把,他们这些做矿工的哪能这么多钱。

不过齐鸣后半句让他喜笑颜开,是十两银子赊给他。只要有了这些武器,早晚都能把钱赚回来。因此这些矿工,一人拿了一把,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齐鸣账本上。

齐鸣又说道:“李将军,我是个赊刀人,自然要守赊刀人的规矩。什么时候水往山上流,我什么时候来要账。”

李震一天更高兴了,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见到的从来都是水往低处流,这水往高处流是万万不可能的,那么这赊下的刀将来就会是一笔死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30年之后,丹阳山上正发生一场激战。

此时吴三桂手下大将金刀肖长天占据丹阳山,正在抵抗着清军鄂尔泰的围攻。而赊刀人齐鸣,正背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孤身一人来到了丹阳山上。

而李震此时正带领着亲兵,一人抱着一个坛子往山上背水。齐鸣则是被当成奸细抓了起来,送到了李震的面前。齐鸣见到李震之后大喊:“李将军,还认不认识我这个赊刀人?”

李震一听是赊刀人,立刻回想起了30年前的矿山。于是立刻过来给齐鸣解绑,接着赔礼道歉的说道:

“齐老板,你怎么跑到山上来了?这里这么危险,赶紧下去吧。”

齐鸣没有接他的话茬,继续说道:“李将军,我现在是来要当初的赊刀款的。”李震一看周围的水坛子,立刻明白了过来。

随后把齐鸣领回了自己的帐篷,非常不好意思说到:“齐老板,真是抱歉。虽然当初说好了这么多钱,但是现在在打仗,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

齐鸣呵呵笑到:“不要紧,没有钱可以用其他东西来换。”

拿什么来换?李震立刻追问道。

“我不要别的,我就要肖长天手里边的那把金刀。”齐鸣非常平淡的说道。

“那……那齐老板的意思是……让我们杀了肖长天。”李震试探着问道。

齐鸣笑了笑,没有说话,李震也就明白了。随后把自己的亲信招了过来,商量到了后半宿。

于是在第二天凌晨,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李震带着几个人,摸进了肖长天的帐篷。随着手起刀落,肖长天的头被割了下来。

随后齐鸣心满意足的扛着肖长天的长杆金刀下了山。

清军将领鄂尔泰一看肖长天都死了,于是也放了山上剩下的参军。至此李震辞别了齐鸣,带着兄弟回家种地了。

就在当天晚上,鄂尔泰在军营当中大摆宴席,犒劳三军将领。而在主位上坐着的人赫然就是白天出现在丹阳山上面的齐鸣。

鄂尔泰端起手中的酒杯,对着齐鸣说道:“齐老板,这次攻下丹阳山,你的功劳最大,不知道齐老板想要什么东西?”

▲吴三桂

齐鸣指着身后的长杆金刀说道:“我赊刀人从来不问别人要东西,但是想跟你做个交易,我想把这把长杆金刀,以十万两的价格卖给你。”

鄂尔泰也是一个耍倒的好把式,但是10万两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高了。

齐鸣嘿嘿一笑:“鄂将军,别忘记了我是赊刀人。这把刀是我赊给你的,什么时候这把刀能够屠龙,我什么时候问你要赊刀款。”

龙?鄂尔泰从小就听过,但是说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既然都没见过龙,那和谈杀龙一说。

因此鄂尔泰在齐鸣的账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齐鸣起身离开了丹阳山。

时间一晃30年又过去了,鄂尔泰奉清朝康熙皇帝命令前往湖州剿匪。鄂尔泰什么样场面没见过,让他剿匪是大材小用。只见手起刀落,30多个土匪都被杀了。

鄂尔泰随后班师回朝复命,康熙皇帝奖给他三斛明珠。他刚回到府中的时候,已经是耄耋之龄的齐鸣,在儿子的搀扶下早已经先他一步来到鄂府门口等着了。

鄂尔泰见到他说道:“齐老板,我们以前可是说好了,我什么时候能够屠龙,什么时候才把10万两银子给你。”

齐鸣咳嗽了一声,说道:“那群土匪里面,就有一个叫朱三太子的人。朱三太子是明崇祯皇帝的儿子,这可是一条真龙。”

没办法,鄂尔泰让人把皇帝看赏赐给自己的三斛明珠交给两人。不过等到他们两父子走了之后,鄂尔泰恶狠狠的说道:

“来人,追上他们两父子,给我杀掉,把明珠给我抢回来。”

然而没过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人都身负重伤的回到府中。原来他们刚出去没多久,就被四五路人马打了好几顿。

鄂尔泰生气的拍着桌子说道:“饭桶,全是饭桶。”下面的侍卫唯唯诺诺不敢说话,不过其中有一人壮了壮胆子说道:

“我们捎来了一个口信,齐鸣让我告诉您,他这三斛明珠,最起码可以雇佣10个顶级刺客,也可以杀掉10个鄂尔泰。”

护卫还继续说道:“齐鸣还说,他赊你买,万分公道,但是想违约的话,搞不好人头落地。”

鄂尔泰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冷汗直流,过了半天,都不见他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