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文化的精神》

如题所述

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后,紧接着又读了许倬云先生的《中国文化的精神》,两人都是围绕着中国人的精神而讲,一个从历史层面,一个从文化层面。说实在话,因为里面蕴含了太多哲学的东西,所以读得懵懵懂懂,理解并不深刻。虽如此,也想浅浅地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历史知识构成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又形成历史精神,所以说,无论是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还是许倬云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说法不同,但我认为精神是统一的——即都是指道德精神。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开篇先讲了史学精神就是求其变,求其久,鉴古知今,究往穷来,接着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进行阐述。在历史长河的风云变幻中,感受到中国人不变的道德追求。虽然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朝代不断更迭,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但正因为国家是道德的国家,文化的国家,是以人为本位的,对外明德、行道,对内修身明德,中国人个人、家庭、国家与世界是一以贯之的,修齐治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中国人在乎的是一个人自身人格的魅力及影响,人要活在别人的心里,在乎的是精神的永存,精神的影响。这既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也是道家精神的精髓,就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在这一精神的主导下,人神合一,人为本,德为基。

正因为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位的,只要人在,道就不会坠地,所以物质文明就算被破坏了,还可以重建。而道可隐显消长,只要道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可不断地再兴与复盛。所以中国的复兴,在文化传统上,在个人身上,在个人内心的自觉自信,在个人的立志立人,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许倬云先生《中国文化的精神》,从二十四节气、天地人神、神鬼故事、中国人的民族信仰、宗教、人类关系的差序格局、小说中传达的境界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来说明中国人在宇宙秩序多元的互动中,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在阴阳二元的相背对偶中,在不断变化中寻求均衡。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密切相连的,中国文化中,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三者合一的,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不能离开自然,人也不能自我异化于自然之外。所以中国人的大同之梦,并不经过不断地斗争,而是不断的自我提升,从自然中观察,感觉,酝酿、吸收,最后达到内心的觉悟,修己及人,完成个人与社会的连接。

所以,中国人的精神,是由内而外,先追求自己道德的提升,再去影响周围、社会,以及国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在国家一再提倡家风,增强文化自信,都是在重塑中国人千年传承的道德精神,只要文化不断,精神永存,国家才会长久繁荣。

摘抄:

“圣人不从事业论,事业要看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大事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著书立说成大学者,所以中国观念中之立德、立功、立言,德为首,功、言次之。”

“知识只是生命使用的工具,权利也是生命使用的工具。生命不能拿知识权力来衡量,只有人的行为和品格,道德精神才是真生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即是我,我即是人。”

          ——《中国历史精神》

“中国人做事,即使在积极进取的时候,由于这些戒心,往往也要及时收敛,虽少了冲动和动力,却在自我监督的心态中获得一些宁静和淡泊,再举世惶惶之时,能留得几分清明的理性。”

“与其仰望上帝神圣的主宰,不如依靠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大系统内追求永恒的平衡,衡态是一个追求的目标,然而,衡态不能停留,一切状态都只是过程的一个逗点。”

“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聚焦当下,中国人选择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的延续,中国理念中,死后境界是死前生活的延续。”

      ——《中国文化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